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的经济市场得到很大的扩展,同时,大量的外国商人涌入中国市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中国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从而带动外国企业入驻我国。国际的经济市场是充满竞争的,中国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位置就需要不算的提高战斗力,不断的发展和充实自己。中国的企业为了加入这个市场,就必须要重视国际化的经营模式和战略方案,各企业只有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入合适的模式,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同时,还要考虑理论与事件结合的意义,只有整合国际企业经营的模式,在依据自身发展状况走自己的特色方向,为国家和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和战略
一、前言
1.产生的背景
全球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单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表现在全球上,这样的后果造成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强,我国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已经打开这扇窗迎接世界的挑战。目前,国内市场的发展趋于饱和,竞争的转移已经到国际上面,新的市场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从生产成本上面考虑的话,很多的国内企业已经把工厂转移到国外,间接性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步。同时,跨国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致使全球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中国企业需要发展自己,以便在今后的竞争中市场份额占据更多以及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积极主动的加入这场竞争。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转折,成为该成员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很多的新机会。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的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做出很多的措施去支持中国企业,比方说在技术上面、资金上面和生产上面给予相应补助等。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其经济地位。
2.走向国际化研究的意义
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不得不说国内的市场已经走向世界的市场了,从国内的生产转移到国际生产、从国内产品竞争转移到全球产品竞争。所以,这对于现在国内的企业来说,在这种环境之下,应该积极的做好战略部署以及提高自身企业的发展。目前,很多国内的学者从各方面研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然而,对于具体的经营模式和战略上面的研究还很少,本课题主要对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从国际化的视野去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形成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存在的优势、遇到的问题、进入的方式以及战略上面的选择等,最终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正确的方案。此外,也阐述国际化经营研究的具体意义。
3.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措施有3种:一是实证分析法,其主要的理论是实际与理论相相结合进行论证;二是规范分析法,其存在是基于实证分析法,在结合国外企业的具体案列,给予正确的参考;三是归纳演绎法,其主要的内容是整合我国企业所有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推演出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基本信息概述
1.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期的时候,少数的学者提出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观点,这些学者多数是北欧学者,其主要的灵魂人物是Johnson和J.and J-E.Vahlane,以及Forsgern等。这些观点的提出根本点就是实际与理相结合,不仅仅涵盖了行为理论,同时还有典型性。从这些学者的研究对象上看,我们称呼他们为“欧学派”.因为其研究内容表述上,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只有根据世界发展的环境调整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此外,这个发展的过程也是市场和企业的双向发展。后来的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优泼萨拉国际模型”。
在当时,这些北欧派的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当时典型的几家企业,最后他们发现国际化经营发展的时候不管是发展时期还是发展战略两者之间都很相似。很久以前,企业进军海外都比较艰辛,同时,与国外的交易量也不高,但是随着国外市场的渗入,越来越多的订单涌入,这些典型的企业慢慢的掌握了国外市场的信息。这个时候,为了更好的在当地的市场上面发展,代理商这一经营的方式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外市场建立属于自己的代理商,或者子公司,在经过慢慢的发展,母公司的发展开始进行转移。
从上面的叙述上面我们可以总结出4个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开始进入国外市场的时候都是从偶然的产品开始的;二是都是从代理商作为突破口;三是随着国外市场信心的掌握,慢慢的发展自己的子公司;四是为了减少成本,慢慢是把生产基地放入到打的的市场上面。因此,可以看出企业走向国际化都有四个阶段,从简到复,在缓慢的升级,逐渐的扩大自己。这里要说明的是很少有企业是跳过这些步骤直接发展的。
2.企业国家话发展中经营引力理论
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发展动力是由两个方面确定的,一个就是内部发展,一个就是外部发展。内部发展是因为推力的原因,外部发展是引力的原因。推理的原因主要涉及到的理论内容包括外商的投资、国际的分工、新贸易理論的引进等;引力的原因涉及到的是国际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国际化发展产生的各种动力,也就是所谓的带动轮,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带动轮:
首先,订单带动轮,一般情况下比较成功的国际企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早期的时候订单的出口都具有偶然性,并且出口的量不是很多,这时候企业收到外界的影响是最小的,然而,随着市场的深入,订单的量也会增加,这个时候受到的因素就增多,比方说,国际汇率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
其次,顾客带动轮。这一个影响尤其影响的是服务行业,由于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顾客,比方说广告行业、保险行业以及银行行业。大多数的时候,这些顾客进入国外的国家,肯定是需要消费的,这些消费影响了服务行业。
