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慧
丹东地区发展沟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条件,但丹东目前的沟域旅游景观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丹东沟域旅游的良性发展。本文针对丹东沟域旅游景观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从挖掘和表现地域特色的角度出发,尝试找出突破限制沟域旅游景观发展提升的策略,力图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展现丹东独特的地域风格和特色。
“沟域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指以自然沟域为基础,通过整合沟域范围内的各种资源,兼顾生态保持,打造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旅游吸引物,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区域旅游发展模式。辽宁省政府将沟域旅游作为推动辽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近年来沟域旅游在省内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丹东作为辽宁省沟域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从2013年起大力发展沟域旅游,推介沟域旅游招商项目21个,总投资达328.4亿元,计划打造中国最大的边境沟域旅游休闲度假区,“沟域旅游”已成为丹东旅游的重要名片。
一、丹东地区发展沟域旅游的景观条件
(一)自然条件
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山地丘陵占72.4%。丹东地区的自然旅游景观主要分布在山区,如振安区的窑沟村,振兴区的汤池村,东港市的黑沟镇、大孤山镇和金沙谷,凤城市的大梨树,宽甸县的青山沟、天桥沟、天华山、黄椅山……山青水碧、风光秀丽,可开发利用的沟域旅游环境丰富。
(二)人文条件
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和最北的沿海城市,丹东还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丹东原名“安东”,源于唐代设置的安东督护府。一直是辽东的边陲重镇和军事要地。1907年清政府开放安东为贸易港,城市经济迅速崛起,成为辽宁、吉林东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鸭绿江上游木材资源丰富,鸭绿江水运便利,20世纪初丹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木材集散地,被称作“木都”。1945年,安东市成为辽东省省会。20世纪50年代初,这里因朝鲜战争而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城市。1965年改名为“丹东”,含义是“红色东方之城”。
目前丹东作为边境城市、红色英雄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地等人文特色已经应用到沟域旅游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之中,为丹东的旅游风貌增色。
二、丹東沟域旅游景观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近年来,丹东沟域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规模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目前还存在着较多制约丹东沟域旅游品质提升的因素,亟待我们解决。
(一)旅游环境季节性强
丹东虽然是东北地区最湿润、最温暖的地区之一,有“北方苏杭”之称,但还是处于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万物萧条、较为寒冷,旅游业开展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丹东地区每年4月底月到10月为旅游旺季,11月到来年四月初为旅游淡季。虽然冬季沟域内可开展温泉、嬉雪等项目,但目前以本地客源为主,吸引外地游客的数量较少。
(二)景观同质化严重
1.与周边城市沟域景观同质化
丹东的沟域自然景观与周边城市、地区相似性较大,旅游项目的开展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比如山地景观,天华山、天桥沟等与本溪的关门山、大石湖等山地景观相似;滨海景观不如大连典型,与营口、盘锦、葫芦岛等地比较有类似之处;采摘园农家乐、温泉等在辽宁省内很多城市的沟域景区都已经开展;雪场嬉雪等项目刚刚起步,与沈阳、抚顺等冬季项目开展时间较久的地区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2.区域内景点建设同质化
丹东目前开展沟域旅游的景点较多,但不同景点的景观缺乏差异化,景点建设同样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丹东目前的沟域景观设计缺乏地域文脉特色,不同的沟域旅游景区都采用类似的设计风格。比如五龙背镇的温泉小镇、温泉公馆,金山镇的博恩御山水温泉小镇等,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欧式建筑风格;宽甸天桥沟的枫树小区、枫叶会馆等建筑同样是欧式风格;丹东新区、东港的新建别墅也基本采用欧式的建筑风格。
丹东众多的沟域景点内开展的旅游项目也都采取类似的设计模式。如凤城大梨树、九连城镇窑沟村花果山、河口等景区的农业采摘、休闲农庄等项目,采用的游览模式极其类似。
3.缺乏对沟域内群众的宣传、引导和动员
虽然政府各级机构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丹东沟域旅游的规划,但对在沟域内生产生活的广大农民群众缺乏足够的宣传、引导和动员,使得政府招商建设的小范围景点在大范围当地农村农户的生活景观包围中显得孤立、甚至缺乏必要的协调性。目前丹东沟域内有部分农民已经开始利用沟域旅游的兴起来经营家庭型的采摘园、农家乐等,大量的农民自建景点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景观设计层次低等问题。由于在当地群众中缺乏必要的沟域旅游发展规划宣传和引导,有部分农民不注重既有农业景观的风光保持。如宽甸鸭绿江上游的油菜花田,在春季对游客构成极大的吸引力,但当地农民并不是每年都种这类作物,今年观赏的油菜花在明年很可能就消失了。甚至部分农民的开垦、拓耕、种植或建筑等行为会破坏当地的自然景观。
