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明
贵州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型遴选培养”“百千万人才引进”等人才工作计划,围绕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動和打造贵州金融升级版,突出打造农字号、金字号、新字号、创字号等专业人才,各类创业故事星耀贵州。
典型一 颜明霄与金正大
颜明霄,2014年第二届人博会引进,任黔南州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4年带领公司成功申报贵州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5年成功申报并主持贵州省“磷化工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7亿余元,解决社会就业1700余人次。研发的水融性复合肥项目落地投资已达32亿元,仅2016年前10个月销售额已达190亿元,实现利税4000多万,解决社会就业2500余人。
典型二 陈海生与物理储能
陈海生,2015年第三届人博会引进,任毕节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履职后带领团队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体系,建成国际首套1.5MW先进CAES示范系统,完成了系统的1000小时性能测试。其研发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落地投资已达2.2亿元,预计未来两年内研发项目产值将在20亿元以上。
典型三 詹阳重工给力南极科考
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借助人才博览会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积极引进了6名外国专家和1名博士后,促进人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成发明专利82件,研发产品远销欧、美等地。“十二五”以来先后完成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全地形工程车关键技术产业化与应用示范”等部省重大攻关项目,系列产品累计销售1584台,实现销售收入20.76亿元。贵州詹阳动力全地形车加盟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实现我国极地科考大型运输装备国产化零的突破。
典型四 戴文建与货车帮
戴文建,货车帮创始人兼CEO。货车帮与贵阳结缘,是因为“贵阳真的在做大数据”。
货车帮已成为中国公路最大的网上运力池,建立了唯一覆盖全国360多个城市的全国性车货匹配平台,其在贵阳的数字物流港也成为了中国公路物流的枢纽中心。同时,货车帮ETC发卡量累计接近100万张,成为中国最大的货车ETC发卡和充值渠道。
典型五 航空名家师昌绪
师昌绪,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先进叶片制造院士工作站引进。
师昌绪及其团队的到来,帮助黎阳航空解决了一批新兴航空发动机研制的瓶颈问题,获得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立项。申请专利11件,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6项,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培养工程硕士31名,在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领域达到领先水平。
典型六 长寿使者李玮
李玮,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16年第四届人博会柔性引进。
他牵手贵阳开展生态大数据规划设计和建设,为贵阳创建长寿城市奠定大数据基础。积极完善监控指标,增加监测站点和建设软硬件平台的手段,对贵阳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基础环境质量信息进行全面、连续、有效记录,形成生态大数据,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和维护。
典型七 数字“镇长”孙伟
孙伟,柔性引进,在贵州组建了一个50多人的顶级创业团队。
已研发出专业化的在线招生营销服务标准流程,设计了贵州梦动公司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梦巢”在线招生大数据挖掘与营销支持系统,开发了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策划了百鸟河数字化小镇建设并成功引进联想之星、印孚瑟斯、HTC大数据互联网精准营销与互动中心等多家企业入驻。
典型八 金融“州长”樊炳清
樊炳清,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2016年引进,挂职黔东南州委常委、副州长。
扎实推进金融“五个全覆盖”并对接引进重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资本市场助推黔东南州脱贫攻坚的招商宣传推介力度,组织金融专题招商推介会,对接拟上市企业60家,已有24家到黔东南州落户;积极筛选基础好、成长性强的州内企业培育上市,全州共有51家企业进入挂牌上市后备资源库。(责任编辑/欧阳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