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山高,没有我们煤矿工人志气高;困难再大,没有我们煤矿工人决心大!”“红军不怕远征难难,我们哪怕高原寒,别看今日吃点苦,明天建起新矿山”…… 一个个奉献青春、艰苦创业的故事催人泪下,一个个发挥余热、助力脱贫攻坚的事迹让人精神奋发。
4月26日上午,主题为“悠悠岁月三线情 喜看凉都气象新”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第三期贵州老干部讲坛在六盘水市开讲。
作为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创新老干部工作的一个品牌平台,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贵州老干部讲坛成为传递全省向上向善正能量的一个特别载体,激励着广大老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六盘水这片夜郎故土上,“三线建设”不仅留下了丰富的“三线”工业遗产,催生了“江南煤都”“十里钢城”,成就了六盘水建设发展的辉煌时代,更孕育了独特的“三线”文化和“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正是在一代代建设者们不懈的奋斗中,继承者们获得敬畏的力量,找到前进的方向。
此次讲坛通过“三线建设”者们讲述当年的建设、生活、生产情况,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以及六盘水市老干部弘扬、传承“三线精神”,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事迹,以倾力推进脱贫攻坚,深化“三变”改革,建设全域产业,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讲坛特别邀请到六盘水市政协原副主席赵身修、原六枝矿务局审计处处长陈连皋、原六枝矿务局工会宣传部部长卢相福、原六枝矿务局党政办公室主任何卫东、原水钢离退休干部处副处长刘全芳重温“三线”建设光辉历程;水城矿务局原局长杨建华、六盘水市政协原副主席石明全、盘县石桥镇六科村党支部书记黄作霖共话“三线”精神助推作用;六盘水市人大原副主任徐亲贤、六盘水市政协原副主席盛作才、六盘水市政协老干党支部书记张光宇点赞“三变”改革发展新路。主讲嘉宾们以亲身经历、自身体会,讲述了“三线”建设故事,传承“三线”文化精神,创新“三变”改革发展,在推动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貢献和取得的成效。
六盘水市政协原副主席赵身修讲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把原本鲜为人知的偏僻落后的六盘水一下子推到了中国西部建设的前台,展示在世人面前。六盘水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更是江南之最。随着贵州“三线建设”的启动,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全面展开,中央有关部委组织抽调了十几万人马齐聚六盘水,一时间形成了千军下西南、万马战犹酣的壮观景象。
水城矿务局原局长杨建华口中的钟山区青年路居委会老年义务宣讲团是“三线建设”亲历者,他们通过言传身教,讲述“三线”历史、弘扬“三线”精神,用真情去影响身边的人、用行动去感动社会,让“三线”精神代代相传。
六盘水市政协原副主席石明全作为一名彝族共产党员,为了让古老而悠久的彝族文化得以再现和传承,在野玉海景区的彝族文化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多方奔走,积极建言献策,使传统彝族文化鲜活地重现在人们面前;盘县文明办原主任、盘县石桥镇六科村党支部书记黄作霖讲述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迹。
六盘水市人大原副主任徐亲贤、六盘水市政协原副主席盛作才、六盘水市政协老干党支部书记张光宇三位老领导所在的临时党支部,积极参与了六盘水市脱贫攻坚和农村“三变”改革的助推工作。他们认为,六盘水农村的“三变”改革是从实际出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解决了农村生产要素分散的大问题,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重要支撑意义。通过乡村旅游+“三变”的发展,生态农业形成规模实现效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在老干部们生动的讲述中,大家真切的感受到六盘水广大离退休干部群体不仅是“三线”精神的亲历者,更是“三变”改革的践行者。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张洋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站在老干部是“人才资源宝库”的高度上来进一步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把独特优势发挥出来,把对党的事业的深厚情感释放出来,不忘初心,继续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支持者和模范践行者,继续讲好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好声音。
讲坛开讲之前,与会人员还参观考察了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业生产基地、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大河镇“三变”改革成果、红岩社区青年路居委会等10个观摩点,重温“三线”建设历程,喜看凉都新变化。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巡视员谢平,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张洋、保安华,六盘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美传,六盘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林书华,出席讲坛活动。省委老干部局有关处室人员,各市(州)及省直管县党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州)2个县(市、区)党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主要负责同志代表,省政府办公厅、省国资委、省经信委、贵州电网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负责人及六盘水市有关同志参加讲坛活动。
本次讲坛活动由贵州省委老干部局主办,六盘水市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六盘水市钟山区委承办,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晚晴杂志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