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样子,家的样子

2017-05-24 19:44谢际春张丽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7年5期
关键词:奶奶爸爸妈妈

谢际春+张丽

| 策划人小语 |

母亲节来临了,我们想一起聊聊妈妈与家的话题。在一个家里,维系家庭意愿最强烈的就是妈妈,妈妈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心理学认为,妈妈在家庭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情感方面,她会无形中在孩子内心塑造家的模样,甚至对于孩子的人格有着极大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想家,其实是在想妈妈,因为妈妈的样子,就是家的样子,妈妈是最初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美好的那个人。长大之后,无论我们离开妈妈有多远、有多久,也许还能深刻地感受到,家里那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就是我们的妈妈,她曾让家那么幸福,那么快乐,那么美。

妈妈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不仅自己衣着利落,还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过生日,几个要好的同学为了给我制造惊喜,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那是她们第一次去我家,一进家门,她们的眼睛就亮了:“小薇,你家好干净,真好!”她们换上妈妈递过来的拖鞋,在我们家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就像参观博物馆。“如果我家也能这么好看该多好啊!”几个人不停地赞扬着,我听着心里挺高兴。但其实我们家也谈不上有多漂亮,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都是老式格局,不仅没有任何装修,而且面积也不大,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可妈妈却把屋子归置得很整洁,普通的水泥地面被她拖得亮堂堂的。而且,我们日常回家换拖鞋的习惯,在当时同学眼里竟是一件很讲究的事;至于妈妈把被子放进柜子里、铺上床罩、给饭桌盖上洁白的桌布,甚至自己动手做漂亮的窗帘,更是让同学感到新鲜甚至是“浪漫”。

那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她让我生活在一个干净美丽的家里,让我感受到那么多美好,我开始留心妈妈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

那时候还没有洗衣机,但妈妈坚持经常换洗床单和被罩,然后把洗干净的床单和被罩放在阳光下晾晒。每次钻进新换的铺盖里,我总能闻着洗涤剂的清香和阳光暖暖的味道入睡,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妈妈也一点点变老了,可她爱整洁的习惯一点儿都没有变,有时候想让妈妈歇歇,可她总说:“闺女,妈做这些开心啊!”我越来越觉得,有一个爱整洁的妈妈,就是我们这个家的福气。

受妈妈的影响,我也养成了爱干净整洁的习惯。我觉得,家应该是一个干净美丽的地方,是一个让人待着舒服的地方。我喜欢跟家人在明亮的桌子上用餐、在舒适的房间里玩耍、在干净的床上入睡,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会让我心里多了几分温馨和安宁。

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我儿时的美好回忆:周末的清晨,妈妈收拾停当,打开音乐,让我在轻柔的乐曲中醒来。这时,入眼的是明亮的玻璃窗、整洁的厅堂,刚刚擦拭过的茶几上摆着一壶新茶,氤氲的茶香慢慢飘满整间屋子。回忆里是妈妈的样子,还有幸福的样子。

注重仪式感的妈妈

我妈是个不爱打扮的女人,她的口头禅是:“有买衣服的钱,还不如买红肉烧给你们吃!”她从来不化妆,不做美容,但在爸爸眼里,却是最有女人味儿的女人。

妈妈是个体户,时间更充足自由一些。每天早上,妈妈都会站在门口送爸爸上班,对他细声叮嘱:“早点儿回来,我在家里等你!”“晚上做你爱吃的冻豆腐!回来晚了,可就不好吃了!”爸爸瓮声瓮气地答应:“知道啦!快回去吧!”每次爸爸出了门,妈妈还舍不得关门,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走出好远。有时,爸爸偶尔回头,妈妈就会兴奋地向他挥手,于是爸爸的步伐变得很轻快,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每天傍晚,妈妈都会事先烫好一条毛巾。门铃一响起,她就会拿着毛巾去门口迎接爸爸,一手接过爸爸的皮包,一手递上温热的毛巾。爸爸用毛巾擦脸时,我都能听见他满足的气息。

那个时代的女人都很贤惠,家里家外地操持,从早忙到晚。但是,像妈妈这样长年累月站在门口迎送丈夫的女人却很稀少。面对邻居的质疑,妈妈理直气壮地说:“什么是家呀?就是你走出这个门的时候,知道有个人等着你回来;你回来的时候,看见有个人因为你这么高兴。”后来,爸爸发达了,当他的朋友们都习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时,他却从来没有外遇。爸爸说,他喜欢回家。