再次,竞争带动轮。不管你是在哪一个行业都会出现竞争,比方说,一旦发现行业的领头人物有一个新的动态,你会发现相应的企业也会改变。这种现象的产生容易造成垄断,要知道市场发展一定的阶段会形成饱和,饱和的话容易形成一个垄断的企业,因此,只有抓住机会,才能不会再发展的道路上被抛弃。
最后,就是对外技术带动轮。一旦一个企业进去国际的市场,未来能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此时技术的高低是重点。比方说,当某一个国家的产品研发新的产后后,随着国际市场的宣传,渐渐的占据整个市场的改产品,这就迫使其他的企业也研发此类技术。
三、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优点以及遇到的问题
1.中国企业目前具备的优势
首先,首要的优势就是人口。中国相比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廉价,很多发达的国家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纷纷来中国投资。此外,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进步,我国拥有的专业性素质人才越来越多。
其次,市场庞大且得到政府支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GDP增长效果显著,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潜力无穷;从我国整个发展环境来说,也拥有良好的环境,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密度大;我国的政府在政策上面放的比较宽,尤其是对某些行业还给与大力的支持;从国际市场上来看,国际现有的经济市场发展已经稳定,这就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产品具有的特色明显以及少数产品国际市场还没有。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很多的产品都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在人力成本上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可以大力的发展传统的行业,比方说,丝绸、剪纸、服饰等。
最后,来自动力上面的优势。如前文表述,国内的经济市场已经快到饱和的零界点,所以我们要去开辟新的市场,国际化的走向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机会。这些外商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无奈,是一种本能的探讨。
2.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
由于我国进入国际的市场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在国际化上面遇到很多的问题。
第一,缺乏国际化经营的理念认知。虽然国际化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发展,国内的很多企业也关注了这个市场,然而还是在理解上面不够全面。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并没有将这一问题进入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在国际化上面受到很多的障碍。
第二,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人才。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人才的建设是一个企业走向国际化市场的必要因素。然而,在走向全球经济的初期,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专业的领导工作者以及高技术人才,因此,在实际状况中,刚进入市场就因为人才上面的问题遇到挫折。
第三,没有国际化的品牌,或者说是没有品牌意识。品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顾客对产品的信赖以及对质量的保证,品牌也代表着一个企业外在形象。因此,如何做好自己的品牌,是发展国际化道路的重要原因,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在很多国外的商品上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的标示,这就导致很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产品的影响只有制造,没有自己的品牌。
第四,我国企业在品牌发展的思路上面没有较高的意识。首先,没有关注产品的国际商标注册,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商标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知识产权,只有抢先注册到商标,才能占据市场有利地位,中国的企业,很多的时候本身是自己的产品并且具有特别的优势,但是由于存在恶劣的抢商标注册,优势的产品也变成劣势了。其次,没有完整的品牌战略计划,虽然现在国内的某些企业在国际上来说发展可喜,但是往往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品牌战略发展的计划,过多的关注生产化,没有注重未来发展的要求。最后,来自政府政策上面的支持,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国内的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激励的政策来激励国内的企业。
第五,国内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首先,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指的是有形资产方面,同时,还有无形资产的方面,比方说,无形资产上的企业管理的方式、企业管理的观念。在管理上面,企业首先要依据市场的变化以及内部发展的需求制定管理机制。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热情,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机会。其次,体制上面也需要注重创新,全球的经济发展在变化,这就要求国内的企业去创新,比方说,人员管理上面以及核心产品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化的大潮下面占据有利位置。最后,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度,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领先类似产品,才能吸引客户注意,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产品,才能取得国际化的优势。
四、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化市场的方式
1.着重考察目标市场
首先,投资首要考虑的是是否是稀缺资源,比方说不可再生的资源,比方说煤矿和石油,这些都是我国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产品。其次,就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我国虽然在这方面有所进步,但是任然还不够好,比方激光、生物、航天、原子等领域的技术,只有不断的发展这方面的技术支持,才能更好发展自己的国家。再次,就是在专业技术产业上面,由于每个国家擅长的领域不同,因此在专业技术水平上面也不同,比方说,我国在传统手工艺上面就比较占优势。因此,可以在此专业技术上面向国际展示。最后,就是在普通使用的技术专业上面,这类的技术都是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需求,要知道很多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只有发展自己的长处,才能够更好进入国际的市场。
2.慎重選择进入的方式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进入市场:一是贸易,二是投资。一般情况下贸易的概念就是出口,而使用的投资方式又分为契约式和直接两种,契约式就是进行无形的资产的转化,比方说技术、理念、模式等;直接的概念就是拥有直接的外在表现,比方说资金、仪器等。回想过去的发展历程,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走向国际化都是从贸易开始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转直接投资。
