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玲
【摘 要】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养成教育;习惯;个性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实施的最佳时期, 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力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文明礼貌等习惯,将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起很大作用。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将浅谈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看法。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只有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对于一些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
刘艳丽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用那甜美的声音向我问好,她的身姿非常挺拔,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她担任领操。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她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她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领操,换下了她。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她。
有一次,我发现她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满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響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在给她换同桌的时候,我找她好好的谈了一次心。告诉她,别的女孩子是多么的爱干净,学习成绩也是学么的优秀,要她向别人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让她做了小组长,她也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她,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组长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她很有用,她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
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就如我对待刘艳丽那样,当她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再来说说我怎样使学生学会收作业吧,我让他们同桌的作业摞到一起,从后往前传,自己的作业放在下面。每组的传上来后,教他们怎样摆放,一组正,一组反,组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发放。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习课的纪律,中午的经典诵读课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后进生的管理和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养成教育工作的成效。对待后进生要本着爱学生的原则,要首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不歧视、不放弃,决不能一有错误就劈头盖脸批一通;教师要找到原因,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班主任应不断发现差生的优点,把他们的进步看在眼里,使其找到改正的希望;另外班主任要根据其自控能力差、反复性强的特点,要有耐心,经常督促,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黄宇辉同学学习习惯不好,上课迟到不带书,课上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课下不做作业。他从来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总认为自己做的对,即使犯错也不主动认错,他的这种强烈的逆反心理,使他总也不接受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劝说与帮助。对他这种情况,我没有当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而是多次到他家了解情况,并通过与其它同学交流,最终找到了原因。我先从心理上对他的这种心理状态予以指导,使他的逆反心理得以缓解,然后从思想上做工作使他认识到错误,并帮助他制定下一步可行的行为目标和措施。最终他克服了以前的种种不良习惯,学习也步入了正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刘艳丽这样比较有灵性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她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高认识,常抓不懈,那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必将时时处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