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5-20 08:32樊鹏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樊鹏

[摘要]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的发展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它们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汉川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创新能力不强、外向度不高、高端人才缺失、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管理方式落后。在此基础上,从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引进、土地规划、园区管理五个方面为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跨越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省级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75-03

改革开放以来,省级经济开发区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个,省级开发区1160个,其中中部地区326个。由此可见,省级开发区虽属于第二梯队,但占有数量优势,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川经济开发区地处武汉城市经济圈核心层,2015年已纳入武汉市城市建设整体规划,是汉川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载体。2015年,在湖北省同类开发区综合排名考核中,位列第9位,居孝感市之首。以汉川经济开发区为案例,研究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具有一定典型性。

一、汉川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

汉川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汉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位于汉川市东部,国土面积138.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7平方公里,所辖2个社区,4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4万人。园区地处武汉城市经济圈核心层,区位优势明显,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园区经济总量在汉川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10年达到了45.8%,2015年占据汉川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2013年5月,“汉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揭牌,园区成为孝感市首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5年在全省同类开发区综合排名考核中,位列第9位,比上个三年综合考核排名上升2位。目前,汉川经济开发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重点骨干企业68家,已形成以食品加工、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包装印刷、电力能源五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食品加工领域,拥有“银鹭”“达利园”“回头客”“福源盼盼”等一批知名品牌;建有年产120万吨花生牛奶、雀巢咖啡和八宝粥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蜂王浆、蜂花粉等出口额占全省蜂产品出口总额50%以上。纺织服装产业,汉正服装城已入驻服装生产企业一百余家,形成了以汉正古镇服装批发中心及电子商务服装出售中心的销售体系。装备制造领域,培育出“福星”“永和安”等知名品牌,钢帘线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童车童具领域成为中南地区最大出口基地。能新材料领域,电子辐照交联聚乙烯泡棉材料产品覆盖全国四十多个大中城市。能源领域,已建成华中地区第一个10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在十三五规划的引领下,园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势头持续向好,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彰显、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和谐园区不断提升。

二、汉川经济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汉川经济开发区在规划、布局、建设、运行、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较好成绩,发展势头良好,为汉川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仍需引起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从全区来看,园区引进的企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加工类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附加值普遍较低。园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其中仅有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家省级检测中心,8家孝感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产业基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仅有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7.2%,入驻园区的8家高新技术企业仍以资源型企业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园区内的高新科技企业比例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略少。与此同时,园区内民营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投入严重不足,技术更新、产品换代略显迟缓。

2.经济结构的外向度有待提高

“企业结构以外商投资为主,产业结构以现代工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出口为主,致力发展高新技术”是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追寻的目标。作为省级开发区,尤其是各项指标排名靠前的省级工业园区,应以更高的标准来确定自身发展方向。汉川经济开发区处于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目前,园区外向型经济的份额比较少,主要体现在外资企业所占比例仅为2%。同时,园区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比较低。

3.开发园区高端人才有待增加

汉川市作为中部地区县级市,社会人文环境与40公里之外的武汉中心城区差距较大,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方面与武汉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些客观因素从基础上导致了高端人才的缺乏。与此同时,园区缺乏吸纳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经验和保障机制,致使缺少高端人才的问题雪上加霜。从机关单位来看,园区发展急需的“规划建设”“人力资源”“市场运作”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从企业发展角度看,不仅缺乏高端管理人才,而且大部分企业依然不能摆脱家族式生产经营模式,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经济的发展能力。与此同时,高端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科研力量不够、缺少内在企业文化,最终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4.周区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省级开发区的发展。汉川经济开发区在成立之初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随着发展不断扩张土地,目前已有138.5平方公里。在园区起步发展初期,出于引进企业的需要,对企业缺乏科学规范的审查,再加上园区发展规划的滞后,导致开发园区部分企业规划面积较大,但是投入資金不足,闲置土地现象不断出现,甚至极个别企业出现“圈而不建”“征而不用”现象。园区虽采取多种办法予以整治,但是收回难度较大、程序较为复杂。与此同时,在国家从严、从紧的土地政策背景下,可用土地指标急剧减少,征地成本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扩大,园区可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5.开发园区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省级开发区多以“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具有精简、高效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省级开发区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壮大与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汉川经济开发区目前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办法,既具有基层政府的机构设置,也具有工委和管委的机构配置。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内人口已达到十余万人。随着流动人口的大幅增加,伴随着科、教、文、卫等社会性事务日益繁重。繁杂的社会事务及公共服务需求成为开发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散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主要职能。再加上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导致部分职能需要各单位部门的配合,最终增加了办事环节、加大了协调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开发区缺乏有效的干部管理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园区的发展对策

