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华
摘 要: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数学教学旨在运用其学科的逻辑性培育、锻炼小班幼儿的思维。本文从多方位阐述信息技术对小班数学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班数学;活动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期实现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过程策略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网络化的目标。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幼儿教育改革也紧随其后,教育观念加速转变,信息技术手段正融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数学是抽象的学科,而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具象阶段,对数学的热情取决于对学习素材的兴趣。信息技术构造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其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并逐步实现教学综合化和现代化,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小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让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了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幼儿年龄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且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他们不能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笔者设计制作了“七个小矮人”课件,优美丰富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随着小矮人的出现认真仔细地数着:“1、2、3……”通过一个一个的点数促进幼儿形成数的概念。
2.信息技术手段在物体比较中的应用
比较是相对的,幼儿对两个物体以上的比较难以分清。教师要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在小班数学活动“谁最高”中,教师运用了白板拉幕、笔、拖拽图片、聚光灯这些智能化功能具化了比较对象的特征,帮助幼儿排除干扰因素。在活动中,幼儿非常细致地观察画面,愿意大胆讲述,积极性很高。
3.信息技术手段在认识图形中的应用
认识图形最关键的是要形象感知,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橢圆形等基本图形隐藏在屋顶、太阳上,或者通过“图形宝宝去旅行”的故事,配上童趣的音效,将简单图形组装成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幼儿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可以继续加深难度,再用图形拼搭楼房、汽车等。
4.信息技术手段在物品分类中的应用
在小班综合活动“图形食品品尝会”中的分类环节,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制作基本图形的托盘,再准备好图形食品,请幼儿动手将相同形状的食品放入相应的托盘中。这里运用到白板技术中包含与返回的功能,如果幼儿将正确的食品拖入相应的图形托盘中便会有掌声,若不对则自动反弹回去。这也提供了幼儿动手的机会,幼儿初步了解分类的概念,同时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的介入提高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对喜欢的东西会感兴趣,而且是自发的。让幼儿积极地进行活动,必须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基础上。数学活动中,将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合在动画、游戏的情境中,是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活动中的作用。
在活动中,教师从小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拍成视频,让幼儿看一看、找一找身边的数学,在不断的实践中理解、积累,从而喜欢数学。在数学活动“排序”中,笔者设计了游戏“小兔做客”,小兔去乌龟家做客,它看见草地上的花特别漂亮,想采花带给乌龟。教师启发幼儿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花,引导幼儿看课件观察,并说出排序的规律,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借助一些实物教具或者图片,加上教师的口头表述,填鸭式地让幼儿掌握数学概念,幼儿甚至不懂其表达的含义,只会死记硬背,对于数学活动中的重难点,教师更是无从入手。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创设了图、文、声、色及网络于一体,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生动、有趣地再现生活情景。按照以往的模式,教师反复演示、讲述,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运用新技术,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初步培养了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班幼儿数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趣味化、动态化、简单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幼儿边学边玩边游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欢耸.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朱绍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0(8).
[3]庞丽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