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茶青托起致富梦

2017-05-23 00:00江婷婷方亚丽
当代贵州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印江管护茶园

江婷婷?方亚丽

印江自治县以现代农业的理念引领茶业发展,将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打造茶产业强县。

“今年雨水充沛、温度适宜,茶青长势良好。按照当前茶叶长势和现在的收购价格,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印江自治县天堂镇明光村村民杨大妈走在回家路上,手中拿着今天卖茶青得来的百元大钞脸上挂满笑容。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产业“造血”。产业转型是新常态下稳定增长的根本之策。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印江自治县深耕茶产业,把茶叶种植作为生态建设及脱贫攻坚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截至2016年,全县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4个百分点,按省定标准完成13个乡镇和整县“减贫摘帽”。

如今,满山遍野绿油油的茶园遍布全县17个乡镇。全县建成生态茶园37万亩,涉及茶农6.8万户,成为目前全县规模最大、最有优势、前景最好、最有致富希望的最佳生态绿色支柱产业。

下一步,印江将继续以现代农业的理念引领茶业发展,把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做大、做精、做强,打造茶產业强县,加快茶产业与梵净山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到2020年实现茶园面积40万亩,年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解决常年就业18万人以上。

引进企业 2万贫困户实现就业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3月9日,在峨岭街道同心村石缝组生态茶叶基地,嫩绿的新茶已探出头来。杉树镇黄土村村民袁丽香正在基地里采茶,4年前她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当地茶叶基地种植茶树。有着多年采茶经验的她,并没有闲着,每值采茶时节,她与其他村民一道,来到茶园基地摘春茶,补贴家用。

“茶树管理得好,发芽就多,好采,一天可以采两斤,每天可以赚80块钱。”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加上采摘茶青所得收入,袁丽香一家子的生活有了保障。

峨岭茶业有限公司是印江一家专门从事绿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春季气温较往年偏高,按节气,今年采茶比去年要早10天左右,新茶园茶树长势好、发芽多,预计今年翠峰茶可采1000斤左右。为保障茶农和采茶工利益,公司按每斤茶青7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里收购,基地茶青按40元每斤收购。

印江自治县茶叶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德勇介绍,在建设茶园基地时,该县充分运用“三变”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地年补助400元。每年还给予150元的管护费,每户可以领取两年。茶园基地建成投产后入股的村民可参与分红。

陈得勇说,印江坚持既重视基地建设、更重视市场营销,既重视产量、更重视质量,全县培育和引进了茶叶加工企业311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茶产业,茶农通过出售茶青给企业或在企业打工实现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带动全县2万贫困户就近就业。

示范园区 带动致富连成一片

“那一片就是我家的茶园,有8亩地,政府帮我种好茶树,我自己管护。”新寨镇村民王国飞,一手捧着今年新摘的翠峰茶青,一手指着远处绿色山坡上的茶园,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自己的翠峰茶青按70元一斤卖给合作社,每亩地年收入有4000元。”以前的荒地变成了“黄金地”,谈起自己的8亩茶园,王国飞打开了话匣子。种茶之前,村里土地大多种植玉米,每亩年产值最多800元。收入太低没有办法养活一家五口,王国飞不得不选择常年外出打工,根本无法照顾老人小孩。2012年得知家乡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他立即选择返乡创业。“除了管护我的8亩茶园,还要管护村集体的30亩茶园,每月有600元的管护费。采茶期结束,我还可以在近处打打工,日子越过越好了。”

王国飞的茶园所在的新寨镇茶产业基地,2008年就把茶叶作为农户增收致富主导产业来抓。2013年,印江生态茶叶示范园区落户新寨,将新寨茶叶园区作为全省“五个100”工程、全省百个农业园区之一。这些举措,加速推进了该镇群众依托茶产业的脱贫致富道路。

截至目前,新寨镇现有茶叶面积10480亩,成园茶园5800亩,幼龄茶园4680亩。种植农户1111户,其中投资400万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有6家,企业满负荷生产年茶叶加工量可达1000吨。每年,生态茶叶示范园区茶叶加工数量干茶就达35.4吨,户均收入5200元。

为加快茶产业发展,印江对适宜种茶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重点规划杭瑞高速公路、梵净山环线、省道、县乡公路沿线宜茶区。选择土质、地势、水源适宜茶叶定植条件的地块种茶,杜绝盲目种茶、普遍开花的现象,确保茶叶成活率高、长势好、见效快。

专业合作 走上小康路

进入三月,虽已入春,天气还有些寒冷。细雨过后的缠溪镇湄坨村烟雾萦绕,在百亩连片的茶园里,层绿叠绿,千叶万牙竞发。再过几天,这里即将迎来翠峰茶的采摘期。

“一个采摘期下来,光是采茶劳务费一个村民就可以挣个上万元。”湄沱村村支书李文志说。

2012年,李文志和村里的几个发起人,在印江各级领导的帮助下,成立了湄沱茶叶专业合作社,依托全村2700亩的茶园优势,着手组织村民大规模种植茶叶及相关制品,村里的120名就是合作社的股民。

据了解,为让茶产业真正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茶产业中,印江将茶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着力打造茶叶专业乡、专业镇、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

“自从成立专业合作社以来,村民的收入翻了一番。2012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大约在5000元左右,去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0800元了。”说起村里的发展,李文志对当前的境况表示满意,这些变化是过去几十年不曾看到的。但他明白,要想致富奔小康,还要继续努力。“现在吃穿是不愁了,茶叶的种植也成规模了,很多人有了稳定的工作,接下来我们还得加把劲。”

“我们现在不仅生产翠峰茶这样的高端茶,还要生产大宗茶、低端茶,然后通过电商的路子将这些茶叶销售出去,初步算了算,村民的收入还能再翻一番。”谈起致富路子,李文志说得很起劲。他告诉记者,这些想法不是空谈,而是来自于县里的支持和指导。“听说县里面10余家茶企将抱团发展,共同组建国有混合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我们茶叶,统一品牌推向市场,销路不用愁了。加上我们的茶园里还有个湄沱水库,到了茶叶采摘的季节,游客可以一边摘茶一边赏景。”对于村里的未来,李文志早就有了打算。

除了湄坨村,印江很多村寨也在谋划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现有茶叶种植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程度地经济增长。

“目前,全县68个村成为茶叶专业村,群众茶叶收入占比逐年大幅提高。茶叶已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印江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姜雷说。(责任编辑/蒙 珺)

猜你喜欢
印江管护茶园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茶园观色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