五、中国企业未来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走向
1.建设国际化发展机制
根据发达国家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发展案列可以发现,就是所有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相应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机制。在上个世纪处,美国的一些企业在走向国家化的道路上采取这样的变化的机制才会一跃成为各行业的领头企业。因此,我国企业应当依据自己国家国情,随着世界化的环境变换不断的改变发展机制,其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产权,应当时刻加强监督管理。为了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也要不断的改善自己内外部体制,充分的激发员工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发展自己。
2.始终坚持战略的目标,发展核心竞争
国际市场的竞争还处在激烈的氛围上面,面对全球的竞争对手,中国企业的进步难免缓慢点。这时候,中国企业应当在了解自身的长短优劣上面,不断的发展的优势方面的产业,只有确定了明确发展的目标,才能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此外,现在的发展仅仅依靠劳动力已经不可以了,要知道知识掌握的多少、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目前衡量一个企业未来发展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参数。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专门的研发部门,才能在技术上面不断地创新,才能够可持续的稳定的客户量,才能发展。
3.企业并购产生的问题,以及战略差异带来的效益
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并购,并购也是一家企业最快打入国外市场的的方案。比方说,在制造业上面,并购可以解决工厂的产地、工人、设备等一条龙的问题。然而,并购也存在着问题,首先就是整合上面的问题,比方说资金和设备,以及人员上面,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以及复杂的过程,稍有忽视就会损害自身利益。其次,就是在文化上面,由于不同的国家拥有的文化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在并购后无法理解国外的文化,或导致文化冲突,此外,还存在着语言交流与理解上面也可能存在着差异,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问题。所以,企业在并购后要注重对当地文化发展的了解。再次,要注重原有客户以及员工的流失,剧有关专业的部门统计,每当发生企业并购都会造成30%以上的顾客流失。企业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产生,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调整人员的配置,要注意的是原有管理团队的破坏,只有让原有企业员工感觉到现在的企业和以前一样有安全感,才不会流失。最后,并购对象上面药有明确的定位,这里的意思是说并购计划实施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去考察并购的对象,还要明确的知道此次并购的最终目标,再就是要考虑并购后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消化这个企业,不能够盲目的并购企业,也不能没有计划的去并购,要不然时间太长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的。
六、结束语
企业国际化是现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球经济化的特别表现。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商被吸引进来,国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市场,此时,中国的企业只要把握好此次的机遇,努力的发展自己,快速稳定的走向世界。虽然,目前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企业管理者的观念还不够现代化,存在的经营模式还不够先进,拥有的技术也不够高,但是,只要跟进国际发展的变化,不断的改变自己。虽然这条路很漫长,但是只要坚持,就能给自己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樊继标;我国制药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2]乔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高专;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于丽艳;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徐维佳;中国国企跨国并购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韩伟伟;中国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John H. Dunning “Globalization, Trade and Foregin Direct Investment”, Pergamon, 1998.
[8]Raymond 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conomices, May 1996”.
[9]Michalel Hammer & James Champy,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1993 1 Edition,(Prentice-Hall, 1995).
[10]Frederick T. Knickerbocker, Oligopolistic Rea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11]Peter J. Buckley and Mark Casson, 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acmillan, London 1976;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North-Holland, Amsterdam 1978.
[12]R.Z.Aliber, A Theor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P.Kindlebergered, 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IT Press 1970; The Multinational Ebterprise in Multiple Currency World, in J. H. Dunning e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llen and Unwin, 1971.
[13]Culpan, R., 1993, Multi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ulpan (eds.), Multi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The Haworth Press, Inc.
作者簡介:
朱书阳(1993—),男,民族:汉,籍贯:江西省,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罗马第二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欧洲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