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的建构与丰沛的诗意

2017-05-25 07:47郝雨
南方文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莎翁汤显祖莎士比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研究突发高产出猛增长势头,经典作家研究热度不减,尤其对那些世界顶级的研究对象各个层面的研究,几乎是全方位无空白覆盖,研究的视角辐射到了研究对象的各个角落和细部。所以,时至今日,对史上经典作家的研究,要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或者再收获引人注目的成果,实在是越来越难。虽然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学术研究也要不斷与时俱进,但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作家的价值认定,内涵挖掘,确实很难再有规模化高端化的学术性推进。然而,李建军的《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却别开生面,另当别论。这部完全是学者型专家以学术眼光和理论思维完成的比较研究大著,可说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创新。

在我看来,《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部近四十万字的大著,首先是一部纯粹的比较文学学术专著。虽然近年来这样的比较研究也并不乏见,但李建军的比较排除了那种通常比较研究的常规思路,即一定要比出,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或者是中国的太阳升起得早,还是外国太阳升起得早?包括对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比较,其实很多人都是存有偏见的!一方面觉得既要比就要把汤显祖比高,一方面也有很多人认为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潜台词就是汤氏根本比不过莎翁。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绪化态度和完全机械化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李建军一开始就将其比较研究确定了一条基本原则,即“关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比较研究,应该着眼于他们的‘伟大之同与‘风格之异,而不必在他们之间强分轩轾,妄别高下”①。于是,摆脱了高低优劣比较的惯常思路之后,书中将分析的重点放在风格的对比上,其各自不同的文化艺术价值也就更加清晰。关于多年来人们纠缠不清的汤圣莎翁孰高孰低的问题,作者一语道明,指出:“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却不太可能成为世界的汤显祖。”这样的定位,就使国人心中潜在的让汤显祖“为国争光”的心理得到释放,从而明白“兰有秀兮菊有芳”,汤显祖并不逊色,无须汲汲于“走出去”。

在艺术风格和个性的比较上,李建军首先在书中的第二章特别比较了汤、莎各自的巅峰之作《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方面揭示了两部爱情经典的共同主题“为爱而死,为爱复生”,并重点分析两者的叙事策略“现实的与象征的”。书中从细节真实等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氤氲着诗意和浪漫的情调,但它本质上却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戏剧。基本符合事理逻辑和细节真实”。而汤显祖则是“一个唯情主义”者,“一生爱好是天然”。而且在汤显祖笔下,所谓“梦”与“死”,都不过是修辞意义上的事象。这样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而最重要的是,在汤、莎高低问题上,其实一直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性问题。为了能够从道理上从根本上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书中用一节的篇幅专门对此进行讨论,阐述了悲剧与喜剧的不必也不能区分高低的美学规则。书中此后的几章,充分展开地剖析汤圣的心意状态和精神向度,以及莎翁的意义世界和修辞效果。真的是各有千秋。

其次,《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也是一部完整的中西莎学史、汤学史。莎翁汤圣,在人类艺术史上光耀四百余年。汤学莎学,四百年成果汗牛充栋。由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均处艺术巅峰塔尖,对其研究的学者当然也多学界翘楚,这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有大利也有大不利。大利,是说当今学者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对象世界;大不利,则是说,如果没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水平和能力,大概就只能屈居前人脚下,所谓的研究,也很可能会囿于浅见,贻笑大方。李建军在其研究中游刃有余地梳理、分析了梁实秋、王国维等大师级的研究家们对汤显祖的研究成果,并对英、法、德、俄、美,包括我国对莎士比亚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概括和评价,高屋建瓴,脉络清晰,评点精准。在此仅举一例。由于“去政治化”成为20世纪的重要文学趋向,而作为莎士比亚重要研究者之一的阿兰·布鲁姆则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有着与这股强势思潮完全不同的见解,所以,李建军在书中对他的独特观念进行了这样的概述和评析:

阿兰·布鲁姆试图通过阐释莎士比亚的文学经验,来恢复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在他看来,政治是人类生活中的核心内容,是许多充满梦想和激情的人物的舞台,也是最能产生诗性激情和传奇故事的地方:“在政治生活中,不仅普通的品德被投射到更大的背景之上,全新的才能亦被搬上舞台。政治为所有人性提供自由发展的框架,吸引着最有趣的激情和人物。因此,渴望完美描绘人类的剧作家往往选择政治英雄作为他的对象。”正因为这样,政治一直就是诗歌重要的主题,“在古典的意义上,它是演绎最广阔、最深沉、最高贵的激情与美德的舞台,而政治人物似乎也曾是诗歌最有趣的主题”。在他看来,莎士比亚是很懂政治的人,甚至简直就是第一流的政治家。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的人,才能深刻理解莎士比亚和他的伟大作品:我们认为富有政治激情、受过政治教育的人比纯粹的个体化的人更能理解莎士比亚。伴随着这种认知,一个全新的视角被开启了,它观察的对象不仅是戏曲,还有我们的政治信念。布鲁姆的观点,证明了这一个阐释学规律的有效性:一个批评家如果与作家差距太大,便很难发现和评价他的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谁若想准确而深刻理解但丁,就首先要努力把自己提高到接近但丁的水平。②

这里不仅是在评价莎士比亚,也在评价莎士比亚的一位重要研究者阿兰·布鲁姆,甚至还延伸到了但丁,更延伸到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这样的意义上看,李建军这部著作,又是在21世纪这样一个时代的高点上,对四百年来莎学汤学、莎评汤传以及对于莎翁汤圣研究与评论的再批评。

通过具有深厚历史眼光的研究,作者不仅对研究对象进行非常恰如其分的学术评判,而且升华了甚至是发展了很多文艺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美学观点,澄清了多年来对传统艺术理论方面的许多模糊的学术观念。例如,应该如何理解中国文学“走出去”,以及纯粹悲剧与悲喜剧的艺术价值问题,书中都有不同凡俗的真知灼见。在分析人们总是纠结于汤显祖缺乏世界性经典意义,不够莎士比亚那样足够巅峰的问题时,李建军指出:“越是虚弱的文化,越是渴望他者的认同。一方面是对自己文化的无知,一方面是对他者文化的傲慢……文学上的‘走向世界的焦虑,其实反映的是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的严重的自卑和不自信。”③由于新文化运动以来,悲剧高于喜剧的观念占据强势,所以,很多人为了抬高汤显祖的价值,为了能够让汤显祖不次于莎士比亚,就千方百计论证《牡丹亭》的彻底悲剧性。甚至,为了证明汤显祖即使不比外国人高,起码也有地方比外国人“早”,于是提出,汤显祖可以称为“社会问题剧”的先驱,因为《牡丹亭》里面反映的社会问题,比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早了三个世纪。总之,这些刻意抬高的动作,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由于王国维先生曾经狠批过《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并对20世纪的悲剧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建军根据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研究,从美学角度把悲剧与喜剧两种类型,进行了各自特征和意义的分析,提出了“悲剧与悲喜剧”和“彻底性与未完成性”等概念,并具体阐述了喜剧的社会批判意义绝不低于悲剧的道理:

当然,喜剧也很重要。它将讽刺的锋芒指向人性的残缺和社会的丑恶,通过夸张和对照等手段,激发出一种嘲笑的力量,使人们看见被假象掩盖的虚伪和败坏。喜剧是一种否定性的力量,也是一种肯定性的力量——它通过否定丑来肯定美,通过嘲笑恶来肯定善。高级形态的喜剧,从来都不排挤抒情性和诗意性。在果戈理的喜剧中,抒情性是一种明显的特点,而其中所表现的诗意的感伤,包含着强烈的感染力,也赋予整个的讽刺以庄严的性质和深沉的力量。第一流的喜剧不单单惹人笑,也会让人心情沉重,甚至悲从中来。事实上,在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也存在这种将悲和喜、哀伤和欢快两种情绪调和起来的倾向,“他所理解的喜剧掺杂着痛苦、失落和死亡的威胁,而他所理解的悲剧中也有滑稽和欢笑的容身之地。”④

