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昭 冯璐
2021年6月21日,伊朗当选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在德黑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会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也不会就伊朗弹道导弹项目等话题进行谈判。莱希强调,美国有义务解除对伊朗实施的所有压制性制裁。
60岁的易卜拉欣·莱希来自伊朗一个教士家庭,毕业于库姆神学院,是宗教神职人员,总以穿戴黑头巾、黑袍表明自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他长期在司法系统工作,两年前成为司法总监(国家最高大法官),如今又有了新身份。6月19日凌晨,莱希以近62%的得票率当选伊朗第十三届总统,成为继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哈塔米之后的第四位教士总统。
作为宗教人士,莱希曾担任伊朗最大慈善基金会主席,也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学生;作为司法官员,他大力反腐,得到民众支持;作为保守派政治人物,他对美强硬,要求美国解除所有制裁,重返伊核协议并全面履约。他被认为是哈梅内伊的接班人。中东媒体称,莱希当选是“设定好的政治程序”,他很可能像哈梅内伊一样,先当几年总统,再接任最高领袖。
这次大选,莱希打出的口号是“反对贫困、腐败、羞辱与歧视”,并提出要建立“强大且受欢迎的伊朗政府”。他胜选后,哈梅内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称赞选民“史诗般的热情参与”,说他们在投票站的表现“表明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充满希望的心灵”。他说:“面对敌方媒体及其政治宣传,伊朗人民再次站起来了,在政治舞台的中心展现了自己的存在。”
伊朗8000万人口中有约5931万合格选民,大选约有2890万人投票,投票率低于上届的70%。分析称,伊朗持续遭受制裁和孤立,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打击经济,不少民众对政治失去兴趣。哈梅内伊在选前已看到这个问题,曾亲自出面呼吁民众踊跃投票:“如果我们的投票率下降,来自敌人的压力会更大。”他称,西方媒体几个月前就质疑伊朗大选,试图降低伊朗民众的参与度,“但民众不会按敌人意愿行事”。
根据伊朗宪法,无犯罪记录的伊朗公民都可参选。这次大选最初报名近600人。但经严格筛查,最终入围的只有7人。美联社将参选者分为希望拓展伊朗核计划的强硬派、想维持现状的温和派、希望改革神权政治的改革派,莱希因其神学背景和政治立场被视为强硬派。在筛选阶段,温和保守派前国会议长拉里贾尼、改革派第一副总统贾汉吉里、强硬派前总统内贾德都未能入选。舆论认为,这一局面对莱希胜出极为有利,但竞争度的下降也可能影响投票率。有报道称,莱希曾表示希望让选举更有竞争性。
但选举的悬念实际上越来越小。在最后时刻,几位实力派候选人迈赫拉利扎德、贾里里和扎卡尼先后退选,莱希几乎“躺赢”。他胜选后,大批支持者高举他的照片和伊朗国旗,在德黑兰市中心集会欢呼。这些选民对莱希执政抱有巨大期望,认为他“会和人民站在一起”。2017年总统选战中击败莱希的鲁哈尼向莱希表示祝贺,并称已准备好提供帮助。莱希则承诺将“全力解决影响人民生计的问题”,为此,他“将与即将离任的政府、议会和精英们进行协商”。
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一时间向莱希表示祝贺。叙利亚、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也向莱希表示祝贺,以色列则对莱希当选颇为不满,认为他决心加快伊朗核军事计划进程,“他的当选将引起全世界最严重的关切”。
左上图:6月18日,伊朗第十三届总统选举在德黑兰举行,莱希正在投票。右上图:6月19日,莱希的支持者在他赢得总统选举后庆祝。下图:6 月1 9 日,鲁哈尼会见莱希(右)。
1960年,莱希出生于伊朗第二大城市、宗教圣城马什哈德附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莱希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神职人员;他虔诚的宗教态度、广博的知识,对莱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莱希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神职人员。
15岁那年,莱希如愿以偿进入伊朗最大也最具权威的神学院——库姆神学院学习。这所神学院位于德黑兰以南135公里处,始建于8世纪初叶,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记者曾赴库姆采访,发现这座人口不到200万的小城有数百家清真寺,还有许多宗教领袖的墓地,宗教气息浓郁。当地人告诉记者,库姆是伊朗也是全世界什叶派教徒的信仰中心。
库姆神学院的毕业生多在伊朗政府任要职。莱希在此地学习时,积极投身于宗教领袖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运动。革命成功后,霍梅尼成立伊斯兰共和国,莱希被选中参加行政管理培训课程。为这批未来公职人员授课的教师中,就有哈梅内伊。两人从此结缘。
在政教合一的伊朗,宗教与司法息息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和阐释必须依靠造诣精深的神职人员。因此,伊朗的大法官、大律師多为神学专业出身。从神学院毕业后,莱希也走上了一条顺风顺水的司法之路。
