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目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传媒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要有改革的紧迫感,在改革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31-01
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传播时代已经来临。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方面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播音主持人才比较紧缺,另一方面,许多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未能进入传媒行业,他们的职业规划也需要进一步拓展。
一、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模式亟需改革
(一)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许多文化分不高的学生,是为了躲避高考的压力,临时抱佛脚选择报考播音主持专业。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属于艺术类,由于加入了专业分,所以对文化成绩要求偏低。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成功的播音主持人其实需要广博的知识。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够扎实,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培养的学生同质化严重。在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千篇一律的面孔和同质化的表达方式已经不讨人喜欢。观众喜欢的主持人,比如董卿、谢娜、何炅等,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主持风格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目前许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些陈旧,教学上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培养的学生高度类似,同质化严重。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找好自身定位,优化培养目标。现在全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比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院校定位不够准确,一味地向中国传媒大学等一流播音主持高校靠拢,没有结合本地区和自身的实际来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高等院校有服务社会的职能,我们的播音主持专业也要积极建立和社会的联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课程设置上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也需要更有针对性,切忌好高骛远,迷失自我。
(二)发现学生长处,注重因材施教。播音主持教学不能搞大水漫灌,必须深耕细作,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特质和个人特长进行差异化指导。有的学生声音富于变化,善于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可以加强影视与广告配音的指导;有的学生喜爱外语,口语流利,可以加强双语播音训练;还有的学生擅长婚庆司仪的主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可以设置个性拓展模块,实施差异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很多院校尝试引入学科竞赛的方式来配合课堂教学。积极搭建学科竞赛平台,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科竞赛对接,让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实践积分,获得锻炼机会,夯实专业基础。打通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的通道,通过比赛的相互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提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传播能力。
三、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一)引入口语传播课程,加强口语传播训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只有中国大陆的院校在开设,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这个专业。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中国台湾地区的世新大学开设有口语传播专业。这个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演说、辩论、表达、说服、协调能力的学生,并且在语艺与论辨、语言与权力、语言与社会化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希望学生具有新世纪职场技能和现代公民素质。其实我们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以将部分口语课程引入播音主持教学,比如人际沟通、人际劝服、語言与逻辑、谈判与协商、冲突管理与沟通等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拓展专业视野,增强理论素养,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二)建立与社会的联系,打造共享平台。高等学校本身就有服务社会的功能。我们办学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与社会建立联系,让学生打开视野。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目前许多院校积极和传媒行业开展深度合作,媒体和传媒公司的一些简单的配音、编辑工作,可以由学生完成。对媒体来说,也可以降低节目制作成本,形成资源共享。当然我们的合作对象不应该局限在传媒行业,与播音主持专业职业拓展有关的很多行业,都可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比如可以和中小学加强经典诵读的合作,与旅游景区合作进行讲解能力的训练等。
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回归高等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积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努力拓展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渠道,形成富有活力的良性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祁博等.国内本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法及存在问题[J].艺术教育,2015(10).
[2]姚喜双.播音主持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孙晓妍,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