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
摘 要:文章在查找当前会计专业质量评价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基于ISO9000标准族的会计专业质量评价体系思路,旨在改进传统专业评价的陋习,提升会计专业特色,培育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ISO9000 会计专业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74-02
2010年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构建专业评价体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从政策角度再次重申提升教育质量对一所高职院校的决定性意义。高职院校由不同的专业构成,专业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这一所院校的教育使命是否能够有效达成。因此,构建科学的专业质量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大高职院校的重视。
1 专业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并根据指标评分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层次。这种评估是教育部的硬性规定,各大高职院校必须无条件接受。因此,评估工作较为被动,学校在接到上级通知后按要求整理资料,提供数据并做以汇报。相比于自主发起的监督专业正常发展的常规性质量评价,这种评估有应付差事的倾向,高职院校一般存在戒备心理,不会轻易将专业建设的问题暴露于外,不利于查找问题,合理改进。
(2)教育部硬性的评估工作流程较为繁琐,时间跨度大,在梳理数据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日久模糊、遗忘,无法考证的状况。一方面时效性不高,不能及时发现不足,快速修正。另一方面,数据不甚准确有时也会使得评估结论脱离实际,导致决策失误。
(3)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标准在高职院校通用,突出共性方面,指标比较宏观,属于全面基础性评价。评价体系没有反映不同专业的特异性,不适用单一专业的深入评价。
2 会计专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基于前面的分析,监控一个专业的科学发展必须构建反映该专业特殊属性的评价体系。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2.1 会计职业的发展需求
隨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会计职业正悄然发生着方向上的变革:一是专业知识集成化。单纯的会计核算正逐渐被财务软件等信息化产品替代,会计信息化直接带来了会计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也抢占了一部分基层会计人员的工作机会,企业对从事单一会计岗位和基本核算业务的会计人员需求越来越少。二是会计职业社会化。近年来,会计事务所、财务工作室、代账公司层出不穷,包揽了很多中小微企业的会计处理工作。这样的趋势说明,只满足于培养会计基层人才的高职会计专业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高职会计专业必须定位在培养熟悉整个会计核算流程与环节,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与经验,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变力,财务知识深厚,职业素质高尚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2.2 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
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因此人才培养必须体现区域特色与要求。从辽沈地区会计人才需求的行业细分上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会计人才需求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学历要求较低;第二,会计人才需求多集中于民营企业,岗位分布趋势较为明显。第三,企业对会计及财务总监一类较高级别的会计人才需求较多,占岗位总数的近八成,对出纳等基础会计人才需求相对较少,不足全部岗位的1/5。第四,用人规范,强调从业资格与行业经验。第五,会计人才需求量地区波动,各行业分布不均,以第三产业需求为主。这些需求的特征都强调会计人才的培养应从小处着眼,以典型的行业为依托,培养各个领域需要的会计人才。
2.3 会计从业准入与职业规划
在资格准入方面,会计人员需要有从业资格证才能顺利上岗。并且随着会计职业的深入,可以沿着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的职称系列进发。同时,具备深厚的会计知识与实践经验之后可以尝试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各行业和用人单位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职业资格主要从理论深度上考核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胜任程度,以知识为导向,考察职业判断力和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会计核算要向财务管理方向转化。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掌握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是入职初期要做到的事。会计人才最关键的价值应体现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作把脉,能够从财务指标上洞察企业经营漏洞,能够根据企业实际设计核算流程,合理为企业避税,减少成本与开支,正确决策。
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ISO9000标准族
3.1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加、全过程参与,全部门负责,全参数控制,利用统计手段实现科学的质量管理,在日本广泛采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也进一步奠定了标准族在质量管理与评价方面的先进地位。
3.2 ISO9000标准族
ISO9000是近百年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先进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经过修改完善的标准族,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是针对管理结构、技术能力和人员,以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技术、监督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并不断修改完善。2008版族标准,包括基础术语、体系要求、业绩改进指南和环境审核指南等内容,更全面,突出管理和可操作性,清晰易懂,通用性强,应用范围最广。
4 会计专业评价体系构建
4.1 ISO9000在会计专业实施的可行性
将ISO标准应用与教育领域早在20世纪便有相关的探索。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崛起,很多高职院校也开始尝试真正使用ISO標准族来提升质量管理和评价的准确度,进而改进教育质量。这是完全符合ISO设计理念的。ISO9001:2008标准引言中明确指出:“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1]。”
高职院校就是一个生产应用型人才的生产组织,其人才培养过程就是该组织产品加工过程:招生信息宣传对应企业广告营销,录取新生对应材料购进,培养过程对应加工生产,招聘教师对应采购设备,学生考核对应产品检验,毕业分配对应产品销售,毕业生信息反馈对应产品质量跟踪。其差异主要企业组织形式和产品特征不同而已。推己及人,可见将ISO9000标准族应用于会计专业质量评价可操作,可执行,有效果。目前辽宁省已经有高职院校实施ISO标准管理了,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4.2 基于ISO9000的会计专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4.2.1 体系架构
根据IS09001:2008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按照“1345”原则,构建出了评价体系。1是一焦点,即以学生为关注焦点,以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为主要着眼点;3是三架构:即组织架构、制度架构,运行架构;4是四过程,即决策指挥、资源配置、测量改进、质量提升4个过程;5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
整个评价体系从目标管理、资源分配、过程管理、质量考评与监管4个维度建立15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中,目标管理占10%,资源分配占30%,过程管理占35%,质量评价与监管占25%。目标管理下设专业定位和质量目标两个二级指标,各占50%;资源分配下设师资队伍25%、教学设施20%、教学经费15%、实训基地30%、教学环境10%5个二级指标;过程管理下包括组织制度10%、职责划分 10%、课程建设20%、教学内容与方法25%、教学过程15%、素质培养20%6个二级指标;质量考评与监管下设置了质量控制、评价分析、反馈改进3个二级指标,比重分别为20%、 40%、40%。
4.2.2 体系内容
(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主要关注会计专业定位、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特色方面。专业定位和目标,应体现差异化和错位经营的理念,突出行业性和需求性,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各行各业企业代表、财务总监、资深财务人等参与专业定位和目标管理,通过社会需求细分重新锁定人才培养的方向、意图和具体素质要求,这些内容既是会计办学的出发点、风向标,也是高职院校面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做出的质量承诺。
(2)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教育核心内容——教学工作得以展开的重要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环境基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师是教育效应产生的关键点,是教学任务展开、教学管理实施、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培养的主要力量,教师也是学生的师傅和榜样,再好的设备、再先进的软件,都需要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大对教师的智力投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首要根基。另外,实训基地建设是解决当前会计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重要突破口,把学习过程变成工作过程才能让学生形成经验和职业判断力,从而顺利上岗,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3)过程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以一定的组织制度和职责划分为前提。专业建设之初应站在战略高度上明确各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并能实现有效沟通,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突出激励机制的运用。全过程管理,突出课程体系的完整有效、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教学环节的科学有序,最后落脚点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形成。
(4)质量考评与监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教学质量控制,这些方面的因素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的保障。不经测量、分析、总结就无法进步。专业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及时收集和测试诸如教师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学生素质(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以及管理部门岗位职责履行等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反馈。列出问题,组织校内外专家团队头脑风暴,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加强毕业生跟踪和实习单位随访,调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新需求,用来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并总结提炼以改进后面的人才培养目标,甚至修订专业方向与定位。
参考文献
[1] 赵宏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5):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