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北斗 本报特约记者 任重
当地时间19日8时,伊朗第12届总统大选投票正式开始,作为伊核协议签署后的首次伊朗大选,5600多万名选民必须在改革派及强硬保守派之间做出选择。
19日一早《环球时报》记者就赶到德黑兰北部几个投票点,发现每个投票点门口都排起长长的队伍,不少选民都是提前两三个小时排队耐心等待投票。“选总统,也是选择一种与西方的关系”,英国《卫报》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首批投票的选民之一。在完成投票后他呼吁民众积极参与投票,“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伊朗人民手中”。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PressTV报道,投票原定于当地时间18时结束,但由于投票人数众多,投票截止时间先是被延长至20时,随后又被延长至22时。截至发稿时,5600万名选民中的至少3000万人完成了投票,当地媒体与西方媒体都预测此次大选投票率很可能会超过上一届(73%)。
“伊朗人用选票给鲁哈尼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打分”,代表改革派的现任总统鲁哈尼寻求连任,他过去四年中最大的成就是与“宿敌”美国及其他国际大国达成核协议,解除部分西方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与4年前不同的是,这次大选保守派几乎是举全力支持候选人莱希,此次大选也可以看做是伊朗国内两大阵营的较量。鲁哈尼在竞选过程中一直倡导积极的外交政策,而莱希誓言加强经济管理,以期消除贫困和失业。另外两名候选人原总统顾问穆斯塔法·米尔萨利姆和前副总统穆斯塔法·哈希米的支持率不高。
有选民表示,希望下一届政府把提升经济作为首要目标,此外能够解决困扰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有支持改革派的选民表示,来投票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支持鲁哈尼,希望已达成的伊核协议继续履行,“不要让制裁再回来”。
伊朗改革派大报《东方报》发表题为《一张选票就是一个未来》的评论称,民众应该通过投票展示出这个国家将选择发展与改革而非冒险和口号。保守派《今日祖国报》的评论则为莱希背书,标题是“投票日伊朗民众将对失业说不,对腐败、官僚、经济衰退说不”。
此前鲁哈尼在民调中领先莱希。伊朗当地媒体分析认为,大选前犹豫不决的中间选民数量庞大,可能会成为左右大选结果的关键。还有分析认为,此次大选值得关注的还有鲁哈尼是否能够以大比例优势胜选,如果鲁哈尼能够以大比例优势胜选,这将给他第二个任期更大的空间来推进此前的改革,但如果鲁哈尼仅以小比例胜出对手,这将表明反对势力很强,他第二个任期将会很谨慎。
路透社19日称,选举结果将决定伊朗经济和社会改革以及该国再次与世界接触的步伐。如果保守派获胜,伊朗可能走向与西方更加对抗和对经济不利的道路,伊朗社会的开放将遭遇障碍。保守强硬派指责鲁哈尼未能推动受过去几十年经济制裁影响的经济,即使是伊核协议签署之后。报道说,虽然此次选举对伊朗的外交政策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但强硬派上台将损害伊朗的全球形象,进一步阻碍对伊朗经济重建非常关键的外国贸易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