有人说,我妈这么做,肯定会把男人惯坏了。但其实没有,因为爸爸也在用仪式表达他对这个家的爱。每天早上,在单位当领导的爸爸,总会蹲在地上,一边哼着歌,一边把妈妈和我、弟弟的鞋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去上班。

渐渐地,妈妈站在门口迎接爸爸的样子,成了我心中最温馨的画面。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每次听见门铃响起或者钥匙开门的声音,都会欢快地奔到门前,笑着跟爸爸、妈妈、弟弟打招呼:“回来啦,累不累?要不要擦个脸?”再后来,我上了大学,寒暑假才能回家。每次看见家人在门口微笑着等我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温暖、踏实,原本忽忽悠悠的心,突然落了地。

妈妈对过生日这件事非常重视,家人过生日的时候,她一定会订一个生日蛋糕,蛋糕上写着名字和祝福。她还会做一大桌过生日的人最爱吃的菜,会让每个人给过生日的人送礼物。轮到妈妈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一样很重视,总要去饭店美美地吃一顿。所以,我和弟弟从小最喜欢家人过生日。

弟弟刚懂事的时候,对妈妈说:“我没有钱给姐姐买生日礼物,可以不送吗?”妈妈说:“那你就用纸叠一只小青蛙送给姐姐,姐姐也会很喜欢。送礼物跟钱没关系,只是让姐姐知道,你很在意她。”于是在弟弟拥有零花钱之前,我收到他送的生日礼物基本都是纸叠的小动物和小飞机,或者是他亲手摘的一片秋叶、拾的一个贝壳,我都很喜欢。爸爸送过我小霸王学习机、儿童自行車、《汉语大字典》等;妈妈送过我一套琼瑶小说、梦幻的水晶球……后来我出嫁时,把爸爸、妈妈、弟弟送给我的生日礼物都打包带到了北京。

在童话《小王子》里,小王子问狐狸“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我的妈妈用仪式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被爱。于是,爱的表达,成了我们家的样子。

妈妈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因为她,我们这一大家子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听奶奶说,妈妈嫁给爸爸时,并不像有的儿媳拒绝跟老人一起住,而是欣然跟奶奶住在一起,开始了婆媳时光。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就是一个大家庭。当年舅舅被打成右派,送到西北农村改造,表姐就寄养在我家;妹妹弟弟出生后,二叔的孩子、三叔的孩子也陆续来找奶奶带养,我们家的人越来越多。这么多孩子生活在一起,家里闹翻天的情景可想而知,但妈妈很少抱怨或者计较,有时反而会笑呵呵地看着我们闹腾。因为妈妈的宽容,我们这几个孩子可以放松地说笑打闹、做游戏;可以尽情享受爷爷的拿手饭菜、奶奶的亲切照料;可以放松地说出自己想要的、所想的;可以充分享受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无间。现在回想起来,妈妈宽容友好的态度,对于我们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妈妈的宽容、不计较,也得到了回报。有时,妈妈周末去单位加班,奶奶就会把所有的家务承担起来,这就是奶奶和妈妈之间的默契。妈妈对奶奶从不设防,她信任奶奶,偶尔奶奶指正她什么,她从不顶嘴,当然也不委曲求全,而是和奶奶轻松地交流沟通。记得有一次,看到妈妈的袜子破了,奶奶故意打趣说:“袜子破了都不会补,你可怎么办呀?”妈妈不仅不生气,还笑着拿出几双破了的袜子交给奶奶,撒娇般恳求说:“您帮帮我吧,实在缝不好。”奶奶笑着接了过去。如今,回想起当时的画面,感觉很温暖。

奶奶还经常帮着、护着妈妈。记得有一次,奶奶蒸了糖三角刚刚出锅,几个孩子就吵着嚷着要吃,恰巧妈妈在,就给我们每人拿了一个。谁知道,小堂弟拿着妈妈给他的糖三角,哭着跑去跟奶奶告状:“大娘挑了一个糖最少的给我。”妈妈站在一边,既委屈又窘迫,不知道奶奶会说什么。奶奶看了看小堂弟手里的糖三角,笑呵呵地说:“你大娘真有本事,隔着面皮居然能看到里面的糖是多还是少?这个糖三角啊,是奶奶包的,每一个里面包的糖都一样多,可别冤枉了你大娘啊。”说完,奶奶笑着看了妈妈一眼,那眼神就像妈妈看女儿,充满慈爱。

