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生“说题”教学策略

2017-05-23 20:33訾晓彬
地理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横县甲地说题

訾晓彬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学生“说题”教学的含义、理论依据以及对应策略:说信息,着力区域认知;说建模,提升综合思维;说体验,凸显地理实践力等。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学生说题;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育人与应考。育人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应考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灵活的思维方法、独特的地理视角、和谐的人地观念、专业的表达方式高质量解答以“立德树人”、“素养立意”为原则的高考地理试题。笔者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尝试进行学生“说题”训练,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备考效果明显。

一、学生“说题”教学审视

“说题”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条件下,经过思维整合解说指定试题,即是把审题、分析、解答、拓展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要求和顺序表述出来。它既是阐述地理试题的来源、立意、知识、能力、方法、规律、答案的过程,也是思维方式、解题习惯、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等综合素养的动态呈现过程,更是学生创造论证、体验学习的过程。

1.“说题”教学的理论依据

(1)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现有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通过师生帮助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关键就是找到或者创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说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这样能明确现阶段学生最需要什么,为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超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水平提供可能。

(2)近年来美国研究火热的“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在一定时间跨度下,学生学习一个重要的知识或形成一项重要的能力时,其思维会逐渐变得深入和复杂,即学生的认识会循序漸进。学生“说题”可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所处的阶段、思维路径和实际水平,并以此设计下一个进阶目标(如图1)。

(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有差异,学生总愿意用建构的方式即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素养去判读世界体验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出来。学生的“说题”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发展需求,而“说题”的表达与展现就是对知识、能力、素养的建构。

(4)元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认知学习活动有自我监控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学生的“说题”活动必然包括:确定“说题”目的、自我读题研题以确保“说题”效果、表述答案、补充纠错等。这样,学生的“说题”学习既有知识能力的构建认知,也有过程的自我管理,效率会明显提高。

2.“说题”教学的基本模式

“说题”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如图2)。第一阶段是认知展示阶段。学生通过“说题”一方面可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思维方式、情感素养、元认知管理能力等闪光点,另一方面存在的知能问题、思维冲突、情感缺失也会显现出来。

第二阶段是调整引导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不失时机的“说”,说优劣对错、说思维障碍、说问题诱因、说方法差异、说生成铺垫等,或矫正问题或调整预设或开展学生的“说题”比赛活动,实现对学习力深化提高。

第三阶段是提升进阶阶段。该阶段将学习过程再次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完善、准确表达,并能在此基础上延展思维活动,生成新题,开始再“说题”。

二、学生“说题”教学策略

1.说信息,着力区域认知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是系统地理区域化,区域地理系统化。因为区域是地理事物与现象发生及发展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场所,试题中所有信息都与区域认知有关。区域认知即人们对区域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

区域认知的内容主要包括:区域位置范围、区域规划(区划、尺度)、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评价等,其中区域空间位置、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分析是区域认知的重点。区域空间位置描述多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进行,不离图是其关键。区域整体性从组成要素着手,分析其主题性和统一演化性。通过比较影响区域形成和发展的要素分析区域差异性。

例题:2016年全国文综乙卷第36题。(题略)

第一问: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学生说题:该小题整体考查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其中设问信息重在对比区域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特征)差异;题干文字图像信息则主要说明区域(横县)空间位置影响下的气候要素方面的优势(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高温期较长,热量较丰富,降水较多,雨热同期,冬季气温较高,寒潮低温影响少,无梅雨期过湿土壤)及对茉莉生长的有利影响,具体可见表1、表2。

教师说题: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表现为横县气候条件满足茉莉的生长习性且少有极端气温和降水情况。描述气候因素主要涉及气温、降水、气温与降水组合、极端气温与极端降水情况。

江浙地区夏季受副高影响形成伏旱天气,气温过高(有超过37℃的高温),且在冬季时,地势低平,易受寒潮冷害影响;横县因纬度较低,加上山地高原阻挡,寒潮低温影响小。

土壤过湿往往因雨季过长或阶段性连续降雨所致,江浙地区6~7月份因受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天气,导致土壤含水量过多。

答案: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大(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说建模,提升综合思维

2016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说明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点为综合性和区域性,这就决定了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是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也是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思维的培养重在多角度(要素、时空、区域等)、多维度(横向、纵向、逆向、变式等)训练,说生成、说材料信息转换,形成“问题链”、“思维树。”

例题:2016年全国文综乙卷第36题。(题略)

第二问: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学生说题:该小题重在分析各自然要素对茉莉种植的有利影响,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1)说设问结构——破题。将该题设问信息“解释(河流)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转换为“分析说明特殊旱地在地形、地势、土壤、排灌等方面适宜种植茉莉的有利条件”作答。也可分解信息设问“冲积平原对种植业的优势有哪些?”“旱地发展种植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不在冲积平原地势较低的区域种植茉莉?”“为什么种植茉莉而不是其它作物?”然后思维联接,答案一目了然。

(2)说思维导图——建模(如图3)。

教师说题:要素综合重在说明各因素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某地有利种植某种作物时需考虑趋利避害。

答案:(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湿度适中;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说体验,凸显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調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对学生而言,学习与生活中的基本活动经验、情境感知、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能力再现都是地理实践力。学生形成“心图”,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扮演特定角色解决问题的地理活动,以及各种模拟实践体验活动都可以培养地理实践力。

例题:2016年全国文综乙卷第37题。(题略)

第三问: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学生说题:该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属于模拟生活情境中的角色扮演,需要较专业的地理知识、摄影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先分析甲地可能有熊的条件(甲地地处堪察加半岛南部,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利于熊冬眠;森林地区,多动植物,入海河流附近,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熊的食物多),再明确拍摄熊要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保护自身安全(熊会伤人,要近距离拍摄必须考虑安全,甲地为山地且有森林,易于隐蔽),后说明拍摄基本经验(天气的重要性)。

教师说题:该题通过模拟甲地有熊、“扮演”拍摄者来表述活动体验进而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是生活情境迁移;该题可以描绘“心图”,虚拟构建场景:在堪察加半岛西南部的山地中,一条河流穿过时隐时现的森林向海洋流去。不远处,一只硕大的熊正低头吞噬河里的鲑鱼,太阳穿过林间照在熊的身上,熊享受着这一切,“咔嚓”,熊依然享受着一切……另外,甲地熊出没的机率大不能表述为甲地有熊。

答案:河流附近,甲地熊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4.说目的,落实人地观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思维视角,是一切地理知识的落脚点。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即为人地协调观。它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也是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指人们对人类与资源、社会、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其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观。落实人地观念,学生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同时为达到人地和谐人类必须修正自己的行为。

例题(2016年全国文综甲卷第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l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4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第四问: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学生说题:该题考查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的是落实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要做到工程建设不破坏生物栖息地和生存环境,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设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通过野生动物栖息地预留自然通道(如“天桥”),在道路边设立保护栖息地提示牌;减少对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等。

答案: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猜你喜欢
横县甲地说题
一题多变之有效说题
异域移来种可夸 幽斋数朵茉莉花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
平均速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