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假设连词“若”

2017-05-18 08:58黄天树
关键词:卜辞殷墟甲骨

黄天树

殷墟甲骨文是否有假设连词,各家意见不一。郭沫若、于省吾、赵诚、李学勤先生认为甲骨文有假设连词。①参看郭沫若:《卜辞通纂·别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97页;于省吾:《卜辞通纂·别二》第597页上眉批;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00-301页;李学勤:《释花园庄两版卜雨腹甲》,《夏商周年代学札记》,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243页。张玉金、杨逢彬、姚萱先生认为甲骨文还没有假设连词。②参看张玉金:《甲骨文虚词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83页;杨逢彬:《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能肯定存在连词》,原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 期,收入杨逢彬:《殷虚甲骨刻辞词类研究》,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407-408页;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初步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版,第155页。笔者同意前说。今将甲骨文中含有假设连词“若”的卜辞录之于下,然后加以说明。为排印方便,引用卜辞字形尽量用通行字。

(1A)丁卯卜:雨不至于夕。

(1B)丁卯卜:雨其至于夕。子占曰:“其至,亡翌戊。”用。

(1C)己巳卜:雨不延。

(1D)己巳卜:雨其延。子③下衍一“子”字。占曰:“其延终日。”用。

例(1)是1991年在殷墟花园庄东地一个编号为91 花东H3 灰坑中新出土的甲骨,其性质属于非王卜辞,其主人“子”是商代大家族的族长,地位很高。这版龟腹甲十分完整,其上刻有六条卜雨之辞。通观这六条卜辞,内容记载从丁卯到己巳三天霪雨连绵。占卜主体“子”盼望雨霁天晴。例(1A)(1B)是一对对贞卜辞,在丁卯日占卜,卜问雨是否会下到夜里。例(1B)有子的占辞“其至,亡翌戊”,子根据卜兆判断说,大概会下到夜里,但不会延续到次日戊辰。例(1C)(1D)也是一对对贞卜辞,占卜己巳日是否继续下雨。例(1D)也有子的占辞“其延终日”,占断结果是说己巳整个白天一直会连续下雨。例(1E)(1F)还是一对对贞卜辞,占卜庚午日是否会下雨。其中的“司”字引起学者的热烈讨论。姚萱先生认为,“司”当读为“继嗣”之“嗣”,意为“接着”“继续”。①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初步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版,第148-155页。其说可从。例(1F)占辞“今夕其雨。若己雨,其于翌庚亡司(嗣)”,今夕指己巳日的夜晚。李学勤先生指出,“若”在这里意思是如果②李学勤:《释花园庄两版卜雨腹甲》,《夏商周年代学札记》,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243页。。占辞意思是说“己巳日的夜晚要下雨。如果己巳下了雨,到次日庚午就不会继续下雨”。这与例(1E)占辞意思大致相同,因此这两个占辞都得到采用。

(2A)壬寅卜,殻贞:妇好娩③赵平安:《从楚简“娩”的释读谈到甲骨文的“娩”——附释古文字中的“冥”》,《简帛研究二00 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57页;收入氏著:《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7-55页。,(男)。王占曰:“其唯[戊]申娩,吉,(男)。其唯甲寅娩,不吉,,唯女。”

(3) 乙亥卜,贞:王曰:“有孕⑨甲骨文“孕”字与上博简《周易》50 号简“孕”字写法相同。,(男)。” 扶 曰:“(男),唯 其 疾。” 一月。(《拼四》936 =《合》21071 +19965,李爱辉缀[师小])(图三)

例(3)“唯其疾”的主语也应该是指刚刚出生的婴儿。王说:“有孕,会生男孩。”扶(人名)说:“会生男孩,但婴儿会患有先天性疾病。”例(4)鲁,妇人名。允,副词,果真。全辞大意是说,妇人“鲁”将要分娩,是否生男孩? 验辞记载“允男,延殒”,即果然生了男孩,但男孩继续夭折。例(3)(4)是生育卜辞。将它与例(2)合读,可以证明上述对例(2)的解释是正确的。

假设连词“若”的来源如何? 洪波、蓝鹰先生认为是源于动词的。作为动词,“若”有“像”义。当它表示“若……的话”时,词汇意义开始虚化,不表示具体的“像”,而表假定的情况⑤洪波、蓝鹰:《上古汉语虚词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页。。周守晋先生也认为,根据汉语实词虚化的一般规律,由比况(表“如同”)发展为表假设,这是“若”功能延伸的基本途径⑥周守晋:《出土战国文献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笔者认为,其说可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甲骨文中的“若”字有些已经由比况(表“如同”)发展为表假设,也就是说商代卜辞里已经有了假设连词。