妈妈对于家人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我和妹妹,还有其他孩子。我们在一起相处得特别好,没有轻视、计较和敌对。

我慢慢长大之后,每每想起妈妈,就总能想起她的宽容大度,以及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不知不觉,我和妹妹也悄然接受了妈妈的生活态度,我们跟婆婆的关系都比较亲密,都愿意为一大家人的和睦努力做些什么,并且是发自内心的。也因此,我和妹妹都得到了婆婆在生活上最大的支持,以及情感上的滋养。婆婆是我的可靠后盾,而她有什么事也很愿意听听我的想法和建议,这么多年,我们成了很好的同盟者。

用宽容、不计较的方式对待别人,是妈妈生命经历中的一种感悟,也是她在家庭生活中显现出的珍贵品质,她的品质带着温暖的芳香弥漫在家庭关系中,沁入我的心扉和血液里,让我们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享受到家的温馨舒畅和安宁。

甄小美和妈妈甄影

妈妈是个很有趣的人。

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因为工作太累了,可我总是缠着不让她睡。那次,我又缠着她的时候,她想出了个主意:“宝贝,我们来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扮演植物人。”我和妈妈就开始扮演植物人,我正高兴呢,结果发现,原来植物人就是不动、不说话,“哦,天啊,原来扮演植物人,妈妈就可以继续睡觉啦!”我真是哭笑不得。

我和媽妈都喜欢在浴缸里泡澡,可是家里的浴缸实在太小了,两个人泡在浴缸里很挤,可是我们俩喜欢在一起。于是,我妈妈跟我说:“宝贝,你看,我们俩现在像不像小婴儿在妈妈怀孕的肚子里?以后咱们就把一起泡澡的时间叫作‘in the belly time好不好?”所以,直到现在,我们都把这个时间叫作in the belly time,而且我们很享受在一起泡澡的时光。

妈妈和我一起做运动的时候,她下腰没有我做得好,我就常常向她“炫耀”:“我像车轮,而你像茶几。”妈妈也不生气,还觉得我说得挺有趣,很认可地发到朋友圈。

妈妈只要在家,总能把特别平淡的日常变得有意思。我在学校学了一首儿歌,回来唱给她听的时候,她哈哈大笑,还让我教她。现在,她没事儿就会和我用孩童的声音一起唱:“三只小猪盖房子,看看谁的房子最进步,耶!”

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事情跟妈妈一起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很有趣。

比如,我那次参加了一个戏剧营,扮演《一千零一夜》故事里的公主。我回到家,妈妈就会和我对台词、玩角色扮演。妈妈说,她小时候没有这样的经历,她觉得很有趣,就想跟我互动,我能感受到妈妈的好奇和热情。还有时候,我在家里疯闹的时候,妈妈也会陪我一起疯一起闹,我们俩都很开心。

妈妈说,她并不是刻意要去创造惊喜,而是觉得生活本身就很有趣。她觉得小孩做的事情都很有趣,所以愿意参与进来。妈妈对我的生活、我做的事情,由衷地感兴趣、由衷地好奇,这可能就是妈妈身上的“情趣”吧。

妈妈就是这么有趣的人,她让家里充满了欢乐。家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快乐家园。

爱花爱草的妈妈

妈妈喜欢花花草草,在家里养了许多植物。妈妈养出来的植物都是绿莹莹的,花也都长得很美,但我却养不好。后来我才知道,那些花花草草也是要尽心伺候的,在我看不见的许多时光里,妈妈都在尽心地打理着它们:她会留心它们“渴不渴”,然后及时给它们浇水;她会剪掉那些枯黄的叶子,或者是给植物换一个漂亮的花盆……妈妈像照顾幼小的生命一样,精心地照顾着她的花花草草。

儿子小豆经常看外婆打理小花小草,很小的时候就会拿着小水壶去给它们浇水,看到有杂草的时候,他也会捏着小手指轻轻拔下来。

家里许多地方都放着植物,妈妈的卧室还有一个“植物角”,有时候下班回家,抬眼看到它们,是满眼的绿。在钢筋和混凝土之间,能见到这一丛丛的绿色,有时会仿佛身处天然氧吧,连空气都变得清新了。

