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媚英+刘晶
4月21日,“深圳市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现场陈述会”在深圳市委党校召开,深圳市10个区(包含新区)、17个市直部门和12个重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现场陈述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绩,接受了评审团的现场评審。会议由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轲主持,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出席会议并做动员讲话。
考核方式更加客观
以刚性的考核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圳模式”的重要内容。2013年,深圳将已经开展了6年的环保实绩考核“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在全国首开先河。2015年12月,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获环境保护“绿坐标”制度创新奖,被新华社誉为生态文明“第一考”。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实行年度考核,采取隔年主要负责人现场陈述的形式。考核程序包括自查、材料审核、指标采集和计分、现场检查、公众满意率调查、专家评议、现场陈述、评审等环节。考核全程力求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人为因素对考核结果的影响。
现场陈述与评审既是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核的最终环节。评审团由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生态环保领域专家、环保市民和各辖区居民代表共50人组成。在陈述会现场,评审团对39家被考核单位逐一进行现场评审和打分。
“考核活动虽然由官方组织实施,但主考官却是由公众代表组成的第三方评审团担任,考核结果也通过评审团评审产生。”深圳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刘忠朴认为,主考官中立,考核过程透明,考核结果客观,是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考核指标不断优化
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深圳逐年对考核内容、计分方式和权重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指标设置不断趋于动态化、科学化、精细化。
从2008年起,深圳在全国率先采用生态资源指数指标,运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及结果,客观评价深圳各区的生态资源状况,提高了考核结果的说服力。
2012年,国家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实施,公众对PM2.5强烈关注。同年,深圳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将公众密切关心的PM2.5纳入到各区空气质量考核中。
从2012年起,考核增设了“绿色建筑建设情况”指标,对绿色城区、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进行考核,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
2014年,“5·11”暴雨引发了公众对深圳内涝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当年7月召开的201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部署会议上,明确将城市内涝治理纳入考核内容。同时,指标设置实现差别化,根据考核对象的不同,考核指标分为各区、市直部门和重点企业三大类。
2016年,则以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及其实施方案为核心内容,将自然资源、生态红线、主体功能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系统系建设等机制体制创新纳入考核。
在考核指标选取上,深圳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民生需求,强调治理效果,新增了黑臭水体治理、垃圾分类与减量、声环境质量提升等考核指标,加强了对水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内涝治理、公众对环境质量提升满意率和宜居社区建设的考核。
与此同时,结合深圳市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深圳还对原有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调整了PM2.5污染改善、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绿色建筑建设等指标的内容和计分方法。
考核指标体系的优化和实施方案的修订,更加顺应了深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更加突出考核的前瞻性、代表性、公平性和针对性,为继续发挥绿色考核的导向作用,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考核结果注重运用
有考核更应有运用,才能使考核的刚性和权威性最大化。历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工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管理工作来考核各有关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并将其考核结果作为深圳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考核注重强化结果运用,这对考核对象来说是一个硬约束。”深圳市委组织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考核办法明确规定,考核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在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从2009年起,深圳对考核结果排名末位且未达到规定分数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由市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且排名末位的单位进行“黄牌”警告。
就在这一年,深圳对各区、重点考核部门和一般考核部门实施分类排名,三个排名末尾的单位,被深圳市领导进行集体诫勉谈话。“通过这次集体诫勉谈话,上述三个单位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考核结果,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在2010年考核中均取得明显进步。”上述负责人说,其他单位也受到震动,接下来的工作力度显著增强。
从2011年起,考核还被纳入到深圳市管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并作为深圳市“五好”班子评比表彰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发挥了考核的激励和鞭策作用,也丰富了领导班子评价指标体系。2016年,考核方案又新增了“考核得分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由考核办组长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的规定。
10年来的实践表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积极构建了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推动深圳市绿色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
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增至1.95万亿元,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1%和8.9%,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提高至354天,PM2.5年均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深圳市正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代价,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