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盛
前言
如何把儿童美术活动与图画书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整合性学习,从而既发展儿童的美术能力,又加深儿童对图画故事的理解。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浙江省宁波市第三幼儿园是浙江省一级幼儿园,该园自办园以来,一直以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为主要特色课程和重点研究课题。自2012年始,该园就对儿童美术活动与图画书阅读活动进行了整合性教育探究。2015年,该园全面、系统所开展的“美术即语言:基于图画书阅读的幼儿表达性美术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作为浙江省年度教育规划课题正式立项(课题编号:2015sc070)。历时5年的研究,该园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在此,我們集结择其部分课题研究成果以论文方式呈现给大家。旨在抛砖引玉,为儿童美术与图画书阅读的整合教育提供一些新的研究经验和思路。
一、设置“艺彩空间”场景,增加活动吸引力
幼儿园利用专项活动室以及走廊等空间,开辟了:以水墨画为主的江南烟雨、以创意手工为主的2016工厂(见图1)、以涂鸦为主的色彩走廊(见图2.1、图2.2)、女红工坊、绘画王国、花田小镇、写生基地、纸艺空间、方圆世界。
每个场地以一种美术活动形式为主,改变以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美术活动的状况,中大班的孩子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参加。一周二次活动,每个活动室每次10名孩子,我们根据教师的美术特长二人一组安排到相应的活动室,每次一位教师参与指导。
每个活动室除了有个生动名字,还将孩子日常熟悉喜欢的卡通人物(动物)形象作为标识(见图3)。如2016创意手工选择了《海绵宝宝》里的胖大星做标识、可爱的米老鼠代表了绘画王国、萌萌的机器猫成为了色彩走廊的形象代言人等,为方便孩子们记忆,活动室的设计模仿主题公园,注重主题性与情境性,如“江南烟雨”活动室就利用水墨的元素布置成江南水乡的场景;花田小镇活动室用各种材料的花打扮成一个花的世界。孩子们看到这样一个个主题突出、风格鲜明、材料丰富的环境,活动兴趣大大增加。
二、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自主找伴”新体验
可以按照自已的意愿找玩伴,是孩子在游乐园中无拘无束玩乐的基本条件,同时混龄活动的教育价值已经被广大教育者高度认同。因此我园打破班级界限,尝试采用“走班”形式,让孩子带着快乐的情绪寻找伙伴,参与活动。活动日当天早上,孩子们在来园时到可以到指定区域进行预约(见图4)。教师每月选择一个活动主题开展,活动内容以照片形式张贴到“预约版块”上,孩子们可以根据照片选择喜欢的活动室。预约的作用除了控制活动室人数,保证活动质量外,还可以提高孩子们计划安排活动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能提前想好自己明天或者下一次要去哪个活动室活动,有的孩子会提前邀请好友一起预约某个“艺彩空间”活动,有些原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过“艺彩空间”活动成为了朋友…… 经常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同伴、不同的老师产生互动,孩子们觉得自己的领地从班级向整个幼儿园扩张,变得更加大胆友善,洋溢着小主人的自信。
三、巧用“乐游卡”奖励,规则注入游戏元素
打破了班级框架,孩子们的选择活动变得更加自主,但容易出现:孩子短时间都在同一个活动室活动、教师不了解孩子活动情况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次研讨我们推出了“艺彩乐游卡”(见图5),卡内有9个“艺彩空间”的活动标识,每个孩子每学期一本,活动时挂到脖子上,每次活动结束后由该室老师为该孩子在本标识后贴一张贴纸。学期结束时。如果孩子9个活动室都参加过,就可以领取一份自己喜欢的文具、玩具等。
这种类似积分卡的活动,改变了原来规则的生硬,不需要老师引导,每一次活动孩子们都能自主安排,除了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集齐贴纸兑换礼物对他们也是一种快乐所在,每次活动结束孩子们都非常期待下次活动早点来到。
四、开展“区域”学习模式,扩大自主表现空间
如果将“艺彩空间”视作一个整体,9个活动室就是散布在幼儿园不同方位的9个区域。同时我们又借鉴班级区域活动的模式,在每个活动室内根据技法、内容等不同,设置不少于4个的区域,如:纸艺空间活动室就根据技法的不同开设了纸浆制作、剪纸、折纸等多个区域。又如泥工方圆世界,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进行划区:动物、植物、人物区域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入相应的区域参加活动。
每个活动室都投放了大量材料,材料都以开放式陈列,所有的材料幼儿均可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材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整与更新,每个活动室每月一个主题,教师每周根据幼儿活动的进展有计划地增添材料,每月根据主题调整材料。以“方圆世界”为例,材料投放可以分为这三类。1.放置于区角的主体材料:各种彩泥。2.放置于陈列架的个性化辅助材料:珠子、干果、纸杯、树枝等。3.教师范例。教师范例一般采用图片、照片的步骤图或实物,活动中教师一般不做集体示范,幼儿根据范例自主进行创作,教师分别到各个区域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创设“游乐园式”的美术环境,孩子们跳出了传统班级集体美术活动或专项室美术活动整齐划一的框架,带着新奇与快乐的情绪自由选择伙伴自主选择内容,改变了“老师让我这样做”被动状态,孩子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兴趣被激发。由于活动人数比班级集体活动少了三分之二,故教师能很好地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活动,有更多时间聆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其独特感受,幼儿个性化创作潜能被点燃,个别化指导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不再将目光仅聚焦在孩子作品的表面呈现,能更用心解读孩子作品背后的语言,千篇一律的作品被独具个性化表现代替。同时混龄走班的开展,扩大了孩子的社交圈,创造了更多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教师互动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等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每次参与活动孩子的不确定性,教师每次预设的活动与实际指导存在一定偏差,因此今后将从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熟知全园孩子的美术能力、不断提高指导能力等方面入手破解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