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 要】和谐文化建设是以和谐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将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指出和谐文化建设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也一直坚持把和谐文化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71-01
一、和谐文化建设历程
和谐文化包含这样几个内涵。第一,以“和谐”思想为核心。和谐文化不仅强调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更把这种思维模式运用到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如今,我国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变之中,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模式的转变使得社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谐文化的构建便是对和谐理念的弘扬、社会和谐气氛的营造,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1]第二,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的、世界的、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而和谐文化以和谐为其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属于民族的、大众的现代文化,其内涵与先进文化相适应,符合先进文化的特征。
在构建历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认同体系,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可以说,价值观是文化之核心,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构成了它特有的文化与文明实质。
二、推进和谐文化发展策略
和谐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如今,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全民推进社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这意味着我们还要继续推进和谐文化的发展进程,创造出更和谐的社会环境,积极谋求和谐文化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用到中国实际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是和谐文化构建的制度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和谐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原则,和谐文化的建設才不会迷失方向。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意识,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追求。
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方面,和谐文化的建设要立足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我国便对“和”的思想分外推崇,诸如孔子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说,“和为贵”与“和而不同”所组成的思想,流淌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和谐文化的建设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仅要从现代化实践中汲取能量,也要借鉴外来文化的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谐文化的时代内涵。
第三,以人为本,不断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这种理念要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始终。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其中包括了引导、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与愿望。人民群众是国家建设的主体,也是文明成果的享受者。
第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新闻舆论宣传,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种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正,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能够推进社会进步的思想。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问题。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凸显矛盾的时期。我们必须通过现代化平台,对和谐文化做出正确的引导,加强新闻舆论宣传,把这种文化理念真正推广到各个层面,弘扬和谐精神,建立起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三、结语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各方位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可见,准确把握和谐文化所处的时代方位,推进和谐文化实践进程,对整个社会文化乃至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个全员团结奋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再次回顾和谐文化的建设历程,必须充满信心,毫不动摇地深化和谐文化的内涵,坚定不移地走和谐文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石惠镜.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伟大历程[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05):16-19.
[2]汪先平,魏丽丽.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47-52.
[3]朱婷婷.中共文化建设及政策的发展历程[J].党史文苑,2016,(20):49-52.
作者简介:
王 爽(1982-),女,哈尔滨市艺术研究所,三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