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园寻宝记

2017-05-26 07:46邵鸿雁
普洱 2017年1期
关键词:陈书记茶山茶树

邵鸿雁

早就听说普洱镇沅县的坎盆箐茶有名,但一直未能得见,更谈不上入口品尝,每个爱茶之人对极品的茶都有种莫名的向往,我也不例外,而这个愿望终于在2016年秋天实现了。

寻宝·在路上

普洱2016年的雨季,雨水格外多,全境都在不停地下雨,所以今年的秋茶是名副其实的“雨水茶”。此行上坎盆箐古茶山,我最担心的也是雨,很怕雨水挡路,难圆我上山的愿望。

此行还邀约了普洱茶文化学者李琨作为向导和指导,李琨比我年长几岁,所以我亲切地称他为“琨哥”。我抵达镇沅县城恩乐镇的同时,琨哥则在坎盆箐古茶山所在的镇沅县勐大镇等候,虽然天空还在飘着雨,但琨哥说上山应该无妨。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一行抵达文况村。文况村下辖15个村民小组,从地理形状上看是个狭长的村,南北跨度大,走一圈27公里,但因东西跨度不大,因此只能被划为行政村。

琨哥做茶多年,也曾慕名来到坎盆箐寻茶,他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竟然没找到进坎盆箐的入口,无奈无功而返。第二次找了个向导,终于进到坎盆箐,并见到陈书记。此次他是第三次进坎盆箐,他也想看看坎盆箐古茶山眼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我们的“坎盆箐专车”在文况村的各个村民小组之间穿行,路上不时遇到搭车的村民,陈书记不时向他们嘘寒问暖。可以看出,土生土长在文况村的陈宗良对家乡人民有种特殊的感情。

神秘·古茶园

听说我是来坎盆箐寻宝的,陈书记自然清楚,整个文况最大的“宝贝”就是在坎盆箐了。我们的“坎盆箐专车”一路颠簸着来到坎盆箐村民小组村部,这里也是坎盆箐茶的加工厂所在地,我们来的前三天,他们才做完秋茶(雨水茶)。

陈书记让我们歇歇脚,喝口茶再进茶园看古茶树。陈书记先拿出存了三年的坎盆箐老茶给我们喝,这茶当时的价格是一公斤800元。

我一闻,果然是香味扑鼻呢!琨哥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坎盆箐古茶杯底香好、入口润、后劲强。但是琨哥也指出,这种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制作出的茶都要放,因为这种茶的劲头都比较猛烈,放一段时间后其苦涩味就会弱一些,从而产生新的芳香物质。正所谓“不苦不涩不是好茶”,“涩”要会转化成回甜,这就是好的效果;如果“涩”不化,感觉口腔腻腻的,不感觉到生津和回甜,那就不是好茶。

而且坎盆箐茶作为高山茶,茶汤中毫多,内含物质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和蛋白质,难怪我喝的这款茶在温度较低的时候看起来不是那么透亮。而后我们又品尝了陈书记最近带领村民做的秋茶,喝下去果然感觉有些涩,但紧接着就是口生回甘。真是名不虚传的好茶呀!

我感觉到,这就是我们此行寻到的第一件“宝贝”!琨哥接下来的一席话让我对坎盆箐古茶山的兴趣再次提起来,非要到古茶园看看不可。

砍盆箐其实只是文况村15个村民小组里的一个,但是砍盆箐古茶山却是泛指以砍盆箐古茶园为核心区域的茶片区,主要集中在普洱镇沅县勐大镇文况村。

琨哥说,一款茶的味道与茶树所生长环境的海拔、植被、水分、土壤、气候、树品种、加工工艺等因素息息相关。

砍盆箐小组总共有800多亩茶园,其中古茶100多亩,海拔1900米左右。砍盆箐村民小组只有9户人家,砍盆箐茶是当地30多个村民自己加工制作的。与陈书记同行的张朝强负责加工厂技术方面的工作,陈书记带我进加工厂参观,我发现揉茶机都还是崭新的,像是没用过一样。陈书记说,这种从外面购买的揉茶机根本用不上,因为必须是手工制茶才能制作出砍盆箐茶特有的味道。

话说了这么多,我已经按捺不住想进古茶园转转的愿望,陈书记、张朝强、琨哥与我这个四人小分队便开始徒步进入砍盆箐古茶园。一进山,琨哥就把路边的石头指给我看。这种看似普通的石头名叫羊肝石,属本地土壤,见风就化,透水性强。琨哥说,这种土壤环境与附近的老海塘古茶山接近,但与老乌山、宝仓山、田坝等地不同。最为关键的是,砍盆箐古茶的香味多半就与羊肝石有关。

关于这里种植茶叶的历史,还有个传说。据说那个时候抓壮丁,砍盆箐的一名男子被抓到景谷县,这名男子后来逃出兵营,把茶籽带回家乡栽种。从那时起,砍盆箐就开始有了茶树。民国时期云南省曾组织斗茶比赛,那个时候砍盆箐茶和马邓茶均获奖。但由于交通闭塞,砍盆箐茶后来就销声匿迹了。

1976年,云南省有关部门派技术员到砍盆箐采摘了一些茶叶送到昆明去检验,证明这里的茶叶品质很好,特别是较大树龄的古茶树更是值得保护。

砍盆箐村民小组村民的住处原先就在现在的古茶园,因为生态保护的需要,9户人家集体搬迁,所以现在的古茶园里还有一些村民生活过的痕迹。石磨盘、石水缸散见各处,被砍掉的茶树树桩也依稀可见,这些茶树当年被砍掉,空出的土地用来种粮食。

从这些古茶树目前的狀态看,很多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喜结连理(双树双生)、老态龙钟(树枝扭曲)、树瘤满身(枝干被砍后的痕迹)等,这些只有在古茶树上才会有的有趣的生长现象,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由于当地对茶叶种植生产依然不够重视,发展思路没找对,2010年的时候汽车进村都困难。陈宗良担任文况村党支部书记后,改善基础设施扩宽村路,现在四驱汽车都可以开进村子里。而俗称的“毛路”即非水泥路面,目前只有16公里。

砍盆箐虽然已经形成品牌,但目前产茶量少,只做晒青散茶,技术管理还跟不上。路修通了以后,陈宗良觉得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把砍盆箐茶的品质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让其体现出优良品质,带动村民们共同走向致富路。

砍盆箐每年茶产量只有八九百公斤,不足一吨。茶叶合作社每年从村民那里收鲜叶加工,统一卫生标准,用老铁锅炒茶,光是一口铁锅就需要一千多元。由于缺乏资金,大规模的厂房无法建设。2016年砍盆箐古树春茶一公斤售价2600元,秋茶2500元,且已经被订购一空。

猜你喜欢
陈书记茶山茶树
快乐茶山行
茶山谣
万亩茶山 十里飘香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我和县委副书记一起支农
我和县委副书记一起支农
茶树湾
古茶树研究概述
人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