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荣,金 涛,王颖玉,王常观,窦宏亮
·经验交流·
23G与25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56例效果观察
杨 荣1,金 涛1,王颖玉1,王常观2,窦宏亮2
目的 观察对比23G与25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56例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56例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黄斑裂孔20例,黄斑前膜24例,黄斑牵拉综合征12例,平均年龄64.74岁,平均病程3.6个月。按病种平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研究组应用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内界膜剥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或空气填充术,对照组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内界膜剥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或空气填充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5.28)min,低于对照组的(53±4.64)min。研究组三通道术后无需缝合,较对照组的局部刺激症状轻、结膜充血不明显。2组患者视力改善率和前房炎症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较23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23G;25G;玻璃体切割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黄斑疾病;白内障
黄斑疾病主要包含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等疾病,上述疾病患者往往合并白内障,治疗上临床通常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术或空气填充术。目前玻璃体切割手术最常采用的两种术式为23 G玻璃体切割术和25 G玻璃体切割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患者越来越多,通常采用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本研究探索23 G与25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2013年1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入选标准:黄斑前膜的存在是视力损害的关键因素,2~3级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等合并Ⅱ级~Ⅳ级核白内障的患者,OCT影像结果能够明确诊断的患者。排除标准:黄斑前膜存在不是视力损害的关键因素,1级和4级黄斑裂孔、Ⅰ级、Ⅴ级和Ⅵ级白内障,排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阻塞、青光眼、眼外伤等手术史,有严重的心肺等全身并发症的患者。56例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病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各有黄斑裂孔10例、黄斑前膜12例、黄斑牵引综合征6例。研究组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43~83.2岁,中位年龄66.28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46~77.8岁,中位年龄64.374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本研究均使用DORC品牌的6000高切速玻璃体超声乳化一体机,使用Rayner人工晶体,灌注液配伍500 mL乳酸林格试液+4 mL 50%高糖+0.4 mL盐酸肾上腺素+0.4 mL妥布霉素。术前3 d均给予0.5%可乐必妥滴眼液点眼,4 次/d;术后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百利特滴眼液、可乐必妥滴眼液,4 次/d点眼。研究组应用2.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5 G玻璃体切除术+内界膜剥除术或空气填充术。对照组应用2.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3 G玻璃体切除术+内界膜剥除术或空气填充术。2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2组分别应用隧道式一步法23 G、25 G 三通道微套管固定于巩膜,做切口为2.8 mm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分别应用23 G、25 G玻璃体切割系统切除玻璃体,0.5%吲哚氢氯内界膜染色,剥除内界膜,Rayner人工晶体植入,玻切头后囊膜圆形切开,或空气填充术。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①手术时间。②术后1 d前房反应。③医源性损伤的数据。④拔出三通道后巩膜是否用8-0#可吸收缝合线加固。⑤术后3个月视力改善率,即与术前比较术后视力提高2行或者2行以上。⑥前房炎症反应评判标准,房水闪光: 1级,无或微弱的房水闪光; 2级,中等房水闪光; 3级,房水闪光明显并伴有少量纤维素渗出物;4级,严重的房水闪光并伴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
2.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5.28)min,低于对照组的(53±4.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术后1 d前房炎症反应比较:研究组术后1 d时前房炎症>2级,1眼;≤2级,27眼。对照组术后1 d前房炎症>2级,2眼;≤2级,25眼。2组患者术后1 d时,前房炎症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拔出三通道后巩膜是否用8-0#可吸收缝合线加固:对照组6例,占总人数的21.4%,研究组0例。
2.4 医源性损伤比较:研究组医源性损伤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医源性损伤情况比较
2.5 2组患者视力改善率比较:研究组术前矫正视力,视力<0.1 12例,0.1~0.2 16例;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1 1例,0.1~0.3 9例,>0.3 18例。对照组术前矫正视力:<0.1 11例,0.1~0.2 17例,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1 1例,0.1~0.3 12例,>0.3 15例。研究组患者术后有25眼视力得以改善,即与术前比较,术后视力提高2行或者2行以上,改善率为89.28%;对照组患者术后23眼视力得以改善,改善率为82.14%,2组患者视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黄斑疾病主要包括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等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手术[1],均属于玻璃体-视网膜交界性疾病,手术流程基本相同。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完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患者越来越多,通常采用23 G或25 G双微前后节是值得推荐的联合手术方式[2]。
