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月勤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教师;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外文网站
摘要:基于4年“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以及数据统计,我国高水平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高度共识,人才培养目标有了国际化要求,国际化人才培养各项指标都提升很快,985工程建设大学表现最好。但师生、教学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来华留学生规模还较小,国际化基础建设还需要加强,上述问题制约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新时期教育开放提升质量、内涵发展要求,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促进师生国际化政策,做强“留学中国”品牌,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国际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各大学要积极采取措施,将国际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紧紧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展国际化工作,积极促进课程与学科专业的国际化,建立健全能有效服务来华留学生、国外学者、提升学校国际形象和学术影响力的优质外文网站;同时,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还要聚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大局。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7)01-0001-10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明确要求,也是大学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大局,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学校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大批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也是我国大学肩负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本研究所指国际化人才培养,包括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及培养大批知华、友华、爱华留学生两个方面。探讨大学在国际化发展中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现状,针对性做出政策和实践的回应,对于我国大学国际化健康发展、培养大批适应国际发展战略需要和服务外交大局的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评价指标、研究样本、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科学可信的评价依靠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西南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3年开始進行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研究,并首次发布了“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填补了众多大学排名的空白,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主流媒体、高校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在三年排名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广泛征求了国家外事管理机构、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专家、国内社会科学评价专家、高等教育研究著名学者以及高等学校外事管理干部等层面的建设性意见,形成了更加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见表1。
本研究将涉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来华留学生、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国际显示度以及国际化保障等一级指标四年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盘点了我国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四年来,本研究样本不断扩大,包括全体原“985工程”建设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以及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共115所(不包括3所军队院校)。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资料法、获得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各项权重,数据统计完成,经咨询专家,就有关问题研讨分析后,按照归一法排序。
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数据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发布和官网公布、样本学校官网公布以及样本学校提供,并辅以至样本学校的调研。数据统计时间依据评价指标的具体情况分别为5年数据和自然年当年数据。如来华留学生人数是自然年数据,外文图书信息资料全部是5年的数据。
二、我国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大学上下认识到位,观念一致,有一定规模的留学生,有充足的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的国际化专业与课程,有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的国际化教师队伍,有充足的中外文图书信息资料和实验室,教育教学管理机制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教育主管部门、各大学都高度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才,管理机构与规划完备
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挑战以及我国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大陆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大学都对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具有高度共识。国家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院校层面,各大学都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或者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对本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研究,95%的大学在其发展战略规划中对本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93.0%的学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89.7%的学校根据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见图1)。分析各大学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在39所“985工程”建设大学的使命陈述中均涉及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目标、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中,39所大学有11所提到了培养全球/国际视野的人才,占总数的47.8%,有1所大学提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对于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留学生中学历留学生比例,各个高校也都提出了具体指标和要求。另,各大学基本都有比较完善的国际化组织与管理机制,成立了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等组织或部门,并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有完善的与国际化发展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先决
