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翼德
“潘书记,在你们帮助下,万隆村变化真大,谢谢你们!”
2017年4月26日,綦江区委书记潘毅琴来到石壕镇万隆村指导今年旅游扶贫工作,刚下车,村民立刻用热烈的掌声包围了她。
2017年才过了一小半,潘毅琴已经8次到石壕镇,5次到万隆村,村民们都把她当作“老熟人”了。
如今,在綦江区“六联动”扶贫机制的推动下,不独潘毅琴,每一个扶贫干部都是贫困村村民的“老熟人”。
而一个个扶贫“熟脸人”,也让一个个“扶贫果”瓜熟蒂落。
建机制,细化责任
“25个贫困村要销号,6950户22904人得越线。”
2015年6月,一份艰巨的扶贫工作任务摆在綦江区委区政府面前。
任务很艰巨,但目标很具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而在确定怎么做之前,綦江区决定先去听一听老乡怎么说。
“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扶贫工作出现‘空抓‘虚抓现象”。群众的反应很强烈,甚至一些贫困群众表示,都没见过扶贫干部几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责任不细化,就意味着人人都有责任,而人人又都没有责任,这种粗放式管理,必然造成扶贫工作停留在表面。”潘毅琴心里很清楚。
针对这一问题,2015年,綦江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扶贫工作专题会、推进会20余次,之后,“六联动”扶贫工作机制应时而生。
这个工作机制规定:每一个贫困村都要明确1—2名区领导挂帅、1名街镇主要领导负总责、3个以上挂钩部门协助、3个以上企业资助、1支驻村工作队具体实施、1名大学生“村官”参与。
“所谓‘联动,其实就是层层压实区、镇、村三级责任体系,细化责任,这样才能避免‘空抓‘虚抓现象。”綦江区扶贫办主任蓝远森说。
领任务,干部进村
“六联动”扶贫机制出臺后,潘毅琴身先士卒,主动认领了全区位置最高、最远和最穷的贫困村——万隆村。
“有女不嫁万隆山,天晴落雨把门关。一天三顿沙沙饭,肚皮烤起火斑斑。”这是綦江区石壕镇一首流传甚广的民谣,是昔日万隆村的真实写照。
当时,万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59人,2013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有2300元。
潘毅琴认领了最烫手的“山芋”,其他扶贫干部还有什么可说的。
很快,綦江全区的扶贫任务就分配完毕了,25个贫困村分别由38位区级领导挂帅,25名街镇主要领导负总责, 80个区级部门指导帮扶,25名大学生“村官”参与,101个企业资助……
潘毅琴带领驻村工作队来到万隆村,召开田间会、院坝会,了解村情民意。
“万隆海拔高,夏天凉快,适合避暑。”
“万隆村森林覆盖率达80%,自然生态很好。”
“我们有花坝万亩高山生态草甸,有世外桃源李公坝,风景秀美。”
与扶贫干部从陌生到熟悉,村民渐渐敞开了心扉。
很快,一个“以旅游促发展,打造高山休闲旅游名村”的脱贫思路清晰起来。
与此同时,綦江区25个贫困村皆找准“穷因”、刨出“穷根”,科学制订了发展规划,规划项目981个,当年计划投入资金33637万元。
真扶贫,联动攻坚
2015年7月31日,“花开云端,浪漫花坝”露营季开幕当天,万隆村接待游客2万多人,搭建帐篷600多顶。
随着花坝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的推进,整个夏季先后有20多万人到万隆村露营避暑。
配套旅游发展,特色农产品做大做精需要技术支撑,怎么办?
“联动”优势再次发挥,区农委安排专家团队到万隆村蹲点,建立1500亩高山生态糯玉米试验基地,大大提升了糯玉米的产量质量,并顺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过去几毛钱一斤的糯玉米,现在每斤可卖3元钱一斤。
万隆村一组村民李明河尝到种植糯玉米的甜头,建起家庭农场,流转了140亩地专门种植糯玉米。
“在外打工,一年要挣10万元很不容易,我在家种糯包谷,纯利润远超10万元。”李明河说。
任务分解之后,加强联动,成了綦江区精准脱贫的一个鲜明特色——整合公路、水利、危房改造等指标,优先满足脱贫需求。截至目前,綦江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202亿元。
“联动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中力量办事。”蓝远森说。
动真格,常态督查
2015年9月,綦江区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加大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力度,对执行政策打折扣、工作不落实,或搞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实行“一票否决”。
“我们村那条赶场的路很多人走,但路太烂了,请领导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帮扶我的干部打电话来问过,但我还没见过他本人。”
2015年10月,蓝远森带领督查组到一个贫困村召集村民开院坝会时,村民向她反映问题。
蓝远森当场责成驻村工作队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迅速整改,并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一个女干部这么‘凶,真像一个‘男(蓝)同志。”有人戏言。
綦江区全体区级领导也带头深入联系街镇和25个贫困村,通过实地督查、现场督办、追踪问效等方式,确保政策落地、资金到位、工作落实。
在“六联动”扶贫机制的推动下,扶贫干部成了群众的“熟脸人”,也让綦江区的扶贫工作结出了丰硕成果——2016年初,綦江区实现了2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
贫困村全部“销号”,并不意味着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为巩固脱贫成果,2017年3月,綦江区出台《2017年深化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要点》,同时,配套出台《巩固脱贫成果责任制实施细则》。
“这让綦江的扶贫‘六联动机制进入了常态化,以确保脱贫群众不再返贫。”蓝远森说。
【点睛】
“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一些地方在扶贫工作推进中,往往会遇到此类问题,也让扶贫工作在“最后一公里”上形成“断头路”。
归根结底,这是扶贫工作管理不实不细的结果。
要避免这种“责任分散效应”,就必须通过建章立制,责任细化到人,任务分解到人,倒逼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从脸熟到心熟,才能在扶贫攻坚阶段顺利迈过“最后一公里”,让扶贫工作真正“瓜熟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