1980年前后,19岁的莱西被任命为卡拉杰市一家地方法院的书记员,第二年升为当地首席检察官。1985年,他成为首都德黑兰的副检察官。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霍梅尼处决了一批持不同政见者,有报道称莱希是当年主持此事的四人委员会成员。以色列媒体说他“双手沾满鲜血”,以外交部发言人海亚特称他“德黑兰屠夫”。莱希则表示:“我很自豪能在我迄今为止担任的每一个职位上捍卫人权。”他说,美国以“侵犯人权”制裁他是因为他担任过司法机构的负责人。
1989年,霍梅尼去世,哈梅内伊成为伊朗最高领袖。在恩师提携下,莱希开始步步高升,先是担任德黑兰总检察长,2014年担任伊朗总检察长,2016年又被任命为伊朗最大慈善基金会主席,2019年担任伊朗司法总监。哈梅内伊在任命声明中表示,提拔莱希的原因是他在司法和神学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公正无私的精神、极高的可信度以及多年的司法工作经验。
莱希依照哈梅内伊“反贪腐”的呼吁,刻意将自己塑造成“伟大的反贪斗士”。他先后调查过包括第一副总统贾汉吉里、总统办公厅主任瓦埃齐等在内的约60名高级官员,连鲁哈尼的弟弟侯赛因都曾被他抓捕入狱。莱希也深知自己的亮点,在此前的总统候选人登记时就发誓说,如果赢得选举,“腐败将被驱散”。
当然,莱希的底气并非凭空而来,他的家族势力不容小觑,岳父是伊朗圣城马什哈德的首席大教士,宗教地位极高。同时,莱希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这都是他此前敢于以铁腕手段扫除伊朗权贵阶层贪腐人员的资本。
对于当总统而言,光反腐也还不够的。在民众面前,莱希一直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形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经常前往贫困省份视察,体恤民情。伊朗的中下层民众相当拥护莱希,他们也成为莱希这次大选的主要票仓。此外,在司法总监的位置上时,莱希减少绞刑等严厉刑罚,并增加了特赦范围。去年,莱希发表伊朗司法改革文件,强调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反腐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应该给予民众和平示威的权利,不但媒体应该享有自由,政治案件的审讯也应该公开。这些表态都为他“圈粉”无数。
在当选总统之后,莱希是否会重走哈梅内伊的老路?考虑到哈梅内伊已经82岁高龄,且身患癌症,外界有这样的猜测也并不奇怪。总统并非一号人物,仍得听命于最高领袖,而莱希与哈梅内伊在思想观念、执政方针和价值观等方面相当一致。
不过,由于莱希强硬派的标签,其当选引发伊朗外交转向、伊核协议前景及中东格局演变的猜测。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已形成独特的政治制度。中东媒体认为,莱希会更严格执行现行制度,在维持伊朗核心价值观和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等方面构筑牢固防线。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与他打交道更困难。
有观察人士認为,鲁哈尼的温和路线虽然换来了伊核协议,却遭遇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毁约。莱希上台后,不可能延续鲁哈尼的路线,势必更强硬,也不敢对美轻易作出妥协。
莱希曾在2019年因“侵犯人权行为”而受到美国政府的制裁。他曾表示,对美国向伊朗层层加码、无休止的制裁“憎恨有加”。在当选后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与拜登会晤的可能性时,莱希直截了当地回答:“不会。”他强调美国必须重返伊核协议并全面履约,取消所有对伊制裁。莱希还称,伊朗导弹计划和地区政策不容讨论。
中东媒体报道说,美国希望在鲁哈尼下台前这段“窗口期”,尽量与伊朗达成新的伊核协议,以免莱希上台后推行更强硬政策,拒绝新的伊核协议。从大选结束到莱希上台有6周左右的时间,这给美伊敲定核协议提供了短暂机会。
不过,即便鲁哈尼政府与时间赛跑,争取在下台前造成“既成事实”,协议的执行者也将是莱希政府。有分析称,莱希在安抚民众情绪,并在国内形成支持自己的统一战线前,不会亲自出面推动协议重新落实。业内专家预测,围绕伊核协议的谈判可能要在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会有比较实质性的突破。
此外,伊朗处于中东矛盾“风暴眼”的敏感位置,其举动和外交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整体形势走向乃至中东格局重塑都有重要影响。对于莱希这位强硬派的上台,伊朗的老对手以色列、伊朗周边的阿拉伯邻国和埃及、约旦等国家都高度警觉。有分析称,如果伊朗奉行过度强硬的地区外交政策,以色列与沙特或将强化合作,甚至联袂以武力防范和应对。
如果制裁没得到放松,伊朗在莱希领导下是否会打出加速发展核武器这张底牌,中东这个传统热点的硝烟味是否会更浓,都是令人担忧的。
(完)
易卜拉欣·莱希
易卜拉欣·莱希,1960年生于伊朗什叶派圣城马什哈德,毕业于库姆神学院,1980年进入司法系统工作,2014年担任伊朗总检察长,2016年被任命为伊朗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主席,2019年起任司法总监。2021年6月当选伊朗第十三届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