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快乐朗读的策略浅探

2017-05-18 21:26段善基
甘肃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时间朗读兴趣

段善基

【关键词】 朗读;时间;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076—01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因此,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让学生多读、会读、乐读。

一、提供充足时间,让学生多读

1. 教师少讲一些,学生多读一些。著名特级教学李吉林说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 活动少一些,朗读多一些。语文教学要注重朗读,应让花哨形式、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进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会读

1. 注重范读,教给技巧。要想尽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必须深入到教材中,要把文章的道理弄清,自己先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反过来才能指导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范读中加上自创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和优美的声音,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致,使他们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

2. 加强指导,正确朗读。朗读必须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朗读指导。但不管是何种文体,教师都要遵循一点:根据学生的差异,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诵读技巧。首先做到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做到流畅,即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最后做到传神、有感情,即能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这是高标准的要求。

三、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快乐朗读

1. 領读课文。领读就是教师领着学生朗读,即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领读对小学生来说,是教师直接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领读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读书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读书能力。由于小学生识字不多,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读书时语气、语速、词与词的连接和重读、轻声、节奏、语气都是训练的内容。可见,教师领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坚持晨读。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早晨利用十分钟大声朗读课文,强化朗读技巧,进一步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

3. 大声朗读。大声朗读不但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文章独有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和感知语言的美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发声,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交流和演讲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融入书本当中,改善记忆,帮助记忆。所以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进而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4. 分角色表演读。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表演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朗读表演能真正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中心。

5. 朗读竞赛。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竞赛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展现学生的朗读才能。如,朗读竞赛,读书演讲活动等,建立朗读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参与朗读,比一比,赛一赛,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和鉴赏水平,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体验到快乐与满足。

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我们都能够重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相信学生的语文水平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时间朗读兴趣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时间消灭空间?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