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礼洪
永仁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使我县成为文化旅游资源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一。我县民族文化有:历史名胜古迹文化、民族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歌舞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民族起居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体育文化、民族婚恋文化、民族丧葬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彝族毕摩文化、彝族建筑文化等。
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永仁县成立了苴却砚文化研究协会,县境内苴却砚厂和经销商有11家,产值达3600万元;全县成立彝族刺绣协会1个,分会12个,彝族刺绣示范户36户,彝族刺绣品集中加工点6个,彝族刺绣品销售点11个,彝绣从业人数达4364人,彝绣产值达过3000万元。
(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这一主题,以方山景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区为重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旅游开发建设工作。完成了总投资约40万元的方山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13万元的方山景区门票售检系统工程、10万元景区特色游步道修复加固工程、5000万元的中国苴却石艺城、6000万元目标任务的永仁珩宇度假酒店、1500万元的永仁永定河文化景观带、1000万元的永仁赛装广场、5000万元的永仁小哨农业观光园区、8000万元的永仁永定老街、600万元的永仁县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
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旅游产业总产值达15184.5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人才缺乏。一些干部群众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民族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观公园,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人才缺乏,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极不相称,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尚有待培训提高。
二是体制束缚,缺乏合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牵涉到城市建设、规划、土地、交通、餐饮、娱乐等诸多方面,必须有一个比较专业和权威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和操作具体事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作为职能机构,协调各方面的难度较大,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仍存在职权分散,活力不足的问题,不能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力,分散了民族文化旅游业的竞争力。同时,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产业政策不配套不完善,对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服务企业等的管理还比较滞后,造成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呆滞,不利于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形成。
三是缺少资本对接,缺乏流动资金。永仁县的景点资源大多需要开发建设,而景点建设开发投资回报周期长,在吸引投资上有难度。因此,到目前为止,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仍以政府投资为主。由于永仁县仍是吃饭财政,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投入捉襟见肘,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景点建设筹资渠道少,开发景点面临资金缺乏的制约。无论是从旅游景点数量上,还是从旅游资源可发掘上来说,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均有明显不足,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品优势。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建立一个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作支撑,打破归属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继续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路子,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资促进政策,让大量社会财富源源不断流向民族文化旅游產业。
四是社会跟进意识不强,企业参与度不够。目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宣传同步推进,吸引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仅靠政府、银行,更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积极跟进参与,真正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主体。
五是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环境未形成。旅游景点和吃、住、行、游、娱、购等要素,没有这些要素的配合,就会大大降低旅游景点对人流、资金流的吸引力,影响永仁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制约着它对相关产业带动效应。如方山风景区,作为永仁县最具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存在着规模小,景点少,设施不足等问题。其他与旅游相关的饭店、宾馆、娱乐场所等要素,无论从数量、档次、布局上,都适应不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需要。
三、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根据我县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今后一度时期,全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考虑是: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大突破、抓好四项工作、建设八大项目。
(一)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永仁建设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健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二)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用现代旅游的理念谋划和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打造永楚、永攀、永昆三大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带。二是推动集群发展。集中打造“方山旅游、中国直苴彝族彝装节、彝族刺绣、苴却砚”四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在不断提升重点景区景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把永仁县打造成为昆明和攀枝花的“后花园”。
(三)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在完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上实现突破。着力培育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学探险等旅游项目,形成文化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服务规范健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升级转型上实现突破。围绕省州黄金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建设一批休闲度假设施,实现由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产品的升级转型。三是在开拓旅游客源市场上实现突破。健全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招揽游客的机制,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加大对外的宣传和促销力度,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到永仁旅游。
(四)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科学修编规划,指导旅游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省、州旅游发展规划,围绕“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的县情定位,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为核心,适时调整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科学修编《永仁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加强项目工作,大力招商引资。根据国家、省州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形成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筛选、论证和储备一批有重大影响、开发基础和条件较好的旅游项目,为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加大开发建设和宣传营销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方山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为带动,大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努力构建“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沿线型、特色农业型、民族文化型、旅游小镇型”的乡村旅游体系;做好永仁旅游线路的统筹开发和精品旅游环线的打造推荐工作,把方山旅游区、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等景区、景点有机融入省州旅游部门确定的三条重要旅游环线,即:昆明—禄丰—武定—元谋—永仁—四川攀枝花—西昌、昆明—楚雄—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四川攀枝花—丽江、昆明—禄丰—武定—元谋—永仁—大姚?—姚安—南华—楚雄—昆明;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行业跨地域合作,与周边县市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区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开发具有互补性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积极组织参与国家和
省、州举办的旅游促销和节庆活动,依托各级主流媒体、旅游网站,面向国际、国内旅行社及商家推介永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展永仁民族文化旅游宣传。四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要素。共青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妇联、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技能等知识培训,引导旅游从业人员积极为游客提供规范、礼貌、文明、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发展要素功能,不断挖掘和创新传统、特色餐饮潜力,丰富饮食文化内容;督促宾馆酒店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游客住宿舒适、安全;在不断完善县内通乡交通网络的同时,争取开通县城和攀枝花市至方山景区的汽运旅游专线,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方便;加强特色精品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丰富游览内容,让游客更好地品味永仁、认知永仁;扶持和培育一批旅游产品开发、销售企业,大力开发、销售具有我县代表性的土特产品和特色鲜明、典雅珍贵、附加值高的特色旅游商品,滿足游客的购物消费需求;不断完善公共场所、宾馆酒店、旅游景区的文娱基础设施,形成类型多样、服务功能完善、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文化娱乐体系。
(五)建设八大重点项目。一是加快方山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方山旅游接待设施,把方山风景区打造成为“诸葛胜地、佛教名山、避暑天堂”。二是建设永定河精品文化旅游区。依托永仁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历史的、民族的文化元素,打造永定河畔人文自然并举、历史现代共生的城市山水精品旅游景区。三是推进中国彝族赛装节文化大观园建设。充分挖掘古朴、自然、神秘、独特的“赛装”文化内涵,以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展示永仁千年之舞、千年之歌、千年的服饰文化。四是开发中国苴却砚文化博览园。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苴却砚石艺城建成集苴却砚工艺品生产、旅游、商住、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中国苴却砚文化博览园”。五是建设莲池“花园式葡萄观光园”。把莲池万亩葡萄园列入特色旅游线路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成县城周边靓丽的农业生态景观。六是提升苴却古镇的影响力。不断挖掘迄今4000年的永仁菜园子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化,将古镇整体风貌打造成为旅游观光、与当地历史文化协调融合的历史文化体验目的地和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七是争取中和古镇项目建设。对中和古镇民居建筑进行维护和修整,吸引游客欣赏古民居建筑风格、研究古镇历史渊源、感受古镇民俗文化。八是规划建设羊旧乍河休闲观光旅游区。依托羊旧乍河位于南永二级公路旁、距县城近、山明水秀、清雅幽静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认真规划,建设以水体景观、旅游休闲和娱乐为主的特色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