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平
摘 要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如何发挥班级文化育人的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看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如何建设育人的班级文化的问题。关注每一个个体、多元评价学生、善用资源育人等,既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 键 词 班级文化;班主任职责;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5-00-03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能直接或间接地给学生以精神文化力量,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对班级成员产生导向、激励、规范、凝聚等作用,对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建设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无疑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所在。
然而,现实的班级文化中,却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诸多误区,以至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成绩的班级文化使学生思想被钳制,精神被贫乏,人格被矮化,目光短浅,自私自利,胸无大志。对此,班主任是难辞其咎的。可以说,正是班主任的职责不清和育人能力不强,才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步入误区。实践证明,班主任只有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善用资源育人等方面多加努力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才能使其职责分明,志存高远,带领学生走向高格的人生。
一、体现班级文化的独特性,关注每一个个体
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独一无二的“名片”,因此,关注每一个学生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
1.让每一个学生都精彩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教育原则,因此,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精彩,是班主任理應行使的职责。可惜的是,如今不少教师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美妙而多样的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而已。
作为班主任,我尊重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差异,把这种差异当作班级文化的独特性资源加以利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比如,我班有成绩优异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对他们我固然很赏识;我们也有学音乐、体育、美术、传媒和舞蹈等艺术学科的学生,他们考上了清华美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和浙江传媒大学等,对他们我更加赏识。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我的引领,加上自身努力,依据自身个性,发展自己特长,精彩地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而这种展现,是对教育应该多元化发展的最好佐证。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贝弗里奇说:“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1]可见,作为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发展多种兴趣爱好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年来,我班涌现的高考状元和高分学生,都不再是死读书的人,如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李德安既是校园十大歌手,又是毽球队队长;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李宇阳既精通钢琴和口琴,又擅长绘画、书法和雕刻。他们全面发展,兴趣广泛。
可以说,正是看到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才显示出别样的风采,而不是淹没在千篇一律的“大众面子”之中。
二、体现班级文化的丰富性,多元评价学生
教育应以学生为本,而学生又是具有个性差异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极其重要。在这方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比其他科任教师都全面,因此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既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创建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的客观要求。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素质、水平、观念、意识、喜好均不尽相同,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评价自然也不尽相同,也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如果将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肯定是单一的、片面的。过去的教育评价以班主任为中心,学生的优劣全部由班主任一人评判,如此评价在科学性、合理性上是有失偏颇的。因此,班主作应树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观念,让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来评价学生,如此才能给予学生一个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
实践中,我一般先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进而评价自己。这样能使学生变评价的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消除评价中可能出现的逆反心理。既培养了学生客观评价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又使学生在评价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改正错误和缺点,很好地消除由不当评价引发的负面影响。例如:我利用班会课时间,围绕“勤奋”“正直”等主题,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认真负责,并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其评价的合理性并指出不当的地方,学生自然很乐意接受,这就在无形中既能提高了其评价能力,又促使其改正了缺点和不足。
另外,我还让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一起反思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提出看法、建议。如此,就让科任教师和家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也成为了班主任科学施教的调控者。
这样,在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下,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班主任评价相结合,就使教育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促进了学生成长。
2.评价内容全面化
奥地利教育家马丁·布贝尔说:“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2]作为班主任,应关注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情感态度、意志心理等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给予学生超越一时,乃至一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如此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就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正确评价。
三、体现班级文化的整合性,善用资源育人
班主任是班级资源的统筹者,管理着数十位学生及其背后庞大的家长资源和校内资源,因此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围绕育人目标形成育人合力,既是班主任的职责要求,也是班主任的优势所在。
1.用班训引导激励学生
班训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个班集体目标的凸现与浓缩,也是一个班集体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源动力。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奠基工程,班训有约束作用,也是一种善良的警示;班训有激励作用,也是一种温和的规劝;班训有教育作用,也是一种亲切的教诲。
因此,在制定班训时,一定要体现全面的育人观念并符合以下原则。一是高度原则:为学生终身发展起引领作用;二是全面原则:要考虑学生的精神、人格、品质 、智商、情商、心理、家庭、健体、审美、劳作等素质要求;三是全体原则:针对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四是民主原则:学生参与讨论和制定;五是規范化与个性化原则:规范是指引公共道德规范,个性化是方法或途径的个性化;六是可分解可达成原则:班训是班主任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写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主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因此,我在制定班训时,总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鼓励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掌握多样技能,接轨社会发展。这些年来,我们班涌现了诸多多才多艺的优秀学子,他们全面发展,兴趣广泛,是我们班训的最好示范。
2.借经典浸润感化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书育人的丰富养料。班级建设如能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从中汲取育人能量,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可借助传统经典育人。如在传统文化经典中,爱国献身的价值追求历来是主旋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无不体现了这种责任和担当;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孕育和造就了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爱国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诗圣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场内热”则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感染和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对这些经典,我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了解其出处,知晓其内涵,践行其要旨,让其精神融入学生生活,濡染熏陶他们成长。
为了加强经典育人之效果,我在班级名片和宿舍名片的设计制作中,也主要使用相关的名言名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们的班名是“见贤思齐”,班级口号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班级对联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凡此种种,都是意在营造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可以借助传统节日育人。我国传统节日包含着祖先对宇宙和人生的透彻认知,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风尚等。通过举办有关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知晓其习俗,吟诵其诗词,能起到春风化雨、滋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因此,高中阶段积极建设高效育人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应当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
[1]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马丁·布贝尔.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
广东肇庆 5162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