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转型刍议

2017-05-19 17:41王芳
教师·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职院校互联网+

王芳

摘 要: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使高校优质课程实现了共享,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可借鉴或直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优质课程。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须由理论型教学向实践型教学转型,思政课教师须由理论课教师向学生导师转型,以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课;转型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中国各行业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实践案例,如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尤其是中国大学慕课,参与的院校、师生众多,在线开放的课程较多,校与校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课程共享。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从教学模式来看,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讲授方式居多。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思政课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等,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不佳。当前,中国大学慕课上线了武汉大学等中国知名大学的系列思政课,它不仅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其强大的优势还表现在“微课程”及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1],这使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知名高校优秀教师的精彩课程随手可得,虽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课堂教学,但势必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须由理论型教学向实践型教学转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须由理论型教师向学生成长导师转型。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转型的必要性

(1)转型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的状况。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以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为主,但由于教师理论功底参差不齐、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等因素,理论教学出现了教师讲不透、学生听不进的状况。一般来说,学校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各类德育实践活动且为数不少,但总体看来是活动热闹、收获寥寥,“为活动而活动”倾向严重,无法让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体验,也很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活动效果加以深化。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指导不够,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不够是重要原因。课程共享背景下,如果理论讲授部分共享线上优质资源,思政课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或能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转型可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责任。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上完课走人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很少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思想政治教育应重在言传身教,于无声中达到化人育人的目的。不深入学生则必然拉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影响育人效果。若能共享线上优质课程,思政课教师把理论讲授的部分精力解放出来,强化其育人责任,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的实施设想

(1)共享在线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减负。在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上,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已将其优质课程共享,并形成了从讲授到考核和证书发放的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成熟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筛选在线资源,借鉴或直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减轻思政课教师理论教学的负担。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在线学习放任自流,可采取在教室统一听课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在线课程的要点、难点进行讲解,并现场组织测验,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2)转移重心强化实践教学。对高职学生而言,较之理论讲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无疑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当下高职院校对实践育人越来越重视,以学工处、团委、院系、思政课部等为主体开展的实践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但综观这些实践活动,不难发现一些弊端,如举办部门各自为政,导致活动同质化;活动数量多但精心策划者少,精品不多;活动较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启发、提升。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实践活动的精心指导,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不够,即使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能给予精心指导的也只有极少数。如实现课程共享,思政课教学的重心由理论讲授转移至实践教学,教师在实践活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活动的效果。具体实施途径有:一是联动打造思政教育精品实践活动。思政课部与学工处、团委、宣传部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对各个部门举办实践活动的统筹,精心策划每个实践活动,打造实践活动精品,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积极体验,在活动中得到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二是探索与专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一张皮”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形式。当前,高职院校对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非常重视,笔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活动可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共同策劃,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共同辅导。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思政课部组织的“讲话精神热校园”微课创意大赛与该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专业的专业课实践要求吻合,便协同组织思政课教师作为内容指导,专业课教师作为技术指导,优势互补,事半功倍,效果良好。

(3)转变角色,凝聚队伍,育人合力。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脱离学生的现象,以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教师不亲近学生,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不高。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必须从原来的理论型教师向学生成长导师转变。“互联网+教育”使大量优质课程资源得以共享,思政课教师的部分精力可从理论教学中解放出来,为思政课教师转变角色,深入学生中去提供了可能性。在此提供以下几种实施途径:一是实行“导师制”,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队伍,要求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参与学生管理和班级活动,深入学生中,与学生打成一片,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予以引导。二是与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形成合力,要求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教育。三是与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合力,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专业课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因素并加以引导提升,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在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优质课程资源随时可获得,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顺应趋势、积极作为。思政课从侧重理论讲授转向侧重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师从理论型教师转向学生导师,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所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索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 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65-69.

[2][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news.qq.com/a/20161208/033976,2016-12-08.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职院校互联网+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