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的表现性”看儿童的绘画

2017-05-24 03:34
美育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儿童画表现性小鸟

关 云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甘肃 陇南 742500)



从“绘画的表现性”看儿童的绘画

关 云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甘肃 陇南 742500)

儿童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儿童情感表达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与途径。依据《指南》中有关艺术领域(美术)理念的阐述,需要尝试从表现性角度分析儿童的绘画:从理论层面分析儿童绘画表现的必要性;从评价标准、表现的独特性、教育理念、活动方式及活动过程几个方面阐述指导儿童绘画表现需注意的问题;以案例法的方式对儿童画作品中出现的表现因素进行解读,进一步说明表现性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一门艺术,是儿童自身心理、生理、情感发展的必然结果。

儿童;儿童画;情感;表现性

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生物,必然拥有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无论是成人绘画还是儿童绘画,那些反映在作品中已成型的描绘对象,常常是他们将记忆中或客观现实中的事物加以感受后的情感体验,都是由自身的心理、年龄特质所决定的。笔触一旦接触画面,人类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便不经意地从笔底流露出来,呈现在画面上便具有了表现性。所以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面对同一主题或同一内容,成人或儿童所表现的情感体验却迥然不同。

表现性反映在绘画上虽然都殊途同归,看似相似,但两者却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目标:成人绘画的表现性理性成分占多数,他们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侧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精神或者审美理想等方面,常常采用变形、夸张、借用、重组等艺术手法进行艺术上的处理,造成一种新的形式或内容的可视的艺术形象。与它相反的则是写实性绘画,即以真实手法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艺术形象要求逼真写实、栩栩如生。而儿童绘画是儿童认知世界和理解世界,表达初步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较感性而非理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方式。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绘画活动,主要是激发他们对事物的丰富想象,能促进对美的事物的感受与追求,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及美术趣味,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价值,形成富有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一、提倡儿童绘画表现的必要性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从5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分别描述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其中在艺术领域《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儿童艺术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1]

从上述表述的“尊重”“个体差异”“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切忌”“衡量所有幼儿”“艺术的学习关键”“用自己的方式”等言语中不难发现其共同点:要求儿童在认识、观察、理解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自我。

二、指导儿童绘画表现应注意的问题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创作倾向于外化,欣赏偏重于内化。由于其学习具有可操作性特点,创作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分享’‘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2]其中“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特点是更强调自由创造,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这一点和《指南》对艺术学习的要求是一致的。鉴于此,我们在指导儿童绘画表现时就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评价标准看: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

目前,我国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由于受社会、学校中其他因素或观念的影响,一直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模仿和训练,轻视学生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对艺术的整体感受、欣赏、理解和审美能力的养成教育。

这种现象在美术学习中是比较普遍的。比如:通常在美术学习中教师给学生一个统一的范画,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范画的样子临摹。不仅如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不从宏观上观察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是否用心投入,是否调动自己的常识或生活经验主动表现物象及感受,点评、查看的重点往往是画面中线条直不直、涂色匀不匀、涂色是否涂出轮廓线及不要擦破和损坏纸张,是否保持画面干净等一些问题;还有的在分析儿童画作品时常常流露出成人思维,经常就同一主题的儿童画作品进行比较,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如“像与不像”“好与不好”。这种评价方式完全和《指南》中对艺术的要求背道而驰。《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1]所以这种评价方式误导了儿童纯真的艺术思维,带来的后果就是: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儿童往往注意线条的曲直、色彩的整体规范及纸张的干净整洁和完好无损,小心谨慎地努力追求形象刻画的完整性和逼真性,等等,而不从特定的年龄阶段、儿童美术特点出发,真正做到表现自己对物象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长此以往,儿童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便会下降,对美术的兴趣、潜力及感受力便会逐渐消失,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遭到破坏,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便是儿童独特的审美方式及审美经验将极度缺失。

