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峰,吴 义
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 峰,吴 义
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校竹竿舞和排球教学中,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性和柔韧性等素质。按“水平分层”的流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
分层教学;竹竿舞;排球;应用研究
前言
分层教学法国外已广泛应用,国内也广泛应用到中小学英语和数学等学科教学中。然而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少,本课题组通过在竹竿舞和排球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实验,以期得出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问题。
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客观存在的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和体育学习的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时数和内容,建立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体系,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优发展,从而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1]
分层教学模式正是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与潜力,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评价上要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不分差异的传统教学方法,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针对青少年学生技术及身体素质差异,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跟踪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拓宽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身体技能和心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运动水平。
竹竿舞和排球分属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竹竿舞是一个身体运动多、动作要求连贯的舞蹈类项目;排球是一个技术配合程度高、动作要求精准的球类项目。在这两门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1班和3班各25名同学作为竹竿舞实验对象,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1班和2班各25名同学作为排球实验对象。班级之间为平行班级,年龄在17-21岁之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分层教学”,查阅了近年来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1.2.2 数理统计法
1.2.3 对比实验法
实验前基本情况测试结果:由表1的统计结果可知,由于实验班和对照班是平行班级,实验前的身体形态及相关素质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证了实验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同样,排球课实验前测试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实验内容: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按照分层教学理论设计的方法组织教学,对照班在各环节的练习上,强调学生注意模仿教师的动作,不进行差异性辅导及针对性训练。在2015年春季学期,课题组对两门课分别进行了实验,时间为12周24学时的教学。
1.2.4 实验设计
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纠错—巩固练习”,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与分层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并进行分层前的认真测试:按高、中、低分层,高层为基础好的学生,中层为基础一般的学生,低层为基础较差的学生,三层次学生比例约为1∶3∶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动作的形态,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模仿练习、强化动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对每个动作环节较为清晰的印象,再经过综合强化后定型动作技术。[2]
表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情况 (n=100)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方法比较
2.1 教学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形态及相关素质的差异性检验
经过12周的教学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等再一次检测。结果表明,两组实验,无论是竹竿舞还是排球两组结果一致,学生在身体形态上基本一致,身高体重均有较小的变化,仍保持在同一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竹竿舞实验后,在推铅球等上肢力量素质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带球绕杆跑和1跳绳等灵活性与柔韧性项目上有明显变化,差异显著(P<0.01)(见表3)。排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班在发球、垫球和对墙垫球上与对照班差异较大(P<0.01),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
2.2 技术考核成绩差异性检测
表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情况 (n=100)
表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技术成绩统计(n=100)
注:P<0.01
教学实验结束,对两组学生技术成绩进行测试:竹竿舞按照节奏准确、身体协调、动作娴熟、精神饱满的评分要求,实验组技术平均成绩为89分,对照组技术平均成绩为78分,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排球测试按照动作标准、技术稳定、配合娴熟的要求评分,最终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8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9分,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表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综合成绩(n=100)
注:P<0.01
学期末将学生的各项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换算成综合成绩,排球课按照:发球占20%,垫球占30%,一分钟对墙传球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20%,平时出勤占10%,满分为100分,结果为:实验班平均分为89分,对照班平均分为77分,P<0.01,综合成绩呈非常显著性差异。竹竿舞综合成绩显示实验班平均分为88分,对照班为76分,差异较大。
2.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兴趣调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对各门课程都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该项运动的兴趣也有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图即为实验后两个班级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变化。
图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兴趣调查(n=100)
由图1可知:竹竿舞和排球经过分层教学后,非常喜欢该项运动的人数分别为17人和18人,超过了对照班的12人和10人,不喜欢的人数也少于对照班。这可能与实施分层教学的课堂,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每人都能体会到收获的成功,因此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步提升。