(三)旅游景观功能单一
丹东沟域旅游景观主要供游客观光赏景为主,功能单一,缺乏体验式的旅游景观。不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部门对“景观”的理解十分片面,设计观念落后。旅游景观不仅仅是“景”、“风光”,更重要的是一种产品,旅游景观不仅仅为游客提供景物可供观赏的“形”,更重要是要为游客展现旅游目的地可供体验的“意”。旅游景观的意是游客需求的焦点,是发展旅游的核心灵魂。丹东沟域旅游景观中文化意境的缺失,也是导致游客旅游消费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丹东沟域旅游景观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丹东沟域旅游景观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最佳的解决之道就是挖掘丹东沟域景观的地域特色,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突出的展现丹东独特的风格气韵。
(一)保持山水环境、突出生态优势
丹东沟域景观的自然特色可以用“山青水碧”四个字来概括和形容。丹东区域内水系丰沛、境内河流1000多条,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5倍、是省内平均水平的四倍。而且,丹东地区地热资源丰富,被评为“中国温泉之城”。另外,丹东的森林覆盖率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可以说丹东的自然景观在辽宁省内可谓得天独厚,具有极佳的自然优势。未来丹东的沟域旅游景观设计必须注意在人工建设的同时,保持好沟域内的山水环境,突出丹东沟域的自然生态优势,保护好丹东沟域旅游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体验边境风情、打造“慢活”村落
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十二个部门在2016年联合印发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在该方案中,丹東共有44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未来几年,国家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丹东这44个村实现脱贫。按照《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中提及的鼓励发展方向,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以及采摘、垂钓、农事体验、房车露营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场所,都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在沟域景观的发展策略中注意转变以往观光旅游的模式,向休闲度假旅游的方向转变。在休闲度假的旅游形态下,旅游景观不仅仅以视觉观赏为主要功能,还要为游客提供游嬉、休憩、购物、餐饮、住宿等多种功能。
丹东的沟域旅游景观设计应突出地域特色、使游客体验边境村落的神秘感和异域风情,在景观设计中加入可使游客自主参与的项目,使游客感受与快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悠闲惬意的“慢活”时光。
(三)突出人文特色、提升旅游品味
很多旅游项目投资的决策者认为丹东沟域旅游消费较低,是因为缺乏高端旅游产品,因此强调高投资、营建高消费的会所、别墅等,认为这种简单、粗放的投资行为就会带来游客的高回报。正式由于丹东沟域景观缺乏合理的智性规划,使得丹东沟域景点建设中存在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实际上,促使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消费的方式、手段很多,发展高端旅游产品也并不等于金钱堆砌。丹东沟域旅游项目目前缺乏特色产品、缺乏对地域文化的表现,缺乏有内涵、有意义、有趣味的产品。
丹东的人文特色可以概括为边境特色、红色城市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但丹东旅游景观对这些人文特色都集中在市区,沟域旅游景观中体现的极少。虽然青山沟、三道河等沟域景点中有鲜明的满族、朝鲜族景观,但还是简单停留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形式感的模仿上,缺乏对少数民族艺术、情感、价值观等深层意义的表现。丹东沟域景观设计的当务之急是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传承各类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培育发展特色文化衍生产品等。突出丹东人文特色的景观设计有利于营造和增强自然沟域的独特性,提升沟域旅游的品味。
四、结语
随着丹东旅游业近年来的迅猛势头,沟域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旅游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重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营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内涵的沟域旅游景观,是目前沟域景观设计的当务之急。除了向游客展示丹东良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在丹东在沟域旅游景观的设计中,给游客展示丹东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脉的边境城市的特色,传达一种异域、神秘、浪漫、热情的地域文化气息。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