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那达慕的和谐文化

2016-08-15 14:35达西苏荣陆双林
考试周刊 2016年63期
关键词:和谐文化那达慕蒙古族

达西苏荣++陆双林

摘 要: 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生存之根。在草原上,蒙古人民所从事的劳动和生活方式与五畜,自然草原及气候构成和谐的生态系统。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从某种角度看那达慕(乃日nai ri)就有这样的特殊作用。这个特殊作用的表现主要通过那达慕的内容(敖包祭祀和那达慕的表演)体现,祭祀和那达慕表演的目的就是那达慕文化的体现,即蒙古族爱护草原、珍惜生命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关键词: 蒙古族 那达慕 和谐文化

1.那达慕

“那达慕”(na ga dum),意为“游戏”或“娱乐”,为蒙古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能运动竞技节日,从传统宗教仪式“敖包塔克勒根”(敖包祭拜)发展而来,一般于每年7月至8月间举行。那达慕大会过去每年只会在蒙古族聚居的地方举行是基于传统游牧文化和原始信仰体系,以博克、赛马、射箭等传统男儿三项为核心内容,融宗教、传统体育、服装、饮食、歌舞、经济、文化为一体,通过仪式、竞技、展示、表演、交流等符号活动模式达到一种综合效应的民俗喜庆集会。它具有鲜明的群众性、民族性、娱乐性等特点。如今我们常说的蒙古族“那大慕”(na da dum)是现代词,它出现得很晚,由一个古老的名称“乃日”(nai ri)演变而来的,如今蒙古族牧民仍然习惯用“乃日”(nai ri) 这个词(乃日nai r是蒙古语意为喜庆,联欢,欢聚,盛会等)。

2.那达慕与体育

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从那达慕的发展情况可以反映蒙古族的传统体育的发展及蒙古族集中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的大众体育水平。13世纪时的那达慕,主要以摔跤、赛马、射箭等《男儿三项》体育活动的形式举行,其目的是通过体育活动的表演平常离散的游牧人们彼此认识、相互沟通、团结一心;通过比赛赛出一个或几个部落之间的“体育健将”,如摔跤赛出的第一名被誉为“阿日斯兰”﹙蒙语的狮子﹚;第二名为“扎干”﹙蒙语的大象﹚;第三名为“双合尔”﹙蒙语的﹚,从而体现出蒙古族人自古以来崇尚自然,追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这些赛出的“健将”名副其实远近闻名。

3.那达慕体现出和谐文化

现代那达慕是由民间那达慕演变而来的,传统的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六七月。还有民间那达慕遵循这样一个制度:首先是敖包祭祀,其次是那达慕的展演。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举行敖包祭祀呢?为什么现有敖包祭祀仪式再举行那达慕呢?笔者从小牧区长大的,参加过很多敖包祭祀活动,也访谈过好多牧民,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牧民都说敖包祭祀是为了祈雨,祈祷长生天风调雨顺,保佑牧民安居乐业等,举行那达慕是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或举行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草原上的雨水是牧民和牲畜的生命线。草原游牧民族所生活的环境是戈壁草原(戈壁是蒙古语意思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其年降雨量平均在4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甚至不足200毫米,比如内蒙古阿拉善戈壁草原年平均雨量不足200毫米,所以牧民祭祀的目的是与天、地、水、龙等诸神灵沟通,祈求神灵降雨,沟通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萨满或喇嘛完成,沟通的程序首先谢神其次祈求神第三那达慕的表演。谢神是感谢其带来的雨水及其他恩赐,祈求神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雨水和牧业的发展,那达慕的表演是为了使神欢愉,目的是与自然和谐。我们认为,祈求雨水是祭祀敖包的核心目的就是使神欢愉。由此可见,那达慕文化体现着蒙古族爱护草原、珍惜生命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因为蒙古族人们在自由的集会活动之外的生活总是处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相互矛盾之中,比如雪灾、干旱、古代部落之间的对立和战争、生老疾病等。蒙古族人民在创造文化中始终寻求一种缓解对立和建立和谐关系的途径,而蒙古族那达慕在某种程度上看具有一种缓解对立的功能和社会黏合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那达慕文化可以说是蒙古人在孟和腾格尔(孟和腾格尔为蒙古语长生天的意思)的保护下,寻求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以上论述就验证了生态世界观里说的“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包含在自然整体的组织进化的过程”,“人类的肉体组织和精神结构都是在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对自然的有机整体的维护以及与自然和平共处”。

首先,那达慕文化承载着游牧民族生态和谐和自由的游牧文化精神,洋溢着一种尊重和怜惜生命、爱护牲畜、保护生态的向往和情怀,体现着人们对生态平衡的强烈愿望和执著的追求,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即教育人们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与大自然和谐的相处;其次,表现在那达慕生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最高境界,不仅使分散的游牧民众能够交流生产生活经验、相互结识、增进友谊,而且有助于建构和谐的关系和秩序,使人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和谐愉快的生活。因此,那达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教育资源,无论是外显的图景还是内隐的精神都给人一种和谐、欢聚的心灵共鸣。

参考文献:

[1]马永真.巴特尔.王增.邹万银.论草原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

[2]体育词典蒙语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

[3]赵永铣,巴图.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5).

[4]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5).

[5]徐恒醇.生态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和谐文化那达慕蒙古族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 草原夏日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
新疆那达慕草原节体育赛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