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
摘要:环保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生态环境教育构想,它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其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理知识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讲授环保方面的知识,建立环保理念。从地理教学的特点出发,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思想进行探讨,提出了三点实施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的体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关注每一个要素,而环保教育这一非常重要的解决生态问题的环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我国对于环境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在教材的编写中越来越多的渗透了环境保护思想。因此,使广大中学生感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让环保观念深入他们的理性意识中。
一、善于在地理教学中树立环保道德意识
环保道德意识是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下,由环境价值观影响、约束人们环境行为的思想规范。环保道德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保护环境光荣、损害环境可耻的道德观念,明确人类对环境所负有的道德责任。
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建立,大都在中学阶段开始形成。中学生环保道德意识的形成,环保观念的建立非常重要。地理教学在这方面的教育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教师在地理课上,运用环保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自然唤醒学生的环保道德意识,学生会从内心感叹环境美好、祖国河山壮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可以将祖国地理状况与水流量逐渐减少,湖水逐渐被污染、许多景观不如从前秀美,泥沙逐年增多等,让学生感到环保的重要性、主动树立环保道德观念。只有受到这样的教化,从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一切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出发,爱护地球,做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使学生立志将来为环保事业做贡献,让学生在积极的环保教育中提高环保道德责任感,发展对环保生活的理想和愿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地理教材中环保思想的素材
我国大部分中学中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环保课,因此教育渗透的方法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即在不改变现有课程配置体系的前提下,适当的将地理教材中体现环保的科学知识的思想向学生渗透。
在地理教学课程中,基于忠实于教材的原则,又充分探索教程中环保教育的要素,多搜寻整理与环保方面相关的内容和资料等,我们发现许多关于环保教育的素材,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发挥教材本身的优势,渗透环保教育思想。如在讲授“中国地形特征”这个知识点后,可以联系当前我国水土资源流失等问题,增加保护植被和水资源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问题,介绍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和解决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还可以在介绍一些地理基础知识的概念时,不仅讲解其基本含义,渗透环保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事。只要这些地理名词与环境教育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申几句话点到环境教育即可,这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环保教育,体会出保护环境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这样将环保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地理教学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要靠实践环节的推动,环保实践活动是环保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环保主题的电影或宣传片,并在全班范围内开展讨论。这种实践教育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开展环保主题的征文,学生写文章就是将环保思想与环保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方式。每学期定期组织一次关于环保内容的征文,做到学习环保知识与环保实践思想的有机统一。环保题材的征文要针对当地的实际环境问题去写,通过观察、调查、收集一手资料等找出关键问题,研究解决环保问题的有效方法或措施。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环境保护局或污水处理地方进行参观,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能力,实地调研,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治理的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自然就增强了。环保的关键是将思想意识转化为行动,将环保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提倡学生进行充分的环保行动。如养成环保生活好习惯、爱护身边的花草樹木、参与环保科普活动等。让环保充实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节约资源做起。由学生自主自发向社会发起环保倡议,自己设计环保宣传板报等,积极向校外宣传环保的益处,这无疑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能营造出良好的环保氛围。如此这般,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环保知识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形成对环保的深刻理解。
环保意识是检验一个国家或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环保教育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或路径去进行地理教学探索,深入挖掘地理教学中的环保素材,适时地设计环保实践活动,相信可以获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