家里有一盆文竹,那一年,在妈妈的精心打理下使劲生长着,仿佛要使出浑身的力气,让妈妈看看它能长多长。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文竹竟然长出好几米长,妈妈一点点把它盘绕固定在玻璃窗上,看起来像绿色的窗花,微风一起,它就轻轻摇摆,美极了。

那次,我们见到一种可供观赏的小辣椒,小小圆圆的果实,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后来,妈妈去找来辣椒籽,种在阳台的小花盆里。没过多久,阳台上就长出了彩色的小辣椒,有紫色的、红色的、橙色的……阳光下,五颜六色的小辣椒点缀着阳台,也点缀着我们的视野。

有时候,妈妈还会把炒菜剩下的白菜根放在一个漂亮的小碗里,倒上浅浅的水,过上一段时间,小小的白菜根就会抽出绿色的小芽,一层层往上长,最后在中心长出黄色的小花来。那个过程也是很有趣的,那是一个生命变换了姿态,重新绽放的过程。我仿佛有了新发现一样,开始重新认识之前那些被丢弃的白菜根。

那年夏天,妈妈在花盆里撒下一些圣女果的种子,告诉小豆:“外婆种了小西红柿,我们一起慢慢等它长出来吧。”“真的可以长出小西红柿吗,外婆?”小豆惊讶地问。对他来说,在家里能种出那种要到水果店和菜市场买到的小果實,是一件神奇又不可思议的事情。外婆撒下种子之后,小豆很上心,他经常会跑到阳台去看。终于有一天,我听到他站在阳台上喊:“外婆,结小果子啦!”

那天之后,阳台上的小果子越结越多,变红的也越来越多。有一天,我看到妈妈和小豆在阳台上,摘下一个又一个红艳艳的小果子,认真清洗之后,妈妈把一个鲜红的小果子塞到小豆嘴里。小豆一边吃,一边笑,阳光下,他的小脸和小果子一样好看。

现在的家并不大,可妈妈还是找空隙养下了许多花花草草,又种下了许多有生命的“小东西”。爱花爱草的妈妈,让家有了大自然的模样,让家变得生动起来,也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有了更多跟自然连接的体验,这是家给予我的美好体验。

优雅的90岁妈妈

我常想,我是幸运的,我有一个好妈妈,一个可爱的家。在上世纪30年代,妈妈是一个林道静式的北平地下工作者,40年代在解放区华北联大读书,50年代是志愿军,后又来到《中国少年报》,是最早的知心姐姐。每当妈妈翻出旧报纸,我看到报纸上那个梳着两条辫子的妈妈画像时,总是很羡慕她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文革”前,我在团中央幼儿园寄宿。那时候,周末只休息一天,每到周六,妈妈就来幼儿园接我,然后带我到东四十二条的编辑部去。那时候,进了红漆木门,就可以看见假山,绕过假山,走进带廊檐和廊柱的走廊就是妈妈工作的地方,那里的每个房间都有数不尽的小人书,我对书的热爱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因为爱书,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攒了一竹箱子的小人书了,妈妈爸爸还特意为我和妹妹买了两个书架,那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很多小朋友都会为看我家的小人书和我成为好朋友,为此,我非常得意。当我可以自己去买菜、打酱油的时候,妈妈允许我留下几毛钱,为自己再添置一些小人书。那时候的小人书真便宜,两三角就可以买一本,一元钱已经可以买到很厚的文学书了。

妈妈爱书,爸爸爱书,一家人都爱书,家里有浓烈的读书爱书的氛围。等我当了妈妈,生下女儿浇浇后,不到一岁的浇浇经常在家里和姥姥一起看报纸,虽然她还不识字,报纸也会拿倒,但阅读时的表情却是那么认真。姥姥喜欢写字、记录她的见闻,于是跟姥姥在一起的浇浇也喜欢笔,她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一切。

妈妈喜欢书法,退休后,她和喜欢水墨国画的爸爸一起上了十几年的老年大学,两个人的书法和绘画都堪称优秀。如今,我也像他们一样,走进书法和国画班,把5岁就开始学的书法继续写下去。

妈妈是记者、编辑,从小总听她讲自己山南海北去采访,没有她不敢去的地方。于是,我长大也成了像妈妈一样的人,做了一辈子的记者、编辑,并成为给孩子写书的作家。

我和妹妹都继承了妈妈的勇敢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我们探南极、寻北极;奔赴非洲大裂谷,寻找狮子和大象的踪迹;去亚马逊密林深处看奇花异草。而我的女儿浇浇,15岁独自去欧洲读书,在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她不仅携带着姥姥的基因,还秉承了姥姥的做派。

