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适应与超越

2017-05-26 13:46朱凌怡
中小学德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方式课堂

朱凌怡

摘 要 “微视频+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积极回应信息化时代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尝试分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学习;注重师生的实时互动,深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凸显学生的道德体验,引领其价值认同与践行。

关 键 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翻转课堂;慕课;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5-00-03

“你最好开始游泳,否则你会像石头一样沉没,因为时代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信息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教育领域的变革。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互联网企业、社会教育机构、学校要形成合力,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MOOC来袭,课堂翻转,基础教育领域必然波涛澎湃,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也自然置身其中。

萨尔曼·可汗认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指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一起解决问题。”[1]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它是以现代信息与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率、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2]我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微视频引入翻转课堂,形成了“微视频+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见下图):

第一步: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找到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制作教学微视频。微视频录制一般在5-10分钟,一些权威的教育理论家判定,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概为10-18分钟。

第二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布置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同时,教师将知识点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学生在课前借助配套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第三步,教师分析掌握学情。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案。

第四步,师生共同研讨提升。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应用迁移等,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过程中形成科学认识,提高思维能力以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选择相关学习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做到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的和谐共生。

一、分层设计,促进主体个性化学习

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一直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尝试,要求我们关注整体学情。在对班级学生如何看待思想品德课程中使用各种媒体的调查中,有75%选择根据内容适当使用,8.93%选择越简单越好,16.07%选择越多越好。可见,在对待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上,大多数初中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理性选择,而不是盲目接受。

因此,我们在翻转课堂设计中,注意分层分类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选择。这种分层分类,一是基于学习内容,可以按照难易的不同层次,也可以按照知识的不同领域进行分层或分类,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资源;二是基于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将统一学习内容开发成不同的形式,以满足不同兴趣学生学习的需要。实现资源的分层分类,关键在于教师要研究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014年,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C20慕课联盟,思想品德学科也进行了慕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尝试与研究。我们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制作慕课微視频,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多次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复习“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课时,笔者首先制作慕课微视频,约5分钟。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梳理,自主任务单的设置,历年中考经典例题的讲解等。视频中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千年不锈且现代科技亦不可复制的越王勾践剑,元朝画家郑思肖因思念故土创作的无根之兰《墨兰图》等,直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科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使抽象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变得生动且感人。笔者将微视频上传至QQ群、微信群,请学生在家自主观看,并完成相关自学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反复学习,自定进度。

之后,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完成的自主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课堂上,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对学生理解的盲点、疑点、共性错误,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并进一步巩固拓展。如此,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理解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

这样的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加强引导和监督,在课前提供适当辅导;课堂上则注意为他们提供机会和条件体验成功,如将优先话语权交给学习困难的同学,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实时互动,深化学习方式的变革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着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相互尊重 促进交往”一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环节:

【微课助学】教师制作视频,通过《爸爸去哪儿》片断导入,让学生了解新西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理解各个民族、国家文化的独特性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创设“由于不了解各国文化,遭遇尴尬”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故事讲解,交往礼仪ABC,引导学生掌握与外国人友好交往应该注意的事项,促进友好交往。学生通过微视频中设置的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环节,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单上提出的任务作业,即“请同学们自己搜集其他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材料,并制作成PPT”。

【交流分享】课堂上,教师检测视频学习成果。先让学生回答问题,如“通过视频学习,同学们收获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心得?”“通过视频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困惑?产生了什么疑问?”然后,让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PPT,介绍其他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

这一教学过程发生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之间可以互教互学,通过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在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更加强了生生互动。在这样的互动学习中,教师更像是一个合作参与者,仅在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正如陈玉琨教授所说,“无论同步还是异步,最终都会获得来自教师、其他学习伙伴的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3]互动性的提高,自然能提高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凸显道德体验,引领价值认同与践行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课程。在利用“微视频+翻转课堂”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我们在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且要努力将其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价值认同,以此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我们在微课学习后的翻转课堂中,尝试创设道德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型和启发式活动。如设置一些道德两难情境,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思考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实践,内化认识,指导行为。此外,我们也可借助信息技术的自身特性,创设新异情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让学生置身其中,迫使他们打破过去经验的心智模式,突破习惯和过往的经历,帮助他们处理新遇到的问题,激发内在的道德践行能力。

例如,教师在“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微视频中,展现了一个对儿子关爱有加但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拮据的父亲,迫于生活压力,要求上初中的儿子与其一起打工的场景。设问: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打算怎么办?在翻转课堂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课本内容, 将“当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作为基本的道德判断,打110报警、到法院告状、到政府部门告状等答案层出不穷。于是,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生:坚决不去打工!

师:父亲一定要你去。

生:打110报警。

师:父亲为什么要你打工?

生:生活困难。

师:一个走投无路的父亲无奈之下要求儿子打工,作为儿子为此就报警,你觉得合适吗?

……

以此为切入点,学生在道德判断中陷入两难境地,讨论就此展开。教师以苏格拉底产婆术反复使学生陷入道德悖论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学生的道德判断慢慢变得清晰,希望既能孝亲敬长理解父亲,又要想办法继续上学。于是,与父亲沟通交流、想办法寻找政府的帮助、寻求社会的帮助、寻求学校的帮助等答案开始出现。

作为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对信息化时代,面对教育革命带来的激情与困惑,面对MOOC来袭,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更应理性思考、客观分析、辩证反思,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让思想品德课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4-15.

[2][3]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0,12.

(作者单位:苏州景范中学

江苏苏州 2150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品德课教学方式课堂
欢乐的课堂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写字大课堂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