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
【摘 要】新时期的档案工作面临着重大改革,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档案管理制度新模式,以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来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档案;馆员;创新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网络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现代档案管理模式的改变,都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高校檔案管理者不仅要精通档案管理,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还要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这就迫切需要受过专业训练、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学科馆员来担任此项工作。
一、高校档案学科馆员的概念及其工作的主要内容
1.学科馆员的定义
学科馆员是指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并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先后加强了与本校发展相适应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并取得了较大成功,学科馆员为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也作出了积极贡献。
2.学科馆员工作的主要内容
学科馆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协助和指导高校主要行政部门、院(系)进行资料的收集、挑选和整理,通过科学、有效地收集、整理、加工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较为系统、完整的安全保管并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根据档案馆的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高校可设置联络学科馆员、业务学科馆员、咨询学科馆员、专业学科馆员若干名。联络学科馆员主要负责学校资料的收集及信息传播、导航服务工作,业务学科馆员主要负责将有效信息转换为适合需要利用的信息产品工作,咨询学科馆员主要负责档案咨询、利用和宣传工作,专业学科馆员主要负责网络环境下档案数字化及建库工作。
二、加强高校档案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档案信息资源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是实施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依靠科技振兴档案事业的需要,是在创新中发展档案事业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没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馆员做支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即使有了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离开高水平、高素质的档案管理者,设备的维护和运转也会因受到负面影响而使效益受损。
2.知识管理与档案科技进程密不可分
在高校档案工作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知识管理与档案科技的发展进程将更为紧密。首先,知识管理是档案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档案科技创新是为利用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而知识管理是促进知识整合创新,从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其次,知识管理是档案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系统地利用知识资源管理和知识创新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开发,为利用者提供更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最后,档案知识管理需要档案科技创新中的技术支持。
3.馆员综合素质培养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要使档案信息真正为高校教师和科研服务,档案馆员就要在工作实践中多探讨、多钻研,提高管理效能与业务水平:不仅要掌握高新科技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要不断研究和探讨档案信息开发的新途径与新方法,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需求。
4.档案文献服务体现服务价值和社会效益
档案服务工作需要新观念、新形象、新馆藏结构、新服务方式来支撑。因此,要扩大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及时调整并适时转变管理机制、工作职能、运营模式、实施对策和服务平台,充分体现室藏内档案资源的特色和知识产品的专业特色,找准高校档案馆自身的社会定位,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服务的价值,从而使档案服务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三、高校档案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与创新发展
1.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规划
要围绕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规划,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的思路,制定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人才培养规划。一要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际,分层次制定学科馆员的培养目标,明确学科馆员人选,使学科馆员的培养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同步发展。二要按照“实用、重点、超前”的原则,立足于高校各院(系)现有的兼职档案业务人员,选拔人才,挖掘人才潜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做到分类培养。三要把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学科建设的主次和学科馆员的年龄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以保证学科馆员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
一支精良的学科馆员队伍是学科馆员制度得以完善、改进的保证。为此,一要开展多种学术活动,把学术讲座与交流作为提高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督促学科馆员经常阅读专业文献特别是综述性论文,经常参加课题报告、毕业论文报告、专题讲座等各种学术活动。二要加大继续教育力度,通过学历教育、岗位轮换、举办各种业务测试和各种短期培训、研讨班等,创造人才成长的各种有利条件。三要鼓励学科馆员开展科研工作,特别是鼓励学科馆员单独承担科研项目,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科馆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
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是实现学科馆员制度整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院(系)的信息需求,广泛与院(系)师生、主管教学科研的院(系)领导以及学术带头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其教学科研的研究热点、发展方向、发展动态、最新成果以及所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二是为院(系)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跟踪教学进度和科研课题等有关文献信息,为本学科重点用户提供代查、代借、代复制等信息服务。三是建立网上学科咨询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上学科咨询站点,直接通过网络与用户进行交互式咨询解答,为用户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及进展情况提供在线帮助。
4.制定详细的学科馆员工作目标
要制定具有适度弹性,能充分调动学科馆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目标。如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在探索阶段可暂分为:初级目标,包括岗前准备工作、档案馆(室)现有条件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熟悉等。中级目标,包括与院(系)联系、对学科梯队或研究群体进行学科信息资源导航;与有关学科导师等联系,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需求,使供需双方对接,制订学科馆员服务方案。高级目标,包括针对学科专业研究项目,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跟踪服务、定题服务等深层次开发资源的研究,并以专题的形式印刷成册。
5.规范、完善学科馆员评价机制
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价,是促进学科馆员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学科馆员制度运行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考评掌握和了解对院(系)的信息需求,及时输送院(系)所需的个性化信息精品,架起相互交流的桥梁,以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效果,主要反映在馆员工作质量的特色服务、信息服务和时效服务,以及信息提供和反馈的数量、交流座谈和参加学术活动的服务数量等方面。同时院(系)各学科教授、考核评聘小组也要对现任学科馆员的服务进行客观评价。
6.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
要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竞争力强的高校学科馆员队伍,就必须建立灵活多样的工资福利制度。可采用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办法,让浮动工资与馆员的业绩和档案工作业绩直接挂钩。还可采用按比例提成的付酬方式等激励措施,如精神激励、技能培养激励、出国深造激励等。只有有了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科馆员才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当好信息导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