◎记者 郝 昱
2017人工智能计算大会开幕
“如果说计算机是大儿子,人工智能就是二儿子。大儿子稳重、有耐性、不调皮不捣蛋,一直按照摩尔定律持续发展。二儿子活跃、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因此,经历了三落三起。” 9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 Computing Conference,以下简称AICC)上,本次大会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对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做了形象的比喻。如今,人工智能长大了,面临“成长的烦恼”,却发现出门还得靠兄弟,发展必须靠计算能力。
本届AICC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办、浪潮集团承办,邀请了海内外数十位知名专家围绕AI计算创新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同为解决人工智能的“成长烦恼”出谋划策,并分享了AI在互联网、云计算、超算、安防、医疗、能源、电商、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的创新实例,吸引了来自各行业的数千名专业人士参与。
人工智能,被称为改变人类未来的十大科技之一,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战略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重点。日前,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中多次提出要重点对人工智能的计算理论与模型、芯片与系统、平台与环境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前布局创新突破。
在王恩东看来,人工智能是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近几年兴起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根本原因正是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和深度学习等先进方法共同催生而成,其实际应用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远远超出以往。
现在尽管计算能力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但面对人工智能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需求,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中国工程院王恩东院士
“最重要的仍然是性能,通用处理器到底行不行?现在除了CPU还有GPU、TPU,前几天还出了DPU,一堆的PU,为什么?说明计算性能不够。我们一方面需要整合各种处理芯片,另一方面要提供先进的计算平台,整合这些框架,提供比较易用的应用开发平台。” 王恩东认为,当前人工智能计算面临着提升计算性能、不同场景计算优化和生态建设三大挑战,需要加强计算芯片创新、可扩展平台架构、系统优化设计等基础技术研发和能力构建,同时也要从硬件、软件、应用、人才等多方面综合提升,避免短板效应带来的整体产业发展不良反应,要坚持创新驱动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应对AI计算的挑战。
众所周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促进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提升,单靠一方的力量难以支撑。王恩东表示:“他希望AICC能够成功为大家架设起一座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专 访
杨广文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
杨广文:世界第一超算助力AI前行
记者:超算在我国AI产业发展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杨广文:神威·太湖之光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我一直为它自豪!它是我国在打破国际战略封锁方面的一项突破。不过,未来更大的问题在于超算的应用,为此我们团队做了大量工作,正在应用神威·太湖之光为20多个领域提供计算支持。
未来,要发展人工智能,必须提高大规模计算速度、海量数据处理能力,超算数据处理能力强、计算速度快,我们超算人的工作就是要对大型应用程序进行优化。因此,超算对人工智能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两者都是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和超算必定要互相支持、相互结合。目前,我们的团队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库方面做了大量的移植优化工作,也将国内外好的开源的框架移植过来,目的就是降低超算在AI领域的应用门槛。
我们也和有关单位共同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定制芯片、定制系统、定制应用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也和浪潮等其他优质的计算装备研发单位合作,一起助力中国AI产业前行。只要大家以国家的需求为导向,以开放的心态组织国内优势资源,目标明确,同心协力,必将收获成果。
相关链接
超级计算机,即超算,被称为“国之重器”,超级计算属于战略高技术领域,是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中国“863计划”实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并且支持超级计算系统的研发,但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在国际舞台中一直受制于人,美国更是在2015年宣布对中国禁售高性能处理器。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该超级计算机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峰值性能为12.5亿亿次/秒。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打破了该领域吉尼斯世界纪录,并连续三次夺得TOP500(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第一名。
胡雷钧
高效能服务器与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家、浪潮集团副总裁
胡雷钧:中国AI发展势不可挡
记者: 我国应怎样发挥独有优势繁荣壮大AI产业?
胡雷钧:一个产业能够发展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
一是看营业规模到底有多大。毋庸置疑,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最大的需求市场,也是最大的应用市场。无论是互联网用户、积累的数据,还是应用的先进程度以及种类的多样性方面,如果我们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并持续积累,好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
二是产业基础是否扎实。目前国内从硬件、计算设备、计算系统的发展,到应用、系统层面的软件开发,再到人工智能,尤其是在深度学习领域,我们的算法、应用、数据规模和基于这些数据规模构建的模型的成熟度,都在不断提升,而且这种发展处在极其活跃的状态。
三是针对该产业的发展策略、路线是否清晰。我们看到了国家对AI领域的重视,无论应用企业、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原创性开发的企业,还是提供工业基础支撑的企业,比如,浪潮这样提供计算设备的企业等,目前基本都处在业内的第一梯队。所以,可以看到,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国家政策的战略导向,各个方面都具备利好。
四是能否吸引大量产业相关资源。在AI基础理论初创的时候,我们晚一步,可能会落后,但是整个产业最重要的还是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以及在此前提下,对于资源的吸引能力。市场对资源的吸引能力、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远远比个人兴趣、政策推动要大得多。所以,我觉得未来中国的AI市场规模决定了我国一定是吸引全球资源的核心。一旦有顶级的市场、顶级的应用规模,必然能吸引来顶级的人才和资源。后发优势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
仅从前两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展望到很棒的AI产业前景。再加上最后两点,我想未来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是可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