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7-05-24 12:23韩瑞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教学

韩瑞娟

【摘 要】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就应当重视朗读的训练。有效的朗读训练,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把课文读懂、读美、读活,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就十分重视课文的朗读。古文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读得好,读得熟练,可以有效地帮助理解文章。现代文也是如此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广泛普及,学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是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因此,教师们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琅琅读书声重现课堂。对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朗读要注重贴近生活

新课标提倡“情境教学”。于是,我大胆尝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朗读教学上来。如果要让学生从单一的课文内容中比较到位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再运用相对应的感情读出来,这很难。于是,我大胆地创设一个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把握课文的感情,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做到了。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语言亲切感人。但学生不能很好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于是,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回忆平时自己与尊敬的长辈、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分别时的对话”的情境,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思维就能很快地飞到那种情景中,这时候就可以很顺利的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了: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读;对小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关切的情感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亲切的情感读;学生就自然而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了。学生的感情融入了课文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朗读要会运用比较方式

新课标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互动交往,才能激活思维,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1.教师与学生比较着朗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比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总让教师自己来指出问题。这既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得以挖掘,得到发挥,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引导学生在理解鲁迅先生对下一代关心爱护、并注意了教育方式的内容后,注重指导学生读鲁迅先生的话。课件出示:“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我让学生先试读伯父的话,可是,学生很难把握伯父带有委婉批评教育的语气。于是,我就先示范朗读,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比,谁读的好,好在哪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当然老师读的好。”这时我就让学生评论我的范读,再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对比着试读,最后请几名学生来读,并作出评价。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也就能把相应的语气读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立足学生的发展,给予实效的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勵、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样,有感情朗读的激发也在于教师评价语的激励。

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我在教《草原》这一课时,先用课件出示草原美景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感受其中的美。当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一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此后我问:“他读得怎样?谁能读得更有感情?”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我又让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朗读,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中。通过比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全体学生带着轻松愉快地心情来朗读这一部分,从而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

三、朗读时可融入角色的扮演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老师的范读和课文录音,并组织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是很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基本上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在他们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了解语言,学会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练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从而产生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地融入文中的角色,更拉近文本对话的距离。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激发。其实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说“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四、要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领读

因为教师的领读,能使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领会朗读的节奏,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年龄的差异,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薄弱。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就应当重视朗读的训练。有效的朗读训练,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把课文读懂、读美、读活,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良好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为学生在以后的语言学习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师参考用书》

猜你喜欢
朗读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