妈妈是影响全家的人,她的优雅和书香气质,永远令人敬佩。妈妈在慕贞女中读过一年书,优雅而端庄的校风,成为妈妈一辈子的形象定位。无论是采访彭德怀,还是和周恩来总理跳舞,或是接待苏联英雄卓雅,以及和康克清一起开会,妈妈都是那么优雅又光彩照人。

我也许无法拥有妈妈的气质,但我会学着她的样子,至少不做一个庸俗的女人。女儿浇浇被姥姥感染得一身书卷气,优雅而温和,在她90后的同学里,并不多见。

这些年,每每想到家,我就想到妈妈身上优雅的书卷气息,想到妈妈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精神。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妈妈一样,9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知性而优雅的淑女。

专家有话说:

妈妈就是家庭氛围的营造者

家,对人这个物种,无比重要。它是生存的基本单位,是成长的摇篮和沃土,是情感和精神的归属,对某些文化和某些人来说,家代表了人生终极的寄托和意义。

家中两个重要角色,爸爸和妈妈,他们所起的作用有些不同。传统意义上,爸爸主要负责在外开疆扩土、打猎掠食,是家的供养者;而妈妈则是家真正的营造者和养育者,当我们提到家,它最主要的象征意义—孕育、生长、休养生息、安全、归属等基本都源自或等同于母性。所以,我们才会把大地形容为母亲、把河流形容为母亲、把祖国形容为母亲。

当然,现在父母的角色不是那么绝对刻板了,有交叉和交换的现象。但是,总体来说,一个家的样子、氛围甚至离合,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中女主人的情绪、能力、人格和智慧。

而通过一个家的“产品”—孩子,我们也能大体推测或想象出他的妈妈和家的样子。看到一个调皮捣蛋没礼貌的孩子,人们会说“这孩子家教真差,他妈妈也不管管”;看到一个邋遢的孩子,人们不禁会猜想他的妈妈是不是同样不修边幅。同理,当人们夸赞一个或阳光、或活泼、或整洁、或勇敢的孩子时,也会将功劳归于他的妈妈。

妈妈不仅给予一个孩子生命、基因遗传的相貌和气质,而且她营造的家庭氛围和后天养育环境对孩子的塑造和影响极其深刻。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读者也可以尝试回答看看:如果用温度来表述,感觉你家的温度是多少?这样的问题设计帮助人们打开感觉通道、注重体会、避开纯理性的评判或思辨。

通常,我们会得到非常直观甚至意想不到的答案,许多人会自动将问题连接到父母,尤其是妈妈。比如有人夸张地说,我家是火山爆发,能超过1000度!原来他小时候父母经常暴吵,他怕得要死;有人說,我的妈妈总是不高兴、抑郁寡欢,经常哭,永远看不到笑脸,家里的气氛冷至冰点,像个冰窖;有人说,我家四季温暖如春,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温暖、平和、舒服的人,她很少生气,也从不乱发脾气;有人说,我妈妈的心情阴晴不定,我家的温度像过山车,一会儿严冬,一会儿酷暑……

看,妈妈的样子就是家的样子,对孩子的影响是这样大,随时决定着孩子的感觉和心情。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家,有什么样的家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除了遗传,心理上的模仿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整洁的妈妈打造出明亮的家,坚持仪式表达爱的妈妈让爱得以镌刻铭记,有趣的妈妈让家中充满笑声和欢乐,优雅上进的妈妈让家里充满了书香气息……

在对家的意象和理解上,妈妈的境界和格局也影响着孩子。高晓松的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源自他的妈妈。和许多拼命攒钱给儿女买房,将家简单等同于房子的父母截然不同,他的妈妈从小教导他心怀远方,心在哪里,家即在哪里,不要被现实的房子束缚住。因此,年轻时他和妹妹行走天涯,都不买房。

没错,当我们提到妈妈和家的样子时,注重的是人格的品质、情感的传递、精神的传承,而非妈妈的容貌或房子的大小。

最后想说,不管如何强调都不会夸大妈妈这个角色在孩子、家庭乃至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女人,通常指的是妻子。其实,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个成功的人(不论男女)背后都有一位杰出、伟大的母亲。祝天下的妈妈们母亲节快乐!

猜你喜欢
奶奶爸爸妈妈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