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信息化技术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是农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能够有效改造传统的农业、提升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那么在面对新形势下的信息化社会,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又应该如何把信息化技术加以有效利用呢。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优点,重点描述了如何有效地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S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81
1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优点
1.1 有利于优化水资源
农田水利项目信息化能够提升农田水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用互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能够针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农业用水效益。信息化技术能够准确检测数据,进行实时数据传递,结合当时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再根据结果进行科学决策,及时地调度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洪抗旱,减少人民财产损失,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1.2 有利于精细灌溉
我国目前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水资源紧缺一直是重要问题,2013年我国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数据仅仅只有52%,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20—2030年我国的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数据需要达到55%或者是60%,为了完成目标必须要大力推进我国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这样可以根据土壤需要、空气湿度、植物的需水量等进行精准的灌溉,不会出现水资源浪费,也不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影响农田受益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2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 信息管理系统
灌区水利进行信息化应用,能够帮助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其中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含有:水量分配、灌溉的乡镇分配、村范围识别、作物种类、面积、作物生长情况、土壤现状、水利设施蓄水、供水情况、天气预报、天气情况、作物的需水量预测、灌溉时间预测等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通过这个系统,能够随时监测农田水利的各个工作环节、产生的业务数据和历史资料等,能够更好地实现调度服务。信息系统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网络应用、数据分析、数据存档等,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2.2 调度运行系统
需水量等各种实时信息收集起来之后,就需要调度运行系统进行数据优化分析,再由计算机通过调度模型计算,为决策人员提供可行的调度方案,调度运行系统能够实现实施灌溉预报、优化调配多处水源、实时监控渠系水量和流量、多目标进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有效节省了所花费的人力和时间。
2.3 监测、运行控制系统
系统可以针对农田灌区的降雨量、渠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量、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实现自动控制,对于进水闸门、节制闸门等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管理工作。
2.4 水务公开系统
使用信息化网络通讯技术,能够统一管理灌区所有用户的用水量和水费缴纳等信息,其中主要有用水量、用水时间、水费消耗、水量分配、水价调整等信息,其中的所有记录和凭证都由计算机统一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查询系统。
2.5 环境监测系统
水利灌溉信息化建设能帮助提升农田水利的技术和管理,重点解决农业植物的生长水需求问题。建立环境检测系统能够有效监测到农田。温室中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例如气温、湿度、土壤温度还有土壤的湿度等各方面信息,并把产生的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实现生产的自动调节和控制。
2.6 自动控制系统
信息化系统中的自动控制系统是植物栽培管理能够通过信息系统传递过来实时监测数据的系统,由检测仪器和联网感知元件科学有效的确定具体的浇水时间、施肥时间、浇水量还有施肥量等工作,把农田治理和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高效率化。
3 结语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可以预计到以后农业信息化系统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随着市场需求把灌溉技术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利用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集成,能够有效升级传统的喷灌、滴管和微管灌溉技术,实现更高效的用水系统,这将是未来我国农田水利工作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汝光,徐骏.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05):41-45.
[2]徐凤臣,高贤坤.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4(08):52.
[3]付新闯,端木晓红,王改琴.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J].技術与市场,2012(04):145.
作者简介:张鹏(19850-),男,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水务局,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