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需要慢慢来

2017-05-20 18:20周志新
湖南教育·C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与学算式调整

周志新

2017年1月,我有幸观摩了吴正宪老师在长沙诺贝尔摇篮小学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一课。吴正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安抚学生“不着急”的举动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比如,她口头出题:同学们请看算式和图示的集合部分,如果有更多或更少的同学同时选学了两项,这就需要调整这种方法的算式,请找出算式集合部分的调整规律。

有学生抢先举手,连续两位学生都没能将意思表达完整,大家明显犯难了。

“不着急,咱们不着急!大家回头再弄清楚这道题的关键词———集合部分,想好了再举手。”调整规律是:重复1人减1,重复2人减2,重复几就减几。依此类推,学生很快总结出了另一种计算方法。吴老师让4位学生先后复述了两条规律,又让所有学生齐声复述一遍。吴老师“不着急”的教学过程让我有所反思。

一、教师教的过程不能着急

吴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让全体学生理解集合概念,学会计算集合题型,绝不给学生做“夹生饭”。同时,用教学内容做工具,让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培养抽象思维,表达数学逻辑。吴老师对教学进程成竹在胸,关爱每个学生,每个环节都预设了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课堂中用合理的速度冷静地推进教学过程,这种理念显然成了课堂构建的习惯。

学优生得出答案自然比其他学生要快,但不等于結果完全正确;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得出答案相对要慢,学优生的正确结果不等于全体的正确结果。这需要一个运用(多种)方法获得结果并检验结果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优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大部分学生肯定存在的问题就解决了,三维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吴老师要学生对问题“不着急”作结论,完成教学任务“不着急”作结论,将学法渗透课堂,学生错了不打紧,教他们调整思路再来。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洗净铅华与浮躁,还原课堂的朴素与真实,展示了一个教与学的完整过程。

二、学生学的过程更不能着急

体验和发现是孩子成长和认知世界中最大的快乐。除了某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如果急于给出一个结论,也就剥夺了孩子体验和发现的权利。在吴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得出结论都经历了一个发现的过程。她不急于肯定部分学生的正确答案,也没有简单否定或批评,而是用“不着急”来安抚和鼓励学生,把错误的方法当作宝贝,让学生去发现错在哪里,并调整思路尝试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正确对待错误,认识到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要沉得住气,改正局部错误或调整思路另行尝试就是。反复经历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形成经验或直觉,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也趋于正确了,就能在检测答题中少走或不走弯路,尽快找到正确方法,得到正确答案。

看似平常的“不着急”三个字,让优秀学生学会了更细致、更准确、更完全,学困生从老师的理解和关爱中释放了压力,获得时间和力量,总体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需要举一反三的学习过程才能在运用中举一反三,需要经常动手实践才能操作自如,需要机会训练语言能力才能使表达简明流畅……如果总是越俎代庖,不给学生思考和动手的过程,一味给学生施压,岂不是为难孩子?

(作者单位:沅江市南大膳镇学校)

猜你喜欢
教与学算式调整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工位大调整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