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间的前面

2017-05-26 13:55王怀玉
中小学德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家长

王怀玉

十二年前,我“清零”过去,放弃前途“一片光明”的行政岗,冲出“舒适区”,“跻身”南漂行列,带着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漂泊远方,做回了一名班主任。这个义无反顾的决定,带来了各种面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新环境告诉我:不努力,就会被淘汰。而我没有退路,不能被淘汰!我的孩子、我的家庭都因我的选择而一起面临新的考验,我需要更大的定力和勇气去承担这种选择的后果。所以,我必须在胜任日常工作的同时,不忘提升自己立足新环境的各种素养。学习,是我当时必然的选择。

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同时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一名班主任,接手一个全校“闻名”的双差班,我需要使出浑身解数,让班级风貌得以转变,我需要与学生、家长和科任老师不断沟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都市里见多识广的孩子,我需要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刚刚从内地调入沿海的教育工作者,我需要全面系统了解当地和本校的教育方特点及办学方向。同时,作为一名十岁女孩的母亲,作为一个在家安逸生活惯了的丈夫的妻子……看到他们父女面对新环境的各种不适,我总觉得这都与我有关。我需要以更大的包容,更多的理解和付出,让这个小家庭在新环境里成为三个人心灵的港湾和精神的栖息地。

如此林林总总的现实问题,让我学会了分割时间这块“饼”,更学会了排列生活赋予我的各种角色占用时间的“优先级”,学会了时间管理,学会了一边当老师、做妈妈,还要做“学生”。

回头来看,那段生活赋予我的不只是时间管理的能力,更是驾驭心灵、规划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不允许我四平八稳,常规工作在我看来并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一切都需要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因此,我的生活重心始终把成长放在首位,我当初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无论接手一个怎样的班级,我都能从容带好;无论遇见怎样的学生和家长,我都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走近。

为此,每天我不只是埋头做事,无论多么忙碌,我都要记下自己的教育故事。起初,我并没有想到这对我个人成长有多大好处,我只为每天晚上临睡前,给自己8-10分钟时间,通过动笔记录,回顾当天所做的工作和班级里、学生间发生的事情,找到第二天工作的着力点。当时记录在电脑里,后来在2008年开通个人博客后,就把典型故事及思考记录在博客上。9年来,加上开通的三个班级博客,2000多篇文字近200万字,都是在零星的时间里所作的记录。

在回想、记录中,我自然会发现很多问题,产生一些灵感,我需要回到书本、回到他人的经验之中,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依据。

在写作中,我不仅记录故事,还对日常事务和流程安排及时归档并分类发布。班主任每年总有很多类似的工作要做,到次年,迅速翻阅过去的操作程序,结合新班级特点,及时修改,这样不仅有了传承和发展,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十多年来,我就是这样,坚守一间教室,立足班级,发现学生阶段性成长需要,坚持在微观处做出对应调整和创新,通过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彼此欣赏、携手共进的家园式班级生活氛围,形成和谐的班级文化生态,让生活在浮华都市的孩子感受到一份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获得心灵的成长。

这样的工作视角提升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渐渐地,我不仅能及时解决每天发生的问题,还对学生思想动向和班级发展有了预见性。因为有预见,就会在日常工作之中不自觉地“先行一步”,把很多问题解决在了“萌芽”状态,因此,我的班级管理越来越显从容,这也让我赢得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了更多的时间,就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喜欢做的有两件事,那就是运动和写作。有写作爱好的朋友都知道,写作是一件虽苦犹乐的事情。当一串串文字组合成一篇篇文章或一本本书,变成铅字四处传播时,当初字斟句酌时的辛苦就变得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敝扫自珍的欣喜和更多坚持的动力。

较之国内众多的名班主任,我的几本小书算不得什么,但于我个人而言,每本小书都记录着曾经的岁月,那些与一帮孩子和家长相遇的故事。在以后的某个不经意的日子翻开某一页,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或几个曾经熟悉的身影,满心的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

费尔巴哈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作為一名班主任,能够在纷繁的生活中固守一方心灵净土,让自己内心稳定,这种内心的丰盈与自适,自然会擦亮每一个平凡而琐细的日子。

所以,今天,当我们在讨论班主任的时间管理时,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觉察:

觉察自我。寻找我是谁的真义,明白每个阶段的我能够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综观那些优秀的教师(班主任)和一般教师的经历,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会围绕某一个感兴趣的点深入钻研,把实践、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对某个观点和某一领悟的认识。这样的工作状态,必然会为未来积淀能力、沉淀底气。

觉察环境。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更加体会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意蕴,我们要学会在超出平常职业的范畴,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开辟一个新的、全面的私人学习型网络,而不是在各种“晒幸福”的朋友圈里流连忘返。

近些年,随着网络自主研修团队和平台的兴起,全国各地热衷教育研究的教师群体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我也先后参与了多个全国班主任的研修群,互动分享。近年来,还作为某些学校或当地教育局聘请的网络研修导师,设计并主持了一些网络论坛活动,这更考验着我的时间和精力分配。

我的体会是,一方面我们要打开自己,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固守一方宁静。这些生活中的平衡术需要良好的习惯来支撑。比如有效便捷的沟通习惯。很多班主任每天要花费很多时间与家长沟通。我的做法是,能够用电话和电子邮件等信息手段清楚交流的话题,就尽量减少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为了减少低效沟通造成的时间浪费,保证自己每天固定的学习、写作和阅读时间不被打扰,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给家长明确交代沟通方式及时间段。我属于“猫头鹰”型,夜晚十点左右的工作时间效率更高,因此,我把与家长和朋友、家人之间的联系限定在晚上九点半之前。我有下班后徒步回家的习惯,一个小时的步行中,可以给远方的父母亲人打电话。晚饭时间,则和家人一起交流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九点半至十一点,如无特殊情况,这一个半小时里我可以做到高效工作和思考,睡前洗浴时会想一想第二天的工作要点。

正是这些生活中的小习惯,保证了我的个人生活和行走状态。虽然人到中年,工作二十余载,也遭遇过人生走向的高原期,但都能顺利迈过去,并依然有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信心鼓舞着自己,迎接每一个新的一天。

尼采曾说:“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想他的话里除了告诉每个人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信念,能够接纳当下生活、不抱怨之外,一定还隐含着“为了长远的生活目标而努力”的内在行动规划。

想接近生活的诗和远方,需要脚步去丈量。多年来,我就是这样,基于一间教室,基于点滴生活中的甘露,心怀感恩遇见所有遇见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携手走过,一同朝向美好,循着希望和光亮,努力在前行中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053)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家长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家长错了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