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
近日,有媒体报道,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对2016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会基本针线活的女生约占58%,男生比例更高,達78%。为此,宿管阿姨李芳彬决定在校内开设“针线班”,为大学生补上这门生活技能课。大学“针线班”引来热议。
学校尤其是大学开设“针线班”,乍一看确实有些小题大做。学校是授业解惑的场所,应该紧紧围绕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一主体工作才是,针头线脑这些小事应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开设“针线班”恐怕对学生的学业有影响。不过,如果认真考量,将学生置于社会大环境下,“针线班”这类旨在提升学生生活技能的课程还真不可或缺。只有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能力,才不至于被日常生活琐事卡住,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去干工作。可以说“针线班”是弥补生活短板的好途径。
按常理来说,洗衣、做饭,缝缝补补,这些日常生活基本技能确实无需学校开办专门的培训班。只要孩子从小跟随在父母身边,多看多做,应该不成问题。问题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大多数在蜜罐中长大。父母宁愿自己多做一点,也不愿孩子干这些琐碎活儿。现在很多父母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渴望孩子成龙、成凤,面对学习成绩与生活技能,他们更看重前者而忽视后者。在不少家长眼里,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足够了,至于具不具备生活技能无关紧要,而且日常生活技能随着年龄增长,还可以自然悟出来。如此一来,不少孩子缺少应有的生活技能。
培养人,不仅要关注文化专业水平,还应关注其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针对学校开设弥补学生生活技能短板的“针线班”不仅不必大惊小怪,还应该为之点赞,因为这样的“针线班”,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