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馆员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职业倦怠的现象也日益凸显。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职业倦怠现象,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从根本上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最终促进图书馆的工作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brarians are supposed to have higher qualities,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seriously affected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occupational burnout has increased. So we should face the occupational burnout, analyzing on the causes of it, finding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university librarians releasing the job burnout, improving the state of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ian; Occupational burnout
职业倦怠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也称 “工作耗竭”,对其研究始于美国学者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我国自1991年开始刊登了首篇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论文,此后十年间对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关注,知网每年论文数不超过5篇。2000年以后增长比较迅速,2007-2015年这9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11年到达一个峰值318篇,之后又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数值上至今。
1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心理学家们对职业倦怠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够适应工作压力时的极端状态, 是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态度、行为、情感的衰竭状态。其中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Maslach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即“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职业效能感”最有代表性,并于1996年开发的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
在我国,也有很多研究利用MBI对图书馆员进行的职业倦怠方面的调查。李静于2008年采用修订的 Maslach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在全国范围内的 420名图书馆员进行了调查,发现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在我国图书馆员中已经普遍存在,但是还没达到严重的程度。2013年陶方林先后进行了两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调查测量,调查分析后表明,大多数图书馆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感,有近四分之一的馆员有较强的倦怠感,超过4%的馆员有高度的职业倦怠。
从整体上看,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是不容乐观的。随着社会转型的速度加快,改革的力度日益加大,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这一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①工作压力②控制无力③报酬④缺乏社交支持⑤不公平待遇⑥与他人价值观不一致。
2.1 工作压力: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是非常具体细致的,担负着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图书文献的查阅、借阅等服务,不仅工作量大,并且实行严格的坐班倒班制度。馆员们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是这种平凡的工作也很难做出耀眼的成绩,时间一长,他们的工作态度就会变得消极,从而产生倦怠。
现在数字化图书馆的飞速发展对图书馆员素质要求更高,但是图书馆馆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基本素质较低,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是又相对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心理。因此,现代图书馆高素质的要求与馆员自身素质较低的矛盾容易导致馆员出现职业倦怠。
2.2 控制无力:在高校中,与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相比,图书馆存在工作任务繁重、进修机会少、业务上很难出成果、晋升职称困难的现象。这些很容易导致馆员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失望,在焦虑和忧虑中产生职业倦怠。
2.3 报酬因素:图书馆员的工作是极其平凡的,有些馆员在与他人的对比中总认为自己的个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产生了不用再努力工作的心理,日子一长就会伴随深深的失落感、挫败感,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2.4 缺乏社会支持:个体职业价值的社会认可度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最主要途径。一直以来外界对图书馆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图书馆只是简单的借還书,把它用作安置教师家属、收容老弱病残人员,因而瞧不起这项工作。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直接导致他们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感到悲观失望,对前途感到担忧焦虑,直接导致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2.5 不公平待遇:现在高校不仅要求图书馆员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挤出大量的休息时间写论文、搞科研,压力很大,但是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馆员地位最低,经常不被关注、重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限制,工作积极性逐渐降低,压力加大,整天疲劳不堪,更容易产生负面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倦怠感。
3 克服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的对策
3.1 爱书、对书有浓厚的兴趣是克服馆员职业倦怠的基础
美国学者职业倦怠研究专家奎内思曾说过:“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作为一名图书馆人一定要热爱图书,热爱图书馆,爱图书馆的工作,这样才能在繁琐的工作中感受到乐趣。
3.2 自我接纳、自我心理调控是克服职业倦怠的重要方法
图书馆员关注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是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状态的主要方法之一。面对压力,一方面要接受现实,分清主次,化压力为动力制定合理计划;另一方面还要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合理调节,主动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如冥想放松等,让自己的情绪平和,能保持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
3.3 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克服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的关键
我国图书馆在管理上沿用的是人事管理的老方法,这种方法很少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无谓地增加馆员的负担和压力,从而引起倦怠感疲惫感。应该应用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系统。绩效评估既是前一个循环的总结,又是后一个循环的开始。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地、准确地予以反馈,否则评估就会失去其意义。
3.4 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克服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消除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高校建设学习型图书馆。学习型图书馆就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有机体,它能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将员工与工作持续地紧密结合起来,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以及系统整体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迅速吸收新的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并且在思考中转化为自身知识技能的一部分,不断超越自我。
3.5 建设良好的人际、馆际环境是克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有力保障
一直以来,环境对人的情绪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明亮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使人心情愉快;和谐上进、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也会使人积极进步,心情舒畅。无论是谁都应該与周围的同事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即使遇到了问题,多与周围的领导、同事、朋友和家人进行交流,也有利于疏解不良情绪。
4 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图书馆事业缺乏兴趣和动机,又不得不在图书馆工作,在这种(下转第206页)(上接第195页)矛盾的心理下产生的厌倦情绪,长期的心情低落加剧了馆员的疲劳状态,对馆员的工作、生活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既不利于馆员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必须尽快找出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静.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29(1):35-39.
[2]陶方林.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测量与诊断[J].知识管理论坛,2013,8(69)33-39.
[3]朱海英.高校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研究,2013(1)110-113.
[4]尹虹娟.图书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馆员的职业倦怠[J].图书馆学研究 2002,1:12-18.
[5]李旭芬.图书馆查新员职业倦怠及干预措施[J].情报探索,2013(8):75-81.
[6]李侠,李强,代永焕.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倦怠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8,19(4):120-123.
[7]闵红武.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8,3,21(2):85-87.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