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媛
【摘 要】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求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做为教学活动主体。体育教学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体质,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质与优良作风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学校长期不重视体育发展,只重视学生成绩,升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质量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育现状,结合广大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1.抓好备课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1.1备教材。 教材为我们提供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是我们上课的依据。教学大纲从总体上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应该认真研读,以保证学期或学年教学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每一章节的体育教学内容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小目标。备课时都应以此作为标准研读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有编者明确的教学思路及原因,这些都应该吃透弄懂。明白了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就不会走弯路,浪费时间,教材中的内容要点和关键之处就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安排教学器材和场地,确定教学时数和流程,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胸中有丘壑”,教学时自然能主次分明,提高效率。
1.2备场地。 体育教学分室内和室外。在什么地方授课取决于教学内容。一旦确定了教学场所,就要详细了解场地位置、面积、器材配置、天气和周围环境等情况。既要保证场地充分适合和满足教学所需,又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更要能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
1.3备教法。钻研教法,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法宝。钻研教法,才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对象的不同,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是启发诱导,还是直观展示。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教法要活而不僵,多而得当。尤其是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能对突发因素或暂时情况从容应对,自如逆转,化不利为有利,以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2.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加以调整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现在一谈到主体性教学,似乎就是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能完成什么样就算什么,其实并不然,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要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尊重和爱护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人员,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无论是体育教材的选取还是教学方式的更新,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环境不同,体育意识和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另外,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形成时期,体育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健康知识外,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还可以在其他时间与学生谈心,疏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我们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大多时候,学生喜欢一门课程就是从喜欢这门课的教师开始的。所以,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和信任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课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情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的有效学习。
4.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4.1了解结构,开发环境。卢梭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我通过两年来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时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挖掘潜能,创设多种快速学好动作技术的方法。转换方式,创造外环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需要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
4.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评判一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好的课堂气氛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更好地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信心,表现为积极参与各种练习,动作轻松自如,并能更快地掌握教师所教的动作,练习时乐而不疲。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动作规格的讲述若平铺直叙,那么会显得比较抽象、枯燥无味、难于理解,若形象地告诉学生“起跑前要象一个被尽量压缩的弹簧,听到跑的口令或枪声是‘啪的一声冲出起跑线,同时,起跑后要设想后面有只狼在追自己”。从而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声音和设想的情景,那么会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又心情愉悦,更加喜爱体育活动。
4.3积极参与,提高内驱力。学生只要对练习感兴趣,才能愉快轻松地、富有创造意识地解决问题。尤其当练习的水平处于转折点时或练习时产生疲劳时,适当改变练习方式可以摆脱这种状况。就模拟练习而言,也可通过动作原理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灵感,改变模仿内容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兴趣的动力功能。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创意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
5.加强保护、帮助指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方法和帮助学生练习的方法是现代体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只有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保障动作练习顺利进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首先,在训练中有许多内容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比如支撑跳跃、垫上练习、双杠练习等等,在这些项目的训练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通过互帮互助克服恐惧心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动作,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原因,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再次,指导学生寻找辅助练习手段,掌握完整的练习方法,从而减少学生动作的错误率,提高技能水平。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寻找动作的要领和规律,找到做出标准动作的关键,从而通过标准的技术动作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目标。例如,在练习鱼跃前滚翻这个动作时,我们要特别重视帮助和保护方法的指导,首先,将整体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其次,复习远撑前滚翻和前滚翻,从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帮助和保护的方法;最后,借助台阶垫板这些辅助设备或者摆放障碍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做到完整技术练习。面对这些危险系数高和难度大的训练,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和互帮互助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6.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如各种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教师应鼓励、诱导学生大胆地提出問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方法对问题反复地进行研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超越,实现自我创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教师应让每个中学生都明白学习的目的,以及老师和家长的希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那么就可以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如此。只有学生有了日积月累的自我超越的意识和行为,就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自我超越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随着课堂上学生对体育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对体育兴趣的不断增深,求知欲会越来越强,想象力也会越来越丰富。这时教师就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不遗余力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甚至学会在课外的学习,进一步使学生实现更大的超越。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方向,改变教育观念是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本身的需要,初中教育在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同时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才智,2010,(02).
[2]郑守镇.素质教育环境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路[J].中小学电教,2010,(02).
[3]金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7).
[4]柴琛.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