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护具与剑道护具之比较

2017-05-20 08:18李金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护具面罩武术

李金龙,郭 琦,杜 杰



短兵护具与剑道护具之比较

李金龙,郭 琦,杜 杰

本文从护具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今天的短兵、剑道二者的护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与中国短兵相比,剑道的护具具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护具的组成部分、材质、功能等均更完善。因此本文认为就护具而言,中国短兵可以借鉴日本剑道,取其精华发展自己。

短兵;剑道;护具;比较

前言

短兵与剑道均是由中国古代的剑发展而来,如今剑道蒸蒸日上,短兵却一直萎靡不前。基于此,本文从二者的护具角度入手,让发展不容乐观的短兵尽快赶上剑道的步伐,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护具是习练者在实战对抗中不可或缺的保护装备,更是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兵器格斗异于徒手搏击,虽然短兵是由藤条,裹以棉絮,加皮制外套组成,但其威力不可小觑,尤其触及人体要害部位,如头、喉、胸、腹、腕、手指、档部、膝关节等。所以穿戴护具不但使练习者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而且还表现出习武之人的气概,更能使观看者感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1]。就护具而言,日本剑道经历较长的发展历程并具有规定样式,而中国短兵,大多数研究者或习练者较多的注重技术,仅少数人关注护具,虽然护具一直在完善但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直到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才对短兵护具进行了统一规定。因此,本文试图将短兵护具与剑道护具进行比较分析,为开展形势不景气的中国短兵提供一些建议和咨询。

1 短兵、剑道的历史简介

短兵由剑逐步发展而成,古代有“斗剑、斗竹木、斗刀”的演示,逐渐由战场转为体育性和娱乐性,乃至演进成近现代的短兵格斗运动[2]。如今的短兵兵器是指集中华武术中的刀、剑、鞭杆、苗刀等于一身,以藤条为干,裹以棉絮,加皮制外套的短兵形制。而短兵运动(亦称短兵),广义指使用这些兵器进行技击的活动;狭义指短兵是中华武术技击项目的一种,融中华武术中短兵器的各种实用技法于一身的实战对抗性活动[3]。

日本剑道起源于中国的剑术,中国古代曾一度将剑的修行称为剑道。《汉书·艺文志》中就记有《剑道》三十八篇,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剑道已有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隋唐时期剑道传入日本,经日本人的研习修改,取长补短,形成了独特的刀法技术。到19世纪末,渐渐发展成为一项体育运动,手持竹刀、穿着护具,演变成现在的“剑道”运动。[4]

2 短兵护具

2.1 历史

中国古代击剑格斗没有护具,随着时代的进步,习练者逐渐认识到这种手持铜铁两两相交的对练会给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直到1928年,民国军中将军们和中央国术馆武术家们见识日本剑道后,逐步开始推行短兵实战训练并自行研制护具,在其后表演、比赛中短兵护具逐渐受到重视,[5]直到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将护具统一规定样式(表1)。

表1 中国短兵护具演变

从表1得知,中国短兵护具从1928年自行研制历经层层实践,直到2015年护具才有规定的样式。因此,本文就2015年国家武术管理中心规定的短兵护具进行详细研究。

2.2 组成部分及功能

短兵护具是由护头、护身、护手、护裆、护腿五部分组成(图1)。

图1 2015年国家武术管理中心规定护具[6]

护头:保护头顶部、面部、颈部、耳区、肩胛骨及喉部。市场上曾出售短兵护头面料采用超纤皮/PU仿皮两种产品,用料厚实;正面眼罩区由11条优良不锈钢材质制成,坚硬牢固,耐击打,不生锈,不易变形。面罩下部加有护颈部、喉部,为了方便头部活动,护颈部分为两部分,中间用绳加以固定。

护身:短兵的护身由三部分组成,最上面呈“U型”加厚白色部位用以保护颈部和肩部,中间部分保护胸部、腹部及后背,背后由两根带子将颈部与背部交叉系紧,最下方保护裆部,“三合一”制作精简实用。

护手:手指部位的设计有两部分组成,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者于一体与大拇指分离,便于抓握短兵。手腕部位的加长设计,能更好的保护手腕及小臂因击打带来的伤害。

