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华
自开展向名师学习活动以来,我有幸学习了李吉林老师的先进事迹和教育教学方法。总是被李老师那先进的教育事迹和教学理念所感动,深深地感受到她为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尤其是对她的语文情景教学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后,让我对语文情境教学的认识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李老师的情境教学中,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大多数教师都在做。教学中我也经常运用这一方式。但我从没有向李老师那样进行过深入地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怎样做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李吉林老师把情景教学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学生的热爱也许就是她才情与力量的源泉,而这不正是我们很多教师所缺少的吗?
通过对李老师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只有教师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产生感情共鸣,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才能发生实质性的提高。下面依据学习名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思想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中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学习新课之前,我经常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课堂之中。让孩子因好奇而学习。
如一年级下册17课《小壁虎借尾巴》。我先板书“小壁虎” ,问:“同学们见过小壁虎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零星介绍之后,出示几幅小壁虎的图片,我简单介绍:“壁虎,外貌像蜥蜴,对人完全无害,它们喜欢夜里爬在墙上静候蚊蝇,尾巴有的尖长,有的短钝,有的是球形。”介绍到此,添加“借尾巴”,读课题,有什么疑问?(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呢?向谁借?)“我跟大家一样好奇,我們来读课文吧。”
二、情境中体验。
经常运用一些情境导入的办法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接下来就得想办法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根据内容的需要,使创设的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情境,往课堂深处发展。结合李老师的教学经验,我一般在课堂中采取以下几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1、 生活展现情境。
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一年级下册30课《棉花姑娘》,课后作业有一题填空题: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刚开始,大多数同学走不出课文或者走出课文只到室外,他们填的是:碧绿碧绿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草地),雪白雪白的(墙壁),雪白雪白的(棉花),思路打不开。如果我们引导孩子走进超市、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许许多多的景和物引入眼帘,他们的眼界打开了,他们便能惊喜而又轻松地写出许多新颖的词语搭配来呈送给老师,雪白雪白的(大米),雪白雪白的(婚纱),雪白雪白的(汤圆),雪白雪白的(椰子肉),碧绿碧绿的(油麦菜),碧绿碧绿的(花瓶),碧绿碧绿的(小飞虫),碧绿碧绿的(翡翠手镯)……
可见,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多么丰富充盈的大课堂,把我们的孩子带到这个大课堂去,它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才思泉涌的灵感,让他们的语言充满生命的气息。所以,创设情境教学应青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世界。
2、 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相应的背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小朋友们,荷叶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荷塘与大大的、圆圆的荷叶,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3、 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除了课文插图、挂图,我觉得剪贴画、简笔画也是最形象、方便的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
例如在教《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我也采用李老师的做法。前后三次运用了图:第一次:上课开始,教室里以蓝色的画纸作蓝天,先后出示圆月与新月。我开始描述:老师很想知道哪些小朋友喜欢看月亮?你们看见了吗,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圆月)这是什么样的月亮?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出示新月,贴在蓝天上)教师描述导入。第二次:(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看着弯弯的月儿为什么觉得像小船,而不说像香蕉,像镰刀呢?他想做什么?那么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第三次:(指图)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你觉得它多像一只小船呀!现在你们听着琴声,身体也可以随着音乐轻轻地摇摆,慢慢地你可以眯上眼睛,这么看着,想着,你是不是好像也飞上蓝天,坐在月亮上了。三次运用图画,第一次主要导入课文,第二次着重激情,第三次着重激发联想。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启发性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音乐渲染情境。
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课前,我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他们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这美妙的琴声上。这时,我望着学生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说:“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的一生谱写了许多曲子。我们现在听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片刻,我把音量放小,接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写的——”美妙的琴声和我的讲述,扣响了学生的情感之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美好情境,也为课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两种。由于学生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
如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这节课,我采用的是一种新颖的表演体验形式。首先,我以“谁想表演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一个好演员要注意“动作、语气、表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以“演好先要读好课文”为切入点,师生共同参与表演。我读叙述的话,两位小演员分别扮演睡莲、小蚂蚁,由导演的评价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悟夏夜的美。而后对两位小演员的演技进行诚恳的指导。如体会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这一危险处境时,我先示范读,又分别请几个学生向我进行挑战,他们那稚嫩的声音把全班学生带入了故事情境,大家都在为小蚂蚁捏着一把汗。如对睡莲“快上来吧!”这句话的理解,由导演评读,老师点拔:睡莲真关心小蚂蚁呀!我也想来读,谁来试试?使学生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大家一起来!”将睡莲救小蚂蚁的着急心情读出来了!随后的合作表演,学生读得很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景教学带来的成功乐趣。
三、情境中提升。
一篇课文即将结束,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梳理一下课堂的思维、情感,借此机会提升一下学生的认识,升华一下情感,这个时候的情境创设也很必要。让学生感觉到即便到了结束,也意犹未尽,处于愉快、兴奋之中。
如《七律·长征》这节课,结束时我运用了一段音乐、形象、文字的综合情境再现,学生听着、看着,也会或唱或诵,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仰,感受先辈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乐观精神,激起一点儿对今天幸福安宁生活的珍惜,这些不易产生的真情实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自然萌生。
四、课外情境的拓展。
语文仅靠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来增添语文学习的活力和信息量远远不够,还应把课堂中情境创设随时随地地融合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在这一点上李吉林老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学习效仿。
李老师改变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仅仅以识字为重点的传统方法,一年级上学期就进行大量的"说一句话"的训练,3个月后开始"口头作文",下学期进行每天"写一句话"的训练。二年级开始命题作文和写观察日记。这样提早起步,适当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训练的结果,使儿童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由这件事我受到启发, 也逐渐尝试在低年级创设情境,在进行片断语言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情境,引导儿童获取作文题材,使得儿童今后作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比如,我们学校大门口旁边有一个大花坛,里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月季花。我经常根据时机带着孩子们去观察,来享受这些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芳香、色彩和神奇的姿态。春天来了,花池里的月季花一天两天变幻魔术似的大展不同风姿,稍不留心,就错过了观赏的时机。所以,我们每隔两三天或者一两天就去观赏,指导有顺序地观察,然后课堂上写几句话,记录月季花不同时间绽放的风姿,领略其中的神奇感受。有个孩子写道:第一段:今天早晨,老师陪着我们去欣赏花池里的那些月季花。花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花骨朵,小的是粉红色,刚长出来,还害羞呢,大的是红色,微微地露出了笑脸。第二段:过了两天,一大早,我们又跟着老师到花池里去看月季花。令人惊讶的是那些粉的的红的花苞全都盛开了,粉红粉红的花一大团一大团,开得那么茂盛,
月季花真神奇,我不知道再过两天,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连续性的观察,连续性的写几句话,然后将几段话连接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观察日记了。
运用李老师情境教学的方法,给我的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虽然我一辈子也成不了李吉林老师,但我一定会继续以李吉林老师为榜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李吉林老师情景教育的受用者、继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