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把神奇的钥匙

2017-05-25 19:56李晓峰邢丹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5期
关键词:开庭庭审大娘

李晓峰 邢丹

“现在,宣布开庭!”身着法袍的刘春荣敲下了法槌。

2016年秋收刚过,一起赡养纠纷案在巴彦县天增镇巡回法庭公开审理,前来旁听的村民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对于刘春荣来说,这又是一起“硬骨头”案子。虽然赡养纠纷案占她全年总办案量的七成以上,但这次情况有些特殊,用当地村民的话说,“这家人太格路了”。

原告是年过八旬的李大娘,有四儿两女,都住在同一个村。这几年,李大娘失去了独立生活能力,由儿女们轮流照顾。前不久,几个儿女因为老人财产分配发生激烈口角,个个儿都说“老妈没一碗水端平”,谁都不肯赡养老人。万般无奈之下,无家可归的李大娘含泪将六个儿女告上了法庭。

开庭前,法庭干警曾多次上门调解,但屡遭碰壁。考虑到案件在当地关注度高,加之李大娘年岁已高,刘春荣决定启动巡回法庭,把开庭现场搬到原告李大娘所在的村。当然,刘春荣这么做还有更深一层考虑,那就是“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以开庭审理真实案例的形式给村民上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庭审中,在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以及查看相关证物后,刘春荣将引发纠纷的源头一点儿一点儿剥离、铺陈出来,并一丝一缕地分析、解释给双方听。这次,她并没有用往日法庭上程式化的语言,而是用生活中的口语,从情、理、法三个角度释法明理,在“孝”和“爱”两方面做真情沟通,张弛有度地掌握着庭审节奏。

经过两个小时的庭审,旁观的村民们看出了门道儿,心中的天平都倾向李大娘一边。李大娘的六个儿女也渐渐不再抵触和执拗,态度由冷漠变得惭愧,最后流下忏悔的眼淚,向母亲下跪认错,并当场签订赡养协议:老人由六个儿女轮流照顾,赡养费用儿女均摊。

“再棘手的案子,一到刘庭长手里准能理出个头绪。”刘春荣的同事、法官助理张思长最佩服刘春荣调解案子的能耐。在她看来,刘春荣的案件调撤率之所以一直保持在90%以上,是因为“她有一把神奇的钥匙”。

这是一把怎样的钥匙?张思长给记者讲了一件小事。

一对夫妻因为琐事争吵提起离婚诉讼。调解时,刘春荣发现夫妻俩矛盾的源头是丈夫外出打工,常年异地生活影响了夫妻感情。随着谈话的深入,刘春荣捕捉到一个细节——年幼的孩子一直躲在妈妈身后,表情紧张而又羞涩地偷偷看着爸爸。

谈话间隙,刘春荣走到孩子身边,充满爱意地抱起孩子、逗孩子开心,孩子在刘春荣怀里咯咯笑个不停。刘春荣抱着孩子走近孩子父亲说:“多可爱的孩子,快让爸爸抱抱!”

孩子父亲抱过孩子,父子俩额头顶着额头亲昵了一会儿,淡漠的亲情重新被点燃,愧疚的泪花在父亲眼里直打转。刘春荣趁热打铁,用情理和法律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使情绪激动的双方逐渐冷静下来。之后,刘春荣又从孩子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夫妻常年异地生活的可行建议,夫妻当场达成和解。

“我希望更多的当事人能够握手言和。”在刘春荣眼中,大多数民事案件都有调解结案的可能,所以,无论是在送达起诉书阶段、开庭审理时还是宣判前,她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调解。“我很幸运,能从一名法官的角度,清晰地看到很多迷失方向的当事人和他们身边的那道难以逾越的门。在他们迷茫的时候,递上一把可以转动这道门的法律钥匙。”

为了使“纸面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为了将刚性法律融入多元的“柔性关怀”,刘春荣怀揣着这把钥匙,在法庭工作了28年,年均处理案件460件以上,日均审理案件2.2件。问及为何这样拼?刘春荣说:“我是一名基层法官,是百姓身边公平正义的守护人。”

猜你喜欢
开庭庭审大娘
旁听庭审
终于开庭
浅析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方式
开庭了
论死缓上诉二审案件全面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
推销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王大娘的遗嘱
雪天里的良心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