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看“控”的语义扩展

2017-05-22 15:29姜艳红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概念整合认知语言学隐喻

姜艳红

摘要:在当今网络和各种媒体上,“颜控”、“手机控”、“微博控”等“控”族词汇被人们高频使用,但其语义已经偏离了对该词的传统的认知并有了更为宽泛的扩展。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控”词族进行研究,运用了隐喻和概念整合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存在其意义扩展背后的认知动因及形成机理,并指出当今很多新词汇的产生都是由于新的社会现象相引发认知模式的转变并通过隐喻或转喻机制使得旧词词义在传统意义上延伸扩展而生成的。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机制;概念整合;语义扩展

在当今网络和各种媒体上,“颜控”、“手机控”、“微博控”等“控”族词汇被人们高频使用,但其语义已经偏离了对该词的传统的认知并有了更为宽泛的扩展。这种语言现象和人们的认知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机制引发词义发生偏离和扩展主要方式。概念整合理论深度探讨了隐喻是如何在人们的心里空间构建和产生的。本文试图通过运用以上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控”族词的语义剖析来揭示其语义扩展背后的认知成因和隐喻或转喻机制。

一、隐喻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建立并此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分支,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去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它强调“语言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洞察和概念化的基础之上的”( F. Ungerer and H. J. Schmi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PP. 36),是人类文化、习俗、环境以及经验等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最强有力的认识工具。最为一种认知机制,隐喻或转喻不仅能帮助我们把熟悉的事物和不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还可以从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我们熟悉的事物或概念。那么这种认知机制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给我们做了更为具体的解释。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是Fauconnier和Turner(2002) 在《The Way We Think》一书中提出并得到了学术界广泛认同。这一理论具有极大的解释力,它用四个元素构建出了人们心里认知空间的网络,即“两个概念输入空间,一个概念类属空间,一个概念整合空间”(郝宝燕 黄睿,2008)。两个概念输入空间指的是源域和目标域所在的概念域,概念类属空间指的是两个概念域之间所存在的具有共同特征的重合地带,而概念整合空间指的是在类属空间的映射下两个输入空间的概念所发生整合的空间,隐喻便是在这个空间内产生的。

二、“控”的语义分析及形成机理

根据《汉语大辞典》V6.61的解释:“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①告发,控告,指出罪恶;②控制,节制,驾驭;③受控;④投;⑤使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悬空或处于失去支撑的状态;⑥使容器的口(儿)(或人的头部)朝下,让里边的液体(容器一般为残液)慢慢流出。其中第②和第③释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控制或受控制。而当下流行语中的某某“控”则是借用了日语词汇音译而来的。日语借用了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n形成假名“コン”,再根据日语语法形成了“某某控”,最初出现在ACGN界(动漫游戏界),后来在网上大肆流行。笔者认为该词在借用到汉语中时,选用“控”来构建这个新词汇,不仅仅达到了发音上的重合,更是在语义上借用了 “控”本身的一部分含义在实际应用中发生了语义重构和演变,即“偏爱或极度喜欢某事物并受其控制到了不由自主的程度”。 人们通常借用隐喻的手段把较为熟悉的概念域映射到不熟悉的概念域上去理解新的事物或概念,但有时这两个概念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或概念,我们借助隐喻的手段改变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方式。“控制”和“极度喜欢”这两个概念尽管都为人们所熟悉但看起来却有很大的距离,那么这两个词是如何联系起来而并通过转喻的机制发生映射从而产生了新词“某某控”的呢?

“人们在理解隐喻时首先需从隐喻的源域和相似的概念结构中抽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外语教学,2004(6))。因此“相似性的概念结构” 即两个输入概念的类属空间应受到高度重视。“控制”的具体含义是: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汉语大辞典》V6.61)。“偏爱或极度喜欢”某事物到了一定的程度便会不由自主的在生活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此偏好的影响,如“微博控…每日每夜地上微博,一上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放弃睡眠时间”( http://baike.baidu.com),“偏爱或极度喜欢”通过程度性而获得了某部分“控制”的属性。分析“控”的隐喻机制发现了这个词汇在进行“概念整合”时的四个心理空间分别是:源域概念输入空间(控制或受控制);目标域概念输入空间(极度喜欢某事物);两个概念的类属空间(处于所偏爱的某事物的影响之下);概念整合空间(偏爱或极度喜欢某事物并受其控制到了不由自主的程度的一类人)。在这个过程中,“某某控”的新词汇便应运而生了。它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机制,把看似两个没有关联的事物或概念在一个点上联系起来,使一个熟悉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熟悉的概念上来,在语言上进行重构,从而致使了这一新词汇的产生。从这个角度说,人们不自觉地或潜意识地通过语义选择进行新的构式搭配在新词汇上投射了在旧词汇上既有的认知和理解。例如表达相似意义的词汇还有“癖”和“情结”,但“癖”多为贬义,含有一种病态或变态之意,而“情结”作为心里学专业词汇尽管在某些含义上合乎“某某控”的含义(如强调“一种藏在某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却不具备大众性和通俗性,因而在语义选择过程中被“某某控”颇为新鲜的表达方式所取代。

那么促使整个过程发生的动因是什么呢?吕世生(2011)在《从概念意义到文化语义:汉语新词语英译的隐喻认知模式分析》一文中说到,“隐喻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机制,这一机制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模式下得以发挥作用”同时引用了D Andrade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于“文化模式”所作的定义,“一个社会群体间所共享的认知图示”(吕世生,2011)。从这一角度分析,“某某控”的文化模式是网络时代年轻人所共享的网络文化,它反映了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在心里上追求个性时尚彰显自我的态度,在语言上求新求变用简洁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我的要求。“颜值”,“凤凰男”,“逼格”等等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兴词汇充分彰显了年轻一代的想象力创造力,它们无一不是利用隐喻机制去追求意象的表达。新词汇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需要. 随着这些词汇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和高频使用,使它们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语言学者需要去探求它们的构成方式,语义变迁及变迁机制和倍受推崇的原因。

三、结论

本文关注了“某某控”这一新词汇的高频使用在语言衍变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当前人类社会出现的新现象结合而使“控”催生出新的含义的语言现象。在“控”的语义扩展过程中,隐喻这一认知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了认知语言学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对“控”语义扩展的形成机理做出了科学解释,并进一步探寻了其后的认知动因,认为文化认知模式是引发“某某控”等新词汇产生的重要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F. Ungerer and H. J. Schmi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曹铁根,莫伟勇.网络新词语“X控”语义解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郝宝燕,黄睿.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广告中的隐喻[J].河北工程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4]吕世生.从概念意义到文化语义:汉语新词语英译的隐喻认知模式分析,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5]王紅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外语教学,2004(6).

[6]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4(1).

[7]叶碧慧.英语一词多义的转喻认知机制——以head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4).

猜你喜欢
概念整合认知语言学隐喻
《活的隐喻》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整合视阈下的广告语解读
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