3.1 23 G、25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的特点:23 G、25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的大势所趋。玻璃体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是白内障,包括皮质性白内障、后囊下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化等类型,其发生率为12%~80%[3-5]。利用要切除的玻璃体,先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更容易,因为玻璃体凝胶具有黏弹性,对于手术冲击与震荡有吸收的作用[6],否则二期白内障手术,由于术中前房深悬韧带易于断裂,后囊破裂等因素并发症概率高。23 G、25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手术时间,并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手术[7],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其中部分患者出现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和人工晶体表面蛋白膜的形成。原因为惯性的炎症反应聚集在人工晶体周围,并转变为巨噬细胞产生蛋白膜,同时部分巨噬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巨细胞等[8]。部分患者术后有面向下体位,玻璃腔内血细胞、色素上皮细胞,由于重力原因从后囊切开通道进入前房。
3.2 25 G与23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的比较: ①25 G双微玻璃体切割术(玻切)医源性创伤性更小,25 G玻切有自身的特点,即微创,切割头及导光纤维较细,适合简单的玻璃体切除,切口仅0.5 mm,直接经球结膜穿刺,套管固定,器械进出眼内对切口处组织干扰小无须切开球结膜;切口有套管,眼球密闭状态好,术中眼压维持平稳[9]。25 G组患者术后外观无明显异常,无疼痛或异物感等不适。有资料显示,25 G玻璃体切除创伤小、患者恢复快[10-12]。②25 G与23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提高了手术速度。③25 G与23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研究组的局部刺激症状轻,结膜充血不明显。④黄斑手术最重要的手术步骤是在内界膜染色后,由术者在平镜下使用内界膜镊剥除内界膜和黄斑前膜。25 G与23 G玻切方式只是微小切口手术技术有所区别,2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⑤25 G与23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前房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⑥25 G与23 G前后节联合双微手术,两者使用的白内障超乳系统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对照组中23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中出现的白内障手术并发症,与使用23 G或25 G玻切系统无明显关联性。25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较23 G双微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1] 吴乐正,林顺朝.临床黄斑病学[J].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66.
[2] 方晓珊,方妙娟,方洁明,等.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观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1):94-96.
[3] Fleckner MR,Hochman MA,Buzney SM,et al.Complication of surgey for subforeal Choroidal nevas cularization[J].Int Ophthalmol clin,2000,40:201-214.
[4] Graham K,DAmico D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epiretinal membranesurgery[J].Int Ophthalmol Clin,2000,40:215-223.
[5] Javid CG,Loupl.Camplications of macular hole surgery[J].Int Ophthalmol Clin,2000,400:225-232.
[6] 黎晓新,王景昭.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
[7] 毛新帮,游志鹏,赵菊莲.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J].中华实用眼科杂志,2015.33(6) :664-666.
[8] 刘文唐,仕波,黄素英,等.玻璃体手术中巩膜穿刺孔脱出物的组织病理学检查[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99-101.
[9] Guyomarch J,Delyfer MN,Korobelnik JF.Ouleomes of 110 conse cu tive 25 gauge transconJunetival sutureless pars plana vitrec tomies[J].Journal Francais Ophtalmologie,2008,31(5):180-473.
[10] Sandinha T,De Souza C,Essex R,et al.Revisiting 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25-gauge vitrectomy:still worthwhile[J].Clinical &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09,37(7):649-653.
[11] Chen E.25-gauge 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etomy[J].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2007,18(3):188-193.
[12] Gribomont CA,Delescaille J.25G transconJunctival.Vitrectomy forepiretinal membranes[J].Bull Soc Belge Ophtamol,2006,29:77-81.
10.13621/j.1001-5949.2017.03.0275
宁夏石嘴山市科技攻关项目(2013-6N34)
1.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宁夏 石嘴山市 753000 2.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北京 100023
R776
B
2016-10-08 [责任编辑]李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