这样,一直被认为只能算是插科打诨的喜剧价值,就得到了深刻的阐释和充分的揭示,所得出的结论,也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事实上,这部《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也是又一部高格调的别具一格的莎翁评传、汤圣的比较性质的评传;按照我国传统的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作者对莎翁汤圣的研究,对其身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从而深入地揭示了两位并世巨星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读到李建军在评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所处历史的时候,你会惊异地感觉到,他既对很多历史细节了如指掌,又能从宏观视野对历史指点评说。关于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时代因素,李建军分析得极为透彻:“就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写作条件来看,莎士比亚无疑要比汤显祖幸运得多。莎士比亚已经在‘现代语境中自由地想象和写作;而汤显祖却困在‘前现代语境中,不得不通过一种高度象征化和隐喻形式展开写作。换句话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虽然身处同一时代,但却生活在两个世界。也就是说,从物理从时间上看,他们确乎是同时代人;但是,从文明程度上看,他们则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湯显祖的时代落后莎士比亚的时代,何止四百年!”⑤这才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比较,这才是令人惊叹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知人论世。

任何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都应该是学术发现,应该是理论发现,甚至应该是哲学的发现。所谓学术发现,当然首先是要对研究对象在意义价值方面有新的发掘和阐释;而且这样的新的阐释,一定是要在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上进行发现和分析,而更重要的,是要在研究和分析中,重新发现某些理论观点,从而形成新的理论概括以及价值建构。这所有的学术发现和理论总结,在更高的层次上,都应该是哲学的提升,应该是在哲学层面上进行思考与求索、研究与概括。

这部《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更是充分地显示了李建军的学术功力。面对这样两位并世巨星,李建军的研究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因而,他的这部研究著作,便在理论发现上能够一步一景,令人读来有一种振奋甚至陶醉的感觉。

例如,在评论《奥赛罗》时,李建军认为这是“一部充满心理内容和哲理深度的关于爱的叙事”:“如果说,李尔王的爱的低能,表现在缺乏纯真的态度和慷慨的无私,那么,作为一部同样从背面揭示‘爱的真谛的作品,《奥赛罗》则表现了理性的匮乏可能带来的灾难。”⑥而在讨论莎士比亚与政治的关系时,他又表达了这样的论断:“人类是一种政治性的动物。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代,政治都占据着人类生活的重要位置,甚至核心位置。政治意味着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也意味着积极的参与和建构——它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和建构理想生活的重要途径……”⑦这种高屋建瓴的哲学化阐述,有力地驳斥了“去政治化”的错谬,纠正了“唯美主义”的偏颇。至于在重新审视莎士比亚的世界意义时,针对柯尔律治、黑格尔、席勒等大师们的“莎学”理念,李建军的反思,都是站在哲学层面,理性地与他们对话讨论,处处表现出理论超越的自觉和勇气。

《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研究方法和写作风格是成熟的,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跨越数百年历史,在精读原著中,采用倾听“心语”的方式,真正领悟两位巨星的作品真谛。其实,作为学术研究也好,文学批评也好,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读懂作品出发。然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许多研究者经常是不过关的。有的虽然关注文本,但却只会死抠字面的阅读,根本读不出作品的真正内涵和精神。李建军的这种倾听“心语”的策略和方法,是我们的文学艺术研究者人人都应该严格训练的基本功。

就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段来看,李建军的这部专著,可以说就是献给对两位并世巨星的赞美诗:他是用充满激情的诗的语言,创作了一部诗情洋溢的学术专著。开篇的“小引”和书末的“后记”,简直就是两首爽心悦目的好诗。加之通篇研究的也都是戏剧的唱词等,所以,读起来满篇皆诗。由于现在的很多学术研究著作,往往是故作深奥,佶屈聱牙,令人生厌,所以,李建军的这部专著,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次莎学汤学学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一部具有雅俗共赏风格的学术论著。

面对这样一部研究莎学和汤学的作品,所有喜爱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普通读者和一般爱好者,以及希望更深刻理解莎翁汤圣的专业研究者,都可以轻松阅读,产生共鸣。就此而言,这部《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完全称得上是莎学汤学的一座名副其实的里程碑。■

2016年末,完稿于上海同济医院病房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李建军:《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12、194-195、16、62、18、192、193页,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6年10月版。

(郝雨,原名郝一民,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莎翁汤显祖莎士比亚
莎翁故居梦游记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453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