(二)从表现的独特性看:儿童画有其独特的童趣性和想象力

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实施艺术教育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要求的一门学科,是提升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的具体学科,儿童常常会用直觉性、形象性和整体性的方式去了解和把握周围的环境和世界,为了发展和提升他们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应该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及对对象的整体感受和理解力作为重点,不能过早地要求他们用具体的、写实的方式去表现所见,这种良好的艺术氛围对开发他们富有童趣的表现能力有极好的激发作用,可以让作为主体学习的儿童变得更加自然、轻松、主动,从而积极表现对物象的感受与理解。

以想象画《我家美丽的小鸟》为例,教师先讲关于“小鸟”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以唤起他们对鸟的记忆。最后,有的学生将小鸟表现成“飞鸽传书”的情景(图1);有的画出了小鸟一家的情景(图2);有的画出了小鸟觅食的情景(图3);有的画出了不同形象的小鸟,并用五彩颜色过度、点缀装饰小鸟身体,以此来表达小鸟的美丽(图4);有的还创设了一定的情境:有蓝天、白云、太阳、远山、近树,树上还有红苹果,完全将小鸟放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场景中(图5)。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自由表现的方式在儿童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院李文馥在《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中提出:“自主性绘画时引导儿童依自己的意愿、按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画出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图画的活动,它突出的是儿童自身的主体性、自主性和选择性,更注重绘画创新。”[3]

图1 《我家美丽的小鸟》(孟娇娇,女,7岁)

图2 《我家美丽的小鸟》(靳瑄,女,6岁)

图3 《我家美丽的小鸟》(郭一谦,男,5岁半)

图4 《我家美丽的小鸟》(马丽涵,女,6岁半)

图5 《我家美丽的小鸟》(龙科舟,男,6岁)

(三)从教育理念看:儿童美术学习不同于专业美术学习

专业美术学习主要研究的是物象的形体、比例、结构、明暗、空间、色彩、主题、形式,以及这些因素在同一物象中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就是说,专业美术在表现物象方面力求物象外在的“形”与内在的“神”的相互结合,尽可能完美地表现物象。而儿童美术学习主要是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丰富儿童的认识感受和经验、培养儿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上述两种教育理念的对比发现:从广义上讲,两者都有其相似点,都是一种培养“能力”的学习;从狭义上讲,由于其年龄、心理、思维方式及表现内容的不同,两者具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专业美术强调“技”和“艺”的高度统一。儿童美术强调“兴趣”“感受”“发现”和“表现”等。因此,在儿童美术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所见、所感、所思,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创作出一幅幅有独特个性和富有童趣的艺术作品。

(四)从活动方式看:儿童绘画活动不同于儿童游戏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活动同绘画活动一样都是儿童的一种天性,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具有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获得感性经验、初步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作用。“伊万·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一书中明确指出,其心中理想的‘教育游戏’,就是要试图‘提供一种洞察正式系统的独特方式。对于参加游戏的某些人来说,可以在游戏中毫不费力地弄懂集合论、语言学、命题逻辑学、几何学、物理学乃至画学的知识’”,“我国也有学者指出,将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4]70-72从这个角度出发,两者都具有相似点。但从角色定位和培养目标角度看:绘画中的主体角色是轻松的、自由的,主要为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提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总之,它是一种初步培养美育的方式。而游戏中的主体角色则是规范的、较严谨的,“在游戏中角色的规范约束着儿童的行为,要求自身必须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和控制力,这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身体肌肉适应能力,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与态度。总之,它是一种部分地完成培养体育、德育和智育的方式。”[4]70-72

从活动过程看,游戏活动也具有表情达意的性质,同样也发展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两者毕竟不同。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生糙粗率的意象和情趣对于艺术是无意义的,它一定要根据一种形式美。所谓‘形式美’就是全体和部分的和谐。这种特点在游戏中是寻不出来的,游戏没有客观的价值和美丑的分别。”[5]而绘画活动过程则不同:在面对具体的物象时,儿童在观察、分析的同时,还要对物象进行充分感受和理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运用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点、线、面)和法则(如:大小、黑白、粗细、色彩搭配等对比),表现出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所以这种艺术创作过程绘画活动不同于游戏活动。

