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鸣
李煜本身的真性情和大胆率直流露出真实的情感,然而李煜的人生经历也注定了词中蕴含浓厚的悲情元素,在词中表达出种种“悲”情,如孤独、忏悔、人生无常等,从而体现出李煜丰富而深沉的情感特征,反映出时代与社会所作用的生活本质。本文主要阐述了李煜词中“真”“悲”两种情感的特征,对李煜词的意境、审美和情感进行文化意义上的分析。
通过查阅李煜词的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历代对李煜词的评价都较高。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著名的《人间词话》中对于李煜的词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那么,李煜的词为什么能够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备受学者们的肯定和喜爱呢?本文针对李煜词中所体现的率真、诚挚之情,对人生、空苦和孤獨所表达出的悲情加以分析和阐述。另外,李煜词单用白描的独特手法,不需浓墨修饰,语言明净流畅,以朴素、朦胧的风格给读者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想象空间。李煜的坎坷人生和经历具有独特性,是词学文化史和精神史上的里程碑,就其文化意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命运,同时,在现代背景下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和审视词作。
一、李煜词中的情感体现
(一)李煜词中“真”的情感体现与分析
一个人的气质对于其情感体现具有一定作用,二者紧密联系。正是因为李煜具有率性纯真的气质,作为真性情的词人,其词作也充分流露出“真”的情感。王国维对李煜词作的评价可谓恰到好处,李煜的词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真”。人们根据李煜的人生曲折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亡国之前和亡国之后两个时期。亡国前李煜身为国主,这一时期他的词大部分都以反映当时生活为主题,这一阶段他的物质生活骄奢富贵,不失情调,因此多数以歌舞升平、奢侈堂皇、美女风情等为主要内容。虽然这种题材的词作与一般的“花间词”题材范围没有别致的风格体现,但是在词作的作风上形成独特的灵性特点,他的词作以清新流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骄奢的生活与情状,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内心的纯真情感,令人颇为感叹。
自亡国后李煜沦为阶下囚这一阶段,随着人生的重大转折,他的词作题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历国破家亡、被俘受囚的重创之后,李煜的内心和情感无比沉痛和忧伤,因此后期他的词作题材主要体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情感上的描述,转为感悟人生命运、哀思亡国之痛。然而李煜词作中的“真”情流露依然不变,他大胆露骨、直抒胸臆和纯真任性的词风依然存在,每句词、每个字都发自肺腑,自然流淌,直率纯情而真挚动人。李煜词的“真”表现在对生活的放纵、骄奢和对爱情的热烈、直白,还有在亡国之后的悲恸之情和思念之意,都毫无顾忌地倾泻于词作中。例如,李煜在《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这首词就对纵情享受宫廷奢侈生活的现状进行了真实的描述,毫无保留、不计名节地抒写出自己的腐朽生活,丝毫没有掩盖自己陶醉于声色乐舞、豪华酒色、未加节制的不光彩生活状态。纵观历史,能够如此坦白、任性和真率的君主能有几人?正是因为这种真切的感染力才备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赞赏李煜的词“以其情胜也”,若词作中用情不真不深,即使风雅具韵味,也不足以感动世人。
(二)李煜词中“悲”的情感体现与分析
李煜具有自由率真、敏锐善感等性格特征,这种艺术品质和人生理想与一代帝王的身份却显得格格不入,因此他的人生和命运注定充满矛盾和曲折。早期,虽然李煜的宫廷生活奢靡陶醉,但是在富贵华丽的背后隐藏着他对人生孤独和无奈的感慨,尽显繁华落尽后的凄凉和悲哀。后期亡国之后,李煜由一代君王降为卑贱屈膝的俘虏,这给他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落差和沉重的悲哀,亲眼目睹自己的国家和社稷流水般散尽,心中的无奈、悲恸无法言表,面对逝去的山河也无能为力,无奈懊悔,荒凉悲戚,虽然想静心落入佛门寻求生命的真谛,慰藉灵魂,然而终究摆脱不了俗世的困扰。种种矛盾在他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悲伤漩涡,从外表来看他的人生是一个悲剧,而最大的悲莫过于他的内心世界,因此这种精神上的无奈和悲哀只好化作滔滔词句,表达着他的内心悲情。
二、李煜词中蕴涵的文化意义
王国维对李煜的词评价颇高,极为赞赏,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的词境十分开阔,包含的意象丰富,感慨深刻,感情至真,柔弱与气质兼具,实现了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
李煜的词境界阔大、感慨遂深与柔弱气质并举。《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洗花》能有此气象耶?”这句评价充分肯定了李煜词作在题材、意境上的拓展和创造,前代词人在描述春愁和离别情绪上,题材一般较为狭窄,几首边塞词也只适合于红板低唱,而李煜的词是对前人的突破、丰富和创新。
虽然李煜在早期的作品中不乏对宫廷繁华、歌姬武者、爱情生活、离愁别绪等的描写,但是在风格和写法上已与前人有较大差别,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丽特色。而后期亡国后的作品则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大多表达对故国的思念、悲痛、无奈之情,至深至真,哀感凄恻又旷阔深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诸如此类富含饱满深情、哲理和意义的人生感慨,已超越了个人的哀愁,是自我感情的升华,是对意象的创造,灌注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主观情感。因此,李煜词在词作的发展长河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内涵。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