1.齐心协力,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型园区的建设是提升开发区整体内涵的重要途径。因此,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两委要与企业一道,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搭建科技交流平台,提供科技服务与科技创新。开发区两委要支持园区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创新基地等,通过研究与开发的对接,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在确保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从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要在承接知名企业加工基地项目的基础上,也要鼓励、引导园区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走自主创新之路。作为企业,也要在借助开发区营造的创新外部环境基础上,引进新思维、转变新方式,实现新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加快自身创新体系的构建,通过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增效升级,实现产业集聚合力发展

园区产业集聚是开发园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集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壮大园区的发展实力,促进园区特色发展。因此,省级开发区两委在打造产业新城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定位,找出特色产业。一是要构建科学的项目评审机制。对新引进的项目,应组织专家组对项目与园区整体规划是否一致,是否有利于园区产业集聚、能否与园区企业发展形成互补,及项目的选址、规模、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价。坚持围绕园区特色产业,做到内源型项目与外源型项目并重,民营与外资并进。二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园区产业规划指导下,围绕园区特色产业,瞄准国内外与园区发展相一致的企业、项目进行重点招商。坚持外资与内资引进相统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统一、政府白行招商与激发园区企业引商相统一,做到项目与品牌一起引、技术与人才一起引,从而不断探索多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三是注重园区现有企业的提质升级。根据园区现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引导企业不断提质升级,从而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集聚,最终形成连片发展,带动产业聚集。

3.多措并举,吸引各类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是开发园区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应站在人才为先的角度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和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园区考察、就业、创业。一是要加大机关干部的交流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开发区两委应拥有灵活自主的选人用人机制,采取合同聘用制,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制。二是要通过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创建高标准、宜居的园区环境;加大园区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力度,为园区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善于利用园区知名企业吸引、培养人才,搭建园区与企业、高校之间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同时,也要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企业招工提供便利、为务工者找到合适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帮助失地农民到园区企业就业。四是要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关键是做好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这不仅需要开发区两委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更需要企业自身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環境,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从而提高创新型人才团队的水平。

4.多管齐下,优化配置园区土地资源

随着土地政策逐渐偏紧,企业项目用地成为开发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方式优化配置园区土地资源。一是要多形式获取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指标向园区倾斜,树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理念,对招商落地项目合理配置土地,解决项目用地偏紧问题;二是要多方式强化园区闲置土地管理。要对“圈而未建”“征而不用”现象采取“政府回购”“腾龙换鸟”等方式进行清理整顿,坚决杜绝闲置土地情况,破解用地瓶颈;三是要多维度考核园区企业土地利用情况。坚持将“投资密度”与“经济密度”作为考核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于招商项目建设不理想、背离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效率低的企业用地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四是要多角度落实园区发展规划。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出发点,对园区企业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促使园区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要做好失地农民保险及后期就业等工作,确保失地农民能够分享园区发展成果。

5.一与时俱进,创新园区管理服务方式

开发园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对园区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创新园区管理服务方式,才能促进园区高效的行政运行。因此省级开发区要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方式,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一是要探索一站式服务。根据省级开发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突出作用,上级政府各部门应摒弃权利部门化、服务利益化的思想,探索一站式服务,由各职能部门出人组建综合性协调平台,做到优惠落实到位、服务落实到位、管理落实到位。二是要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不仅要积极申请,增加开发园区金融机构的授权,也要探索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保障。三是要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树立以管理、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管理机构,从而提高园区经济及行政运行效率。同时,也可探索专业的中介服务机制。通过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将开发区两委与企业不能兼顾的进行及时补充,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力量,促使园区服务环境与国际接轨。四是要帮助园区企业构建健全的内部管理机构和治理机制,强化企业的党建与内部管理,促进园区稳健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发园区要坚持加强机关干部的学习,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实干意识,营造“守规矩、争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氛围。

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是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推动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的良性发展,不仅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我们坚信中部地区省级开发区坚持在科技、产业、人才、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身体力行的改革,定能在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发挥应有作用。

责任编辑:邓菁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