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文
1979年,我在绥化地区供销社担任副主任。那年11月,我出乎意料地被调到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工作,转年3月,被任命为副总编辑。
到《党的生活》后的第一次公出,是去齐齐哈尔造纸厂协调刊物用纸事宜。当时,因为各地生产能力有限,纸张相当紧缺,价格不菲,尤其是报刊用纸更为紧俏,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价格相差一倍。
我拿着时任省委常委、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陈俊生的批条到造纸厂办理手续时,偶然见到在造纸厂工作的一位亲属。听说我来调纸,他提示我——你的小学同期学友程景华现在是厂供销处处长,专管纸张计划。
对我来说,这个信息实在太重要了,于是前去拜访。有省委领导的批条,有同学情谊的助推,对纸张供应问题,程景华一口答应。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不仅这次求购10吨纸的任务圆满完成,而且此后杂志社每年都能得到300多吨计划内新闻纸。一旦没有计划内指标时,程景华就前往设在沈阳的东北纸张办事处协调指标,这不但免去了我们找领导、批条子的诸多麻烦,而且帮助杂志社降低了办刊成本,保证了出刊需求。
1984年2月,杂志社领导班子调整,姜照远同志任省委组织部副秘书长兼《党的生活》杂志社总编辑,我担任主持杂志社日常工作的副总编辑(正处级)。
我主持工作后,在办刊中坚持“两个效益”一起抓。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勤俭办刊”方针,狠抓经营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特别强化了财务管理,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花线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在艰苦奋斗中逐年壮大了办刊实力。在杂志的订阅发行上,积极拓宽发行渠道,充分发挥各级组织部门的作用,并通过调查研究,向省委组织部提出了走自办发行道路的建议并得到采纳。
1985年3月12日,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在北方大厦剧场联合召开有省直新闻单位共七百多人参加的大会,专门表彰奖励《党的生活》的办刊成绩。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向凌做了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斐为《党的生活》杂志社颁发了奖状,《党的生活》杂志社总编辑姜照远介绍了办刊情况。一时间,《党的生活》成为省委大院乃至省内新闻出版业关注的焦点。
1986年年初,省委宣传部以黑宣发[1986 ]2号文件印发了《党的生活》办刊经验。同年1月7日,《黑龙江日报》以《架起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党的生活〉办刊经验》为题,刊发了省委宣传部调查组撰写的调查报告。此后,《党的生活》杂志社多次在全国党员教育刊物座谈会上介绍办刊经验。
主持工作期间,我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报道。
1986年,我到大庆抓刊物发行工作,听大庆市委组织部李伯文同志说,他们发现了一个廉政建设的优秀干部典型——大庆市人事局调配科科长魏兴柱。于是,我俩立即到劳模大会的会场去找魏兴柱,约他午后到市委组织部聊聊。下午,魏兴柱到了组织部,他很谦虚,不太愿谈自己,经再三启发才提供了一些素材。之后,我同李伯文共同研究了报道提纲,由他执笔赶写出了一篇很有分量的稿件。《党的生活》刊发后,《人民日报》等中央大報也陆续发表,在省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后来,省委做出决定,要求全省党员干部向魏兴柱同志学习。
在我主持杂志社工作期间,由于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大家一心扑在党刊事业上,千方百计提高刊物质量,在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党史资料挖掘方面有了较大突破,一些稿子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报刊转载。《党的生活》在全国地方党刊中被公认为质量较高、“党味”很浓。通过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刊物影响、拓宽发行渠道、吸引读者对象等办法,到1987年,刊物期发行量达到88万多份,居当时全国地方党刊前列。
1987年10月,我离开《党的生活》杂志社,到省烟草公司工作,但感情依旧。每当看到《党的生活》杂志,便觉得格外亲切,一种难以名状的“本位感”总是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