护腿:由三部分组成,护膝关节、护小腿、护踝关节,保护性能好,不易松脱移位,能有效防止胫骨受伤,便于运动员的技战术对抗。

护裆:由高强度工程塑胶制成,保护性能好,绵软平滑,加有透气孔便于排寒除湿。

3 剑道护具

3.1 历史

护具是江户时代开始进入道场,但当时工艺较为简陋,主要以毛竹、皮革、牛筋和熟铁手工制作而成。明治后工业发展,护具开始进入工厂生产,在经历了数次重大改进后走向成熟。现在的护具,定型于二战前的三十年代中期大量装备日军之后。那时日军步兵拼刺教程,均以剑道护具的改制型作为规定的训练装具。

3.2 组成部分及功能

剑道护具由四部分组成:面(MEN)、胴(DOU)、甲手(KOTE)、垂(TARE),分别保护四个打击部位:MEN(头顶)、KOTE(小手臂)、DOU(腹部)、TSUKI(咽喉)(图3)。

面罩:又称头盔,是保护头顶部、面部、颈部、耳区、肩胛骨及喉部的重要护具。面罩一般由铁金属压模成型后,和铝合金钢护条焊接,再衬以软填充防护层制成。其正面眼罩区成为“面金”,由14条间隔不小于1.1厘米的普通钢条和不锈铝合金钢条焊成。其中的7—6根栅条间隔稍宽,为“物件”处。面罩下部的左、右及前下方有厚实帆布制成的护板与罩镶嵌、挂接,用以保护喉部和肩胛骨及颈部。

图2 日本剑道护具简图[7]

头巾:在头顶部包裹一层头巾为缓冲击打头盔后传递至头部的冲击力,以及阻挡、吸收头部流下的汗水进入眼睛。头巾一般用深蓝色和白色全棉布做成边长为36—38cm×100cm,呈长方形。常在布面上写一些箴言,对临场领悟剑道精神极有效果。

手套:剑道练习,小手臂是最容易遭受攻击的部位之一,因此手臂、手腕、手指都容易受到击打或摩擦,所以必须要用手套加以严实防护。手套系列用牛皮帆布缝制,在衬以海绵状的泡沫塑料制成。

垂:保护小腹和裆及髋。垂由多层帆布或皮革缝制而成,三块大垂和两块小垂,边缘交叠悬挂于腰带下方,系带由帆布制作,用于将垂紧固在腰围间。中间大垂可套“名袋”,其上端横写所属道场或馆场所在地区或大学名称,其中部纵向位置写姓氏,亦可加印名字。

胴甲:胴是身体躯干部位,用于保护胸部、上腹、胃部和两肋,其结构分为云型。现在市场上购买的胴甲,多用硬质轻合金或树脂塑料压制成型,具有很强的抗撞击性能。胸带和腰带用机制帆布带制作,用以在胸前固定胴。[8]

4 短兵与剑道护具比较分析

4.1 短兵护具优缺点分析

优点:护具轻便、穿戴简单且速度快。护头的面罩采用优秀的不锈钢,耐击打;护耳能清晰的听到声音,还可透气。护身的“三合一”设计精致,实用价值高。护头的护颈与护身的护颈,二者重叠加厚更好的保护喉部。护腿的膝、踝关节处设计合理,方便关节的活动的同时又起到保护作用。护具的整体尺寸设计合理,其颜色有大红色和蓝色两种,极大的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缺点:笔者认为,护身的护肩部位稍有些短且没有弯度以保护大臂,对抗中肩关节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此外整套护具无护大腿的设计。

4.2 剑道护具优缺点分析

优点:护具的安全性能高,每个部位的防护作用都发挥的淋漓尽致。面罩下部有固定下颌以及整个头颅的设计,穿戴时将下额嵌入面罩下部得以固定使得头部更加牢靠。头巾外在可以写箴言,内在可以吸汗。护肩部位在应有的保护效果下保持它的灵活性和舒适性,边以皮制材料包裹。胴甲保护躯体较为完善,抗击打性能好。垂的设计方便髋关节和大腿的活动。手套的护小臂部分坚硬且加长,很好的保护腕关节。剑道护具善于模范中国古代战场上将士的甲胄,具有一定的文化气息。护具很具有艺术化,图案镶嵌美观大方,大多标榜手工,它的外在表现吸引了观众的欣赏,其鉴赏也增添了剑道风雅的气息。