图1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规划制定情况条件。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教师队伍中外籍教师的比例、教师队伍中获得海外学位的比例、有半年以上出国学习研究经历的人数作为教师队伍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来考察,这部分数据来自官方公布以及各高校提供。
1.国际教师比例偏低
本研究所指国际教师,是指在我国大陆大学任教半年以上的、外国国籍或者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华裔教师。国际教师是衡量大学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和QS公司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都将其纳入了评估体系,本研究也将这项指标作为教师国际化的重要观测点。这是因为,国际教师不仅能扩大大学的国际视野,同时也能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2015年、2016年两年的数据统计得出了我国高水平大学教师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即我国大学拥有的外国国籍教师非常少,我国大学教师队伍距离国际化还很遥远,我们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还不能支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统计提供有效数据的大学,结果显示,2015年平均每校拥有国际教师62人,2016年平均每校拥有国际教师68人,总体表现是“985工程”建设大学好于“211工程”建设大学,上海地区大学教师队伍中国际教师比例最高,东部地区大学好于其他地区大学。但这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教师队伍国际化已经成为常态,所有教师队伍面向全世界招聘差距巨大,难以望其项背,也还不能满足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据《北京大学2015年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截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拥有国际教师83人,占在校教师比例3.2%。与部分境外大学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见图2。
2.拥有国外获得学位的专任教师人数较少
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外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是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的重要观测点。本研究调查统计了56所学校2015年的情况,我国大学专任教师队伍中,近几年新进教师基本都是博士毕业,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比例提升很快,如北京大学专任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经达到87.6%,境外高校获得学位的教师已经达到了755人,占比29%。样本学校平均每校有165人在国外获得学位,在国外获得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平均不到10%,最少的学校仅有9人。
国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基本都是100%,教师队伍面向全世界招聘已是常态,国际化是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必要条件。据2015年教育部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全国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平均仅仅达到31.39%,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还没有达到专任教师队伍的10%,见表2。
3.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研究经历的教师偏少
在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访学、合作研究对于大学教师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教育方法、研究方法、实验技术,进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重要手段。本研究调研统计了59所样本大学2016年排名数据中具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并与2015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如表3。
4.学术交流情况
到国外讲学进修、与国外同行合作研究、出席国际会议,是教师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及时掌握国际学术前沿的重要渠道。本研究统计了2016年80所大学的排名数据中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国外讲学进修情况,所有学科教师与国外合作研究情况以及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并与2015、2014年排名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4~表7。
我国大陆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国际交流中,赴国外讲学进修人次与来华讲学进修人次总数都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来华讲学人数高于出国讲学人数。
与国外合作研究情况好于出国讲学情况,统计学校3年平均达到了200多人,也是呈现缓慢增长势头,而且来往人数大致相当。
参加国际会议情况是这几项调查中情况最好的,2015年比2014年每校平均减少了140余人次,應该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对出国出访管理更加严格所致。到2016年,中央政府对学术活动有了区别于政府管理部门出国的不同管理制度,各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情况出现明显好转。总体看,参加国际会议人次各校都比较多,985大学更是独领风骚。以清华、北大为例,2016年,清华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数达到了5055人次,北京大学达到9073人次。
5.聘请海外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情况
在目前我国大学国际教师、国外获得学位的教师、一年以上去国外学习进修教师数量都很少的情况下,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对于教师及时掌握国际科技前沿,学习国外大学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是个很好的途径。2015年,本研究调研了55所985、211大学情况,截至2014年底,55所大学共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4661人,平均每校85人。
总体看,我国大学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具体表现在国际教师、在海外获得学位的教师、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还偏少、能够出国讲学进修的还是少数,参加国际合作研究的教师比例虽然好于前面各项数据,但也还是很低,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还不能适应。但是,各大学对于国际学术交流都比较重视,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如国际会议的人次都比较多,是个可喜的现象。
(三)来华留学生规模仍然很小,还不能很好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来华留学生规模大小,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经济发达程度、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专业学科的国际认可度。
