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潮剧唱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它主要有四种曲体。
【关键词】潮曲;曲牌体;板式变化体;小调;填词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56-01
潮剧是以潮州话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广东省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之一,至今已有近五个世纪的历史。纵观潮剧发展的历史,它的唱腔体制的发展,经过了曲牌联缀时期、板腔变化时期和曲牌板腔混合时期。每个时期声腔的发展,都依据剧本内容的演化和追随时代流行腔调而不断变化发展。下面我们以古本戏文和现存曲本作为依据,对不同阶段的潮剧声腔状态和结构形式来作一番梳理,以阐明潮剧主要的四种唱腔结构。
一、曲牌体。在潮剧音乐的创作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唱腔形式,一种是选词配乐,即根据唱词来创作曲调;一是倚声填词,即选择传统流行的曲调,按照它原先的唱词和曲调的格律,填写新的唱词。曲牌便是倚声填词的产物。那些被应用于填写新词的曲调为数很多,各有其不同的结构形式,它们统称为曲牌。曲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但这些名称与唱词内容并无关系。因为它的名称原先是某一首曲调最初所用的标题,后人填词时仅是借用它的曲调而已。例如潮剧唱腔[四朝元]、[下山虎]等的曲牌名称,并无内容上的意义,只是一种曲调的标记。
曲牌体的特征:首先是唱词为长短句,每支曲牌的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定格。第二是每支曲牌都有自己的曲调结构、曲调色彩和曲情,如[四朝元]的曲情比较庄穆,[红衲袄]的曲情比较优雅等。曲情是填词的依据,填词时须按照表现内容需要选用曲情相应的曲牌。第三是曲牌具有可变性。因填词所表现的情感与旧词不会相同,在戏曲中,人物性格、角色行当亦有不同,所以,利用旧曲倚声填词,又按新词重新谱曲,這就是戏曲音乐特有的创作方法。第四曲牌有跟腔锣鼓,俗称“感句”。由于潮剧锣鼓有定音,所以跟腔锣鼓和曲调构成一种复调和声的音乐效果优美动听,同时,还加强曲牌旋律的节奏感。在传统演唱形式中,已有帮唱和合唱。
早期曲牌的使用,还比较原始,注意所使用曲牌与戏文内容对口,如第三十九出,使用曲牌[哭相思]表现公婆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我的愁肠你怎知,有个孩儿不见归。”接着旦唱曲牌[五更子]:“朝夕教奴珠泪偷滴,”后再接唱[皂罗袍]:“粗茶残羹淡饭奉翁姑,钗梳典当着支持。”第六十出萧氏投江使用曲牌[江儿水],刘文龙回到家乡使用曲牌[望吾乡],迎接人物使用[大迓鼓],解决问题使用[解三酲]等。在这个以曲牌联缀为体制的戏文声腔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在第六十三出刘文龙在家乡洗马桥询问萧氏回叙往事时使用一个名为[十二拍]的曲调,这是一个非曲牌节拍形式的曲调,一共唱了六十五句七字句,如:“奴是萧家亲女儿,尊父官名萧伯彝。只因无嗣求神佛,五旬年中奴出世。”这种七字句式唱词,类似唐代变文演化成潮州歌册的曲体,在曲牌体的唱腔中显得特别醒目。
二、板式变化体。板式是指节奏,例如潮剧唱腔里的“头板”、“二板”等不同的节奏形态,在传统音乐术语中统称板式。板式变化是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方法。凡属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和散板这类节拍形式,都可以称为板式变化。板式变化就是指“头板”、“二板”、“三板”、“散板”等不同板式,按一定的法则组合、转换、变化,以构成一种大型的戏剧性的音乐结构,称为板式变化体。板式变化体来源于民间说唱。演唱形式也有帮唱、对唱、合唱等。
板式变化体的特征:首先是唱词为对称的上下句为结构基础,有多种句式,如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等,潮剧以七字句为多。第二是板式变化在情绪表现上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头板”长于抒情,二板利于叙说,三板多用于激烈的争辩或诉说,散板适用于强烈、激动情绪等。第三,板式变化是在一对上下乐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速度、节拍、曲调变化的方法,衍变、派生而成。
三、小调。民歌的一个类别。亦称小曲。它是民间歌谣进入戏曲以后,经过艺术加工,成为戏曲唱腔的一部分,称为小调。潮剧唱腔中本地小调代表曲有[灯笼歌],吸收流行江南戏曲小调有[螃蟹歌]、[补缸歌]、[骑驴歌]等。
小调的特征:一般曲调比较流畅,结构比较规整,唱词比较稳定。长短句的形式比较多,以及多段词的反复也较为普遍。常以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如潮剧的[灯笼歌]等形式联缀。曲式结构以二句和四句的单段结构为多,格式多种多样,并用衬字、衬句扩充音乐结构,加强感情表达。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齐唱。
四、填词。有框架方可填词,框架就是曲调,曲调来源于古曲、唢呐牌子、弦诗杂曲等。潮剧音乐唱腔中有四大词牌(即[叹坠落]、[粉红莲]、[琵琶词]、[思夫]等)即为填词的代表作品。
填词的特征:第一,填词时必须以曲调为规范,不能因字害腔,保持曲调的完整性。第二,填词的字调与曲调不同步时,会产生唱词字调不正情况,这是填词的结果,因此,填词有曲调优美而唱词不清的现象,这也成为填词的特色。
作者简介:
杨少寒,汕头市潮乐传承保护中心,三级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