缺点:面罩后面的两根面罩带较长,不利于赛前快速的穿戴与整理,而且耳区及头后部危险区域几乎没有防护设计。胴甲过于坚硬、笨重,不利于上身的弯曲、扭转、躲闪。整套护具较重,人体与对方攻击的同时,还需克服服装护具的重量,从而阻碍了技战术的发挥。

4.3 二者之比较分析

表2 短兵、剑道护具的比较

4.3.1 不同点

在名称上,中国短兵护具的名称均以“护”字开头,对应禁忌部位很明确;日本剑道护具名称翻译成中文很精致。在组成部分及防护部位方面,由于攻防技击的过程中短兵、剑道的技术要领有差别,因此在对抗中身体需要保护部位不同,中国短兵护具防护头部、躯体、小臂、 裆部、小腿,而日本剑道护具防护头部、躯体、小臂、裆部、大腿。在材质方面,中国短兵护头前的11条护脸金属,由优良的不锈钢制成,日本剑道的正面眼罩区由14条普通钢条和不锈铝合金钢条焊成。在制作材质方面,中国短兵护具是由PU革牛津革面料制成,日本剑道的护具是帆布精细加工而成。就重量而言,中国短兵护具较轻。二者的整体风格亦不同,中国短兵护具模仿散打、跆拳道等的设计理念,日本剑道护具模仿中国军队刺杀护具,短兵护具更带有现代风格,剑道护具依旧保持传统,散发浓浓的民族气息。

4.3.2 相同点

就防护部位而言,短兵、剑道的护具都有对头部、颈部、躯体、手臂、裆部的保护,其护脸均有若干条金属制成,设计理念相同。

4.3.3 相互借鉴

穿戴:剑道护具可借鉴短兵护具,将带子改用粘扣替换,方便快捷。

材质:短兵、剑道在材质的使用上可相互借鉴,以使习练者尽量少受护具本身重量的阻碍,充分发挥技战术。

护头:剑道护具可借鉴短兵护具,负责保护头部、颈部即可,减轻面罩重量,进而减轻头部承受重量,方便头部轻松运动。

护肩:剑道护具可借鉴短兵护具,护身(护胸)兼具护肩。

护裆:剑道护具可借鉴短兵护具,额外增加对裆部的保护。

护大腿:短兵护具可借鉴日本剑道的垂,短兵增加保护大腿的护具。

护小腿:剑道护具可借鉴短兵护具之护腿,增加保护小腿的护具。

5 结论

本文通过短兵、剑道二者护具的组成部分、材质、功能、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日本剑道护具在经历较长时间发展至今相对完善,但也存在相应的缺点。中国短兵虽很早开始研制防具,但始终没有相对统一的护具,直至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重新规定了短兵护具。文章将两者做了详细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异同点、并提出些许建议,二者皆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短兵及短兵护具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推动剑道及剑道护具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1] 李君华. 武术服装历史变迁.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1,8.

[2] 黄鹤,张延庆,赵志忠.中国短兵与日本剑道的比较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7,30,(8):1128.

[3]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 剑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4] 佚名. 剑道——文化底蕴深厚的运动[J]. 经营者, 2003(10):90-91.

[5] 杜杰, 刘会成. 从防具发展看中日两国“短兵”进程[J]. 山西体育科技, 2012(4):55-58.

[6] 武术短兵竞赛通用规则(2015修订版).

[7] 白长明, 白鲁冰. 现代剑道[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36-4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hort Weapon and Kendo Protectors

Li Jinlong,Guo Qi,Du Ji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rotectors between short weapons and Kend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ctor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logic analysis. The study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Chinese short weapons, Kendo protectors has a longer history and makes its progress along with the society, which is advanced in components, materials, functions etc.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ese short weapons can learn from Japanese Kendo and takes its essence to develop our own protectors. Key words: short weapons; Kendo; protectors; comparison

青年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课题《中国短兵体系与标准化研究》(项目编号:WSH2015Q009)

李金龙(1963-),男,河北曲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第二作者简介:郭琦(1991-),女,山西吕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Sport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G85

A

1005-0256(2017)05-0001-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01

第三作者简介:杜杰(1985-),男,山西吕梁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护具面罩武术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LED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LED 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电子护具对跆拳道竞赛的影响分析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岸上容易水里难
跆拳道电子护具改革对实战比赛观赏性提升研究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