3.1 相关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4和表5可以得出,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综合成绩上,两组实验都高于普通的教学模式。实验后P<0.01,两种教学方法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本实验研究表明,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效果比较理想,竹竿舞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敏捷性和柔韧性训练也有好处,提高幅度明显。排球在动作精确性、稳定性上也有明显提高。可以看出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有效的。原因是按照分层教学理论设计组织教学,其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从实验来看,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教学法,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然后学生进行长时间地反复模仿练习,教师进行纠错,然后学生继续进行身体练习。这种教法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学方法过于单调,难以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的积极性。[3]相同的目标要求、统一的教学内容使得原来水平较高的学生产生乏味、厌倦的心理;二是水平较低的学生在模仿练习中难以快速抓住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久而久之,也往往丧失学习的兴趣,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图1表明经过分层教学的实验班,符合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教学效率。[4]学期结束,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上都有了提高,对相应科目的兴趣比对照班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
综合表3、表4、表5和图1的数据可知,分层次教学对教学效果、学习兴趣、灵敏性和柔韧性都有显著的效果,然而对于学生身高、体重等效果并不明显。
3.2 分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2.1 分层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分层的意义,分层后要有流动性
实施分层次教学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要进行分层前的认真测试;按照高、中、低进行分层,三层次学生比例根据实际确定。同时,告诉学生分层是为了每位学生更好的学习,而且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期中根据测验反馈情况及个人学习情况做出新的选择,可以流动到其他层次进行学习。为了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一般是半个学期流动一次,通过动态管理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2.2 分层教学教师要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的课堂,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不同,增加了教师课堂调控的难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因此,分层后的小组不宜超过3个,因为分组太多,教师很难掌控课堂。教师在明确了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后,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反复训练,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5]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当一个目标达成后再确定新的目标,一级一级前进,最终达成总的目标。切忌不顾学生实际,目标定得太高,学生难以完成。因为动作的学习是一个习得过程,是在不断地纠错、强化训练中形成的动力定型,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增强课堂调控能力,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精心指导,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2.3 课上分层教学要与课下分层辅导相结合
体育动作的学习是一个习得过程,动作学习要不断通过模仿、强化训练,最终形成动作定型,因此进行分层次教学时,不但课上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下也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6]对节奏感不强的学生,重点辅导节奏感;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着力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对动作不规范的学生,重在纠正错误的动作,使动作更加规范化。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与辅导都具有针对性,减少了笼统性和盲目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因为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益,增强技能的掌握,事实证明分层次教学能够达到普通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目标。[7]
对高校竹竿舞和排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证明,分层教学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学成绩,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学习兴趣、灵敏性和柔韧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通过竹竿舞分层教学,学生的协调性、连贯性、科学性、和节奏性都有较大提高,排球课分层教学的效果也明显优于普通教学模式。因此,在高校舞蹈类和球类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是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
在分层教学实施中,要注意讲清分层的意义和流动性,课上分层教学要与课下分层辅导相结合,教师要增强课堂调控能力等,只有这样分层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陶磊.分层次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2010(07):158-159.
[2] 周峰,吴义,吴海田.分层教学模式在竹竿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2):171-172.
[3] 冯达.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应用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132-134.
[4] 钱巧鲜.体育分层教学及其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5):155-158.
[5] 王向东.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J].山东体育科技2012(06):74-77.
[6] 杨腾,周峰.高校排球专业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3. (11):260-261.
[7] 张海平.解析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优势与措施[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03):6-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Zhou Feng, Wu Yi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bamboo dance and volleyball teaching could not only promote students’ sport interests and effec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 mobility and agility. The application of fluid “horizontal hierarchies” teaching mode into college sport teaching is feasible with significant effects. Key words: hierarchical teaching; bamboo dance; volleyball; practical research
海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项目编号:QJI12539);海南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HNSK14-112)
周峰(1970-),男,山东临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领域:体育教学理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Sport and Health College of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572000, Hainan, China.
G807.4
A
1005-0256(2017)05-0011-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