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玲 齐广莹 吴振 宋梦薇 甘萍 吴秋慧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由国家和自治区开展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医学实验本身就是科研的过程,机能学实验室在原有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改革卓越班的课程设置,在实验课中增加了创新性实验部分,让学生早期接触科研,为参与进一步的科研活动打下基础。这是将创新性培养融入日常教学的一次尝试。
一、创新性实验的实施
1.实验课程设置。机能学实验共45学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部分为30学时,创新性实验为15学时。
2.指导教师。由机能学教研室教师及主要实验辅助人员组成专家组,共同指导所有组别工作。专家组成员包括博士3名,硕士4名,高级实验员1名。专家组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学生可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向专家组咨询,包括仪器使用、药品、文献查询、实验设计等等。专家组将跟进创新性实验全程。
3.实施过程。
(1)分组。在开学第一次实验课上向2014级卓越医学生阐明创新性实验的目的、意义,给出创新性实验的具体任务安排。学生按自愿原则组成实验团队,每小组5~6人,合作完成相关工作。
(2)实验项目的选择。以机能学内容为主要方向,鼓励各小组根据兴趣独立设计实验方案。4~6周后,各小组以开题报告形式进行立项评估。各小组以PPT形式阐述实验设计理念,包括:立项依据,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对象、实验分组、实验方法、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仪器设备和资金需求等。通过审核后立项。
(3)实验室保障。机能学实验室和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准备,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动物房,定时开放实验准备室,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设施、动物饲料和药品,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
(4)实验结果评估。包括实验过程评估和实验结果评估。实验过程评估包括:实验项目设计、实验过程组织情况、动物饲养情况、实验动物损耗、实验操作情况等。实验结果评估是指实验结束后各实验组根据实验数据撰写论文,根据论文质量由专家组协商评价打分,优秀论文推荐发表。最终成绩中实验过程评价80%(实验设计30%+实验组织过程20%+动物给药10%+仪器使用和实验数据监测20%),实验结果评价占20%(数据整理+论文撰写)。
4.卓越医学生对创新性实验评价方法。实验结束后进行下发调查问卷49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
二、调查问卷结果和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实验课程中开展创新性实验训练接受良好,认为能够增进对科研工作的了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在文献检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卓越班是以自愿原则从临床医学本科中优选出来的,一开始就熟知卓越班“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实践”的教育宗旨,对科研相关工作兴趣强烈,态度积极,精力充沛,这样的特性是卓越班最为可贵的地方。
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主动解决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获取、筛选和整合信息,选择适合的创新性实验方向,设计实验方案,寻找相应实验器材和药品,饲养动物、使用仪器,安排实验进程,统计数据,撰写报告等等,对于只有一年医学基础的卓越班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即使是精英学生,想要独立、快速、有效的完成所有工作也是困难的,此次实验要求以自愿原则组成小组。这样的小组,成员之间比较熟悉和信任,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从目前的结果看:团队合作形式的创新性实验能够有效分担压力,学生提到:“小组团队合作,让创新性实验看起来没那么难。”这与以往的资料相似。
医学文献检索是开展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技能。卓越班的文献检索课程与机能学创新性实验同时进行,使文献检索知识能够直接付之于实践。为了对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进行考评,在PPT汇报时要求学生阐述使用的检索方式和检索条件,并要求要有英文文獻,从目前看,学生能够正确使用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进行初级检索,对所获信息进行基本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素质教育培养是此次创新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卓越班学生开展的此次训练,注重的不是科研成果,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普及,是让学生熟悉基础科研流程,是培养正确的科研态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和培养目标相契合,不能过高伤及学生的积极性或过低降低对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要求。专家组在进行考核和评价时尤其注意这一点。教师深入到创新性实验的全程,对学生各个环节的表现给予督促、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更重要的根据学生在创新性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对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收获给与鼓励。
三、展望
将“创新性实验”引入卓越班实验课程,是卓越医学班创新性立体培养计划的组成之一,也是对科研工作的早期训练和预演。从学生角度来说,卓越班申请更高级别的创新性实验态度更为积极,学生认为经过机能学的训练之后,对国家或是自治区级别创新性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更为充分,能够更好的处理实验与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从指导教师角度而言,经过训练的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相关能力有所提高,指导学生完成课题更加高效。从目前的实践过程来看,这项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如指导教师科研能力不全面、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室安全制度不足等,但作为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前站,将创新性实验引入本科常规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多种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慧玲,陈健,齐广莹,等.基于团队模式的创新性实验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改革中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46).
[2]刘克敏,孙艺平,等. 医学机能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