最后,附带谈谈我对所谓“昙花一现”的一些虚词现象的看法。下面举两个例子。

首先,谈谈第一个例子语气词“抑”、“执”。

王力先生说:“在西周以前,汉语可能没有语气词。”⑦王力:《汉语史稿》,中册,第44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新1 版。李学勤先生在《关于自组卜辞的一些问题》一文的“语末助词”节里指出, “抑”、“执”是表达疑问的语气词⑧李学勤:《关于自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第3 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9-43页。。郭锡良先生从语言的系统性和语言发展的规律的角度,对“抑”、“执”是疑问语气词的观点提出质疑。他在《先秦语气词新探(一)》一文中说:

现在把“抑”、“执”看作语气词,只能解释甲骨卜辞,后代一点痕迹也找不到,真是昙花一现。一种语法范畴,突然冒了出来,又突然消失了,这是不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而且卜辞中还只在师组卜辞中常用,其他卜辞极少见,更要慎重处理。……因此,我们认为在甲骨文时代语气词还没有产生,句子的语气只能是由别的语言手段来担任。语气词是西周时期才产生的,最初是“哉”字,然后逐渐产生了其他的语气词。⑨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一)》,《古汉语研究》,1988年第1 期。

裘锡圭先生在《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一文中,在补充论证“抑”“执”用法时,他列举了李文所没有举出的大量例子。由于资料搜集完备,因此,有很多学者接受了“抑”和“执”是句末疑问语气词的观点。“抑”和“执”多数见于师组小字类中;少量见于师宾间类、午组、子组等卜辞中。

其次,谈谈第二个例子程度副词“良”,请看下列卜辞:

(8A)戊午卜,贞:不死。

例(8)妻,人名。“妻”做人名又见于下列卜辞“妻于河御方”(《合》686)①有的学者读《合集》686 为“御方于河妻”。我认为依照卜辞文例“逆兆刻辞”看,似应读作“妻于河御方”。“御方”即抵御来犯之敌方。参看夏含夷:《释“御方”》,《古文字研究》第9 辑,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97-109页。。字,姚萱隶定为,释为表示“纠绞”义的“缪”或“”的表意初文,读为“瘳”,当“痊愈”讲②姚萱:《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初步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版,第199-213页;姚萱:《非王卜辞的“瘳”补说》,《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 期。。上引卜辞大意是说,在戊午日举行御祭,以求禳除“妻”的疾病,并问是否可以痊愈。“良”是程度副词“甚”的意思。在战国楚简中,这种用法的“良”字多见,而且也出现在跟疾病有关的卜筮之辞中,其后所接的正是表示疾病好转、痊愈之词。如包山简218 号“……恒贞吉。甲寅之日,病良瘥”。例(8)“良又(有)瘳”也可以说成例(9)的“良瘳”。“良瘳”意谓病情大为好转。姚萱先生最早根据例(8)指出“良”是程度副词,我当时不太相信。其原因有二:一是孤证单行,不能取信;二是副词“良”只见于商代甲骨文和战国楚简而不见于两周金文。③武振玉:《两周金文虚词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10年版,第82—86页。但是,当我看到上举例(9)这条2012年新出版的新材料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2 片。,我才相信姚萱先生的说法。

上举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地下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某些虚词存在“商代出现,两周消失,战国又出现”的现象。由于本文所讨论的甲骨文假设连词“若”不见于两周金文⑤武振玉:《两周金文虚词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10年版,第253-255页。,所以有人对商代是否有假设连词“若”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认为,它和甲骨文语气词“抑”“执”与程度副词“良”一样,例证可靠,不容置疑。

综上所述,我认为,甲骨文中的“若”是假设连词,“抑”、“执”是语气词,“良”是程度副词。至于为什么会隔代出现,即商代出现,两周消失,战国时代又出现,这可能是受两周铜器铭文体裁所限。

图一 《花》103

图二 《合》14001

图三 《拼四》936 =A《合》19965 +B21071

猜你喜欢
卜辞殷墟甲骨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甲骨文合集》30282版卜辞考释辨析
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