三、儿童的表现性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以静物《瓶花》为例,先让学生观察其特点,感受瓶花带来的心理和情绪的体验。之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调动儿童内在的经验和感受。

具体分析如下:

从整体来看这4幅瓶花绘画作品都有各自的特色,4位小朋友对花朵的刻画和处理都能表现出每朵花基本的形状和颜色的差别。尤其在图7中,小朋友将花朵表现得富有动感,每朵花的动势有起有伏、有大有小,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小朋友对瓶花观察得非常仔细。

四位小朋友都对花瓶瓶身的处理极富装饰性,能运用一定的艺术法则和表现手法,如:点、线、面的相互组合,黑白、色彩、曲直、纹样的对比等等。例如图6、图8、图9中的菱形、圆圈、三角形、小花朵、小动物头像等等,都表明出小朋友运用一定的艺术法则和表现手法对花瓶瓶身进行有意识的几何分割,这些半圆、五角星等符号的重复排列,最后将每组相同的符号用不同的色彩统一起来,这样使画面的符号排列有某种节奏感,从视觉角度和心理角度看就有了美感。

图6 《瓶花》(强志康,男,7岁)

图7 《瓶花》(朱越,女,6岁半)

图8 《瓶花》(梁桢,男,7岁)

图9 《瓶花》(蒙兮媛,女,6岁)

有的小朋友还主动添加了背景,有的还画出了桌椅,将花瓶和桌椅设置在一个情境中,使之更加完整、优美。

通过完成的作品,可以看出儿童已将自己对美丽瓶花的认识感受和喜爱情绪投射到了绘画作品中。以点、线、面的有序排列和组合,形成黑白、疏密的对比,给人以丰富的节奏变化,从而使每幅画面产生不同的美感。也可以看出:“对于儿童而言,艺术更是他们描绘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的另一种语言。不仅如此,艺术同样也是一种心智活动,它需要儿童整合内在的感性直觉、经验,思考用何种艺术形式和材料进行创作,这一过程反映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6]

四、结 语

内在精神的外化表现,常常体现在观察感受的过程中。儿童画是儿童通过绘画表现他们内心世界及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对此有怎样的认识、观察、体验,就有怎样的感受,反映在绘画中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语言,也正是如此,儿童画才显示出它无限独特的艺术魅力。

[1]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OL].(2016-12-10).http://www.moe.edu.cn/srcsite/A26/s3327/2012-10/t.

[2] 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3] 韩丽.儿童绘画的特点与指导策略[J].大众文艺,2011(4):29.

[4]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2001.

[5] 易晓明.对儿童艺术技法教学的新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5):22.

[6] 易晓明.从绘画符号看城乡学生之差异[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1.

(责任编辑:紫 嫣)

Children′s Painting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veness of Painting"

GUAN Yun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Longnan Normal College, Longnan 742500, China)

As a unique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children′s paintings are a way to express and know the world. In light of the stipulations in the Guide about "art" (painting),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ze children′s pain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veness, that i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for the expressiveness of children′s paintings. It draws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in instructing expressiveness in childrens′ paintings from aspects such as evaluation criteria, uniqueness of expression,educational ideas and modes of activities. By adopting the approach of case study it interprets the expressive factors in childrens′ paintings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expressiveness is an art which conforms to the law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a natural outcome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children; children′s paintings; emotion; expressiveness

2017-01-07

关云(1978—),男,甘肃陇南人,硕士,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幼儿园环创研究。

G613.6

A

2095-0012(2017)03-0109-05

猜你喜欢
儿童画表现性小鸟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如何鉴赏儿童画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我的儿童画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儿童画作品展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