从表8可知,面对动辄几万人的大学规模,我国高水平大学留学生规模还很小,不能满足我国培养大批知华、友华、爱华国际学生的需要。
2015年样本大学有效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占在校生比例平均为4.10%,2016年平均比例为5.35%,这一比例距离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为10%~20%的比例差距较大。如,澳大利亚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平均达到了19.8%,英国为16.9%;非英语(课程)国家的法、德等国也超过了10%。
(四)教学国际化程度还偏低,制约着国际化人才培养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教学国际化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否实现,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国际化本研究主要考察了课程国际化、专业国际化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国外交流四个方面。
1.非外语专业外语授课课程增长很快但门数较少
本研究调研统计了2015~2016年两年排名数据,其中2015年56所大学,2016年59所大学,各大学非外语专业授课课程门数见表9。2015年浙江大学开设全外文授课课程最多,达656门,2016年吉林大学最多,达987门。我国大学非外语专业的外语授课课程已经有一定规模,且增长很快,但是占全校课程比例还较低。学校层次间、同层次大学间差别很大。
2.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数以及进入ESI前1%专业数处于上升期,数量还不足
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是得到国际认可的标志,这些专业培养的人才也被认为是达到国际标准的,因此,考察一所大学有多少专业通过国际认证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非常重要。本研究统计了2015、2016年排名数据,2015年排名数据显示,仅有31所大学有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2016年增至36所大学,见表10。各校提供数据显示,浙江大学保持最高纪录,从2015年排名时的17个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已经升至2016年的22个。
两年数据比较看,我国大学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增长很快,但是985大学与211大学二者差别越来越大。总体上我国大学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还很少,特别是大半以上的大学还没有专业通过国际认证。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ESI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能够进入ESI前1%的学科一定是在国际上处于最高学术水平的学科,代表着这个学科的学术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沿,考察大学拥有的这种学科数,是衡量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的重要参考。
本研究统计了2015、2016年两年的数据,结果见表11,我国大陆高水平大学进入ESI前1%学科增长比较迅速,特别是985工程建设大学增长明显,而且一年之隔,原来30所没有学科进入ESI前1%的大学又有3所实现了零的突破,仅有27所大学没有ESI前1%学科。从学校提供数据看,没有进入ESI前1%学科的大学基本上是财经政法、语言类、戏剧音乐体育类大学以及边远地区大学,大部分学校是因为学科的特殊原因。
3.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很快,前景乐观
各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们仅依据教育部批准的文件统计,115所大学共有47个办学机构,28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985大学比211大学合作项目和机构都要多,特别是硕士以上合作项目,见表12。
4.学生国外交流学习
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是培养国际视野、了解外国文化、接触国际先进技术、领略先进教育思想的必要途径,内容主要包括短期访学、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双学位等等。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研究,2014年通过学校办理的在海外修读学分的在校生人数平均每校为99人。东部地区大学高于中西部地区大学,见图3。
(五)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保障不足
新时期大学国际化发展将走向内涵式发展,注重质量,提高水平,这种新形势要求大学国际化发展必须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既要具有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大局,又要重基础重细节,重视大学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良好保障。
1.拥有外文选课系统的大学寥寥无几
要扩大留学生规模,需要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创造使之方便学习的条件,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学生,毕竟来华留学生大部分工作语言还是英文等外文,会中文的仅仅是一部分。但是,拥有外文选课系统的大学寥寥无几。据本研究2016年统计数据,仅有区区19所大学建有外文选课系统。
2.各大学外文网站建设不能很好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
校园网是国外学者学生了解一所大学的重要信息平台,是大学展示办学实力、扩大国际学术影响的重要窗口,是大学国际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载体,无疑是大学国际化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了解各大学校网外文网站设立情况,本研究于2016年7~9月先后两轮查询了115所样本大学的校园网外文网站建设情况,含学校外文网站、管理部门外文网站、二级学院外文网站情况,结果不理想。
首先,不是100%大学拥有外文网站且差异很大。在115所樣本大学中,有93所大学拥有外文网站,占样本大学81%(见图4),其中8所大学建有2种以上语言外文网络,22所大学没有建设外文网站,占19%,其中3所大学点击直接跳转到国际处网页,各地区、学校类型不同,建设情况差异很大。
其次,内容更新不及时。在93所大学中,有48所占52%的大学外文网站内容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基本做到学校的大事定期通过英文网站来传递宣传。还有45所大学的外文网站没有及时更新内容,占比48%,见图5。甚至2016年已经过去7个月了,有19所高校外文网页没有任何更新,成为僵尸网页。
其三,大学管理部门外文网站建设堪忧。管理部门是各个大学的对内对外服务窗口单位,在学校发挥着承上启下、连接内外的重要管理和服务作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便于比较,本研究查询了每所大学的国际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科研处等职能部处的网站,因为这些部门与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对外联系密切相关。结果:115所大学的管理部门中,有包括多达59所大学全部没有建设外文网站,占调查样本的51%,见图6:34所大学仅有1个管理部门有外文网站,占比30%。国际处是大学管理部门中最主要的对外交流窗口,但也仅有47所大学的国际处建设有外文网站。
其四,二级学院外文网站建设好于管理部门。本研究报告抽取了115所大学网站中前10个二级学院作为重点调查对象,调查其外文网站建设情况。结果:在115所大学中,有99所大学的二级学院建有外文网站,占比86%,尚有16所大学的二级学院尚未建有外文网站,其中,985工程建设大学的建设率达到92%。二级学院外文网站的平均建设率为38%(见图7),这就意味着,平均每所大学的10个学院中,有3.8个学院建有自身的外文网站,好于管理部门情况。
3.外文图书信息资料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外文图书信息资料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保障之一,本研究考察了样本学校拥有的外文图书资料、大型数据库的数量。
2011~2015年,100所大学生均拥有外文图书资料270种。其中985工程建设大学生均外文图书资料292种,211工程建设大学生均外文图书资料248种。与样本大学2010~2014年5年数据库拥有数据比较,结果见表13,各大学外文图书资料增长很快,985工程建设大学增长更快。经向有关图书信息专家咨询,这个数据显示,我们高水平大学的外文图书信息资料拥有量是能够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的。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每年给学校拨款时明确规定了购买图书资料金额的比例,能够保障图书信息资料的购买。
4.国际联合实验室
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场所和支撑条件,本研究调查的87所大学经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共418个,校均4.8个。其中38所985工程建设大学平均每校7.2个,远远高于平均值,最高的华中科技大学有12个,有7所大学拥有了10个以上的中外联合实验室。211工程建设大学平均每校拥有2.9个中外联合实验室。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我国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本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得到国家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各个大学的高度共识,管理机构和规划完备。凡事预则立,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假以时日,我国大学一定能够培养出大批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国家提升竞争力,获得更多国际事务话语权做出贡献。
2.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各项指标都在逐步提升,发展趋势良好。
3.从各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指标看,985工程建设大学好于211工程建设大学,这与985工程建设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成正比。
4.图书信息资料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得益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5.我国大学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教学国际化、保障条件的国际化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教师队伍国际化、来华留学生规模、课程与专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基础建设如校园网外文网站建设急需加强。
《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我国大学国際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即今后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进入了注重质量,内涵发展,提升水平的新时期。针对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本研究建议如下。
第一,外文图书信息资料能够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的现状证明;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引导和监督对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决定性保障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继续发挥政策保证、工作监督等指导、引导作用,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健康发展。
第二,从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在制定高等教育开放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关照培养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确立大学国际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大批知华友华爱华的来华留学生,产出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科研成果。为实现这个目标,尽快研究制定进一步鼓励大学教师国际化发展、鼓励学生国际交流的政策,尽快提高师生的国际化水平,保证各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本,确保国际化人才培养顺利开展,开创国际化人才培养新局面;为实现大学国际化目标,积极开展大学国际化基础建设,制定大学外文网站建设规范,促进大学建设高质量、适应留学生招生需要、适应国外学者开展合作研究需要、能够向世界展示大学学术实力和扩大国际学术影响的外文网站;为实现大学国际化目标,进一步提高政府奖学金力度,继续做强做亮“留学中国”品牌项目,吸引更多世界各国青年来华留学,同时,尽快出台相应国际年轻学者和技术人员在华工作相关政策,鼓励年轻国际人才服务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为实现大学国际化目标,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推动高校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等运行机制的与国际大学趋同,实现运行机制的国际对接,如学分互认平台,外文学科系统构建;为实现大学国际化目标,进一步通过政策鼓励,让大学开设足够的全外文授课课程和专业,实现课程与专业的国际化,积极开展国际学科专业认证;为实现大学国际化目标,要加强质量建设,探索制定全国统一的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国际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培养质量。
第三,从大学层面,在今后国际化发展中,首先要将着力点放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支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资助学生更多出国交流学习,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其次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课程与专业、教学管理的国际化,开设足够的全外文授课的专业和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积极推进教学管理等运行机制的国际趋同;其三要积极在学校推进建立优质实用的外文网站,帮助国际学生了解学校学科专业和招生政策,积极来华留学,帮助国际学者了解学校学术特色、科研优势,开展合作研究,甚至吸引海外人才来校工作,扩大学校国际学术影响,提升学校国际形象;其四要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国际认证,让更多学科专业达到国际标准,与国际质量实质等效,获得国际认可,同时,在获得国际认证后,也积极邀请国外评估机构定时进行国际评估,始终保持学科专业甚至课程的国际水准,有效吸引国际学生,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国际化学科专业;探讨健全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无论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大学,还要在今后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定和具体举措方面,进一步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适应度契合度。为了更好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如“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的来华留学生招生还要聚焦“高铁走出去”、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为这些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性培养“高铁走出去”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人才,一方面为这些国家战略实施培养既懂技术又通晓这些地区文化风情的国内人才;为了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获得更多国际话语权,我们还要大力培养、输送国际组织工作人员(国际公务员)。
(责任编辑: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