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雨 姜川
既然前面没有路,那就趟出一条路。
既然这是祖国的需要,
那这就是我们创新的方向。
“兄弟们,别松劲儿!看,山顶就在那里!”一句充满斗志的鼓励,就像一勺滚烫的辣椒油,泼进了山顶终年不散的寒雾里,让整个“驴友”团队沸腾了起来。喊响口号的人,是一位资深“老驴”——向敏。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仍热衷于翻山越岭,走到哪里腰杆都挺得笔直,脚下像踩着风火轮。他不仅是旅行路上的“老驴友”,更是创新路上的一位老创客。作为中航工业成飞负责电磁兼容设计的主任设计师,向敏背着求知的行囊,杵着探索的登山杖,扛着不妥协的绳索,行走在无人机创新研制的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驴友”新起航:“祖国的需要,就是创新的方向”
21世纪初,成飞的无人机研制方兴未艾,无人机作为未来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制经验却非常不足,这可急坏了向敏。
2004年,向敏终于等到了“天翼1”无人机的立项,得到消息的那天,他兴奋得都跳了起来。但面对无人机研制这块全新的大陆,向敏也感到了深深的压力。“我们所负责的电磁兼容专业,就是要通过设计,避免飞机上复杂的电子系统之间互相干扰,同时要抗御外部电磁干扰对飞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就像是裁缝一样,要在有限的条件下,为飞机裁剪出合体又高效的‘电磁防护罩。”然而,当时所有的设计经验都来自于对歼-7项目的改进改型。歼-7作为有人操作的二代机,机上搭载的电子成品很少,状态简单,而无人机则完全依赖电子控制,机上搭载的电子成品多达上百种,这对电磁兼容专业来说,设计难度几乎成几何倍数的增加。
面对未知,初出茅庐的向敏反而更加兴奋。“既然我们没有经验,那就积累经验。既然前面没有路,那就趟出一条路。既然这是祖国的需要,那这就是我们创新的方向。”
技术的空白就像一座无人踏足过的高山,向敏没有犹豫,他选择迈出脚步。做拉距试验时,没有牵引车,向敏就和同事们用手来拉飞机,一个月的暴晒后,除了厚厚的试验数据,他们还收获了一身“古铜色”的肌肤。为了采集不同环境对无人机产生的电磁干扰,向敏总要在凌晨出现在试验现场,他紧盯着测试仪,眼睛一眨不眨,睫毛上都挂满了露珠。“就是那会儿,试验数据开始变化了,我们就知道,这才是我们要的结果!”提起刚起步时那段起早贪黑的岁月,向敏的眼睛都在兴奋地闪光。
“驴友”在攀登:“为什么创新?因为难题就在那里”
“当然啦,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不是光凭激情和努力就能解决的。”提起在无人机创新研发道路上遇到的坎坷,向敏对首飞时的测控使用记忆犹新。
要想掌握无人机飞行时的遥测遥控数据,就必须使测控天线对准飞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大增益,保证数据的准确。而当时的测控天线在俯仰方向上无法实现电控跟踪,怎么办?向敏第一个冲上前去,“我来!”
当无人机低空通场飞行时,向敏眯着眼睛,聚焦在飞机的方向,随着飞机的位置,端着十几斤重的测控天线不断小跑着变换位置,根本无暇顾及脚下是泥是水。半个小时的测量结束后,他的衣服已经湿得能拧出水。
这样收集数据,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试验过程辛苦不说,关键是收集到的数据还时有断帧,不够准确。带着问题,向敏带领团队成员一起钻研,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和分析,他们触类旁通地想到了用一个伺服带动多个轴转动,从而实现全方位自主跟踪的测控链路驱动方式。厚积薄发的思考,成就了一项全新的国家专利。
“我们搞科研的,如果把遇到的问题当做負担,它就会越来越沉,压得你无力前行;而如果把问题当做挑战,你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征服它的欲望。”当被问到是什么推动着他不断挑战难题时,向敏笑着回答,“因为难题就在那里。”
“驴友”向前冲:“一步一个脚印,创新的道路没有终点”
当大家还沉浸在取得创新成果的喜悦中时,向敏早已把目光瞄向了更远的地方。无人机的电磁兼容试验数据纷繁复杂,一直以来,行业内习惯采用建立数据表格,再由人工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每一次试验过后,都会有来自数百个电子成品的上万条数据滚滚而来,对这些组成复杂、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像要将上万块拼图组在一起,每一块数据拼图的位置都必须分毫不差,稍有差池,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如何提高效率,减少可能的人为失误产生的不利影响,让数据分析既准确又高效,成为了向敏心头一个挥之不去的结。“我们来自己开发一套数据分析软件。”向敏在本就排得满满当当的“行程”中,又加上了一个沉甸甸的新目标。
向敏想做的这款数据分析软件可不简单,不仅要做到“精确分析”,更要做到“指哪打哪”,实现用图形化的方式点对点展示数据分析结果。类似这样的软件,在国内还没有先例,而向敏的团队以前从未经历过软件开发,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这项软件的开发,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梳理软件构型,搭建软件平台,更要针对数据的表现提出独到的见解。
“既做新型号,就得多辛苦,今天我们多付出一点,未来我们的无人机就能多一成胜算”,向敏经常这样给自己和团队打气。从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开始,他们开始跌跌撞撞地前行;梳理软件构型,他们把脚步踏得更深;搭建软件平台,他们的目光越发坚定;当完成软件测试,拿到国家软件著作权证书的那一天,他们聚在一起,紧紧拥抱。
“我们在创新路上摸索,或者说,是在跋涉。就像是没有地图的旅人,一次次迷路后再寻路,一次次跌倒后再爬起,道路仿佛没有尽头,但我们坚信,目的地就在前方。”
自主研发的数据分析软件全面投入应用,给“老驴友”配上了新装备,向敏对翻越下一座高峰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下一步,我们可以把这套系统从二维视图升级为三维成像”。提起接下来的创新方向,向敏眼角的鱼尾纹里都饱含激情,“以后我们给飞机设计的‘防护罩不仅能抵御敌人的电磁攻击,还要保护飞机在雷电和强辐射电磁场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运行自如”。他一边说着,一边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厚厚的本子上记得满满当当,写得全是他这些年来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以前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以后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毕竟创新的道路没有终点,也没有捷径。”
不知道向敏的本子上还会记下多少他想要征服的难题,多少他想要攀登的方向,但无论前方是曲折还是平坦,他